按照此前不到十年的产业发展历史,以及推测未来十年的产业进程,现在拿光伏来驳斥产业政策的经济学家大概率是要被打脸的。
作者:席大大
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大选全球瞩目,而在北大朗润园的一场辩论,虽然关注度和美国大选无法相提并论,但在中国经济学界也是一件大事。这场辩论的主角是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经济学家,辩论的主题是产业政策。
这场辩论发端于2016年8月,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张维迎再次炮轰产业政策,其中又把光伏产业政策拿出来作为例子:“光伏产业的情况就是这样,中央决定发展光伏产业,全国都这么搞,我也这么搞,各地都这么搞,最后就搞成这样子。所以我们看到,一旦政府鼓励任何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一定会变得产能过剩,危机四伏。凡是政府扶持的产业,不把它做砸绝不会罢手。”
后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加入到这场辩论中,多多少少也会提到光伏,基本上也是给安了一顶失败的帽子,比如李稻葵文章中称:“中国经济过去的快速成长,并不在于实施了重大产业政策。事实上,从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光伏、VCR等领域来看,这些产业政策都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比如许小年提到:“任何计划的思维、任何确定性的方向指引都与创新精神格格不入。政府应该资助发明而不是染指创新,否则会碰得头破血流。这就是光伏、高铁一塌糊涂的原因。”
今天的辩论中,张维迎再次将光伏拿出来驳斥产业政策。光伏真的是失败的么?真的是作为驳斥产业政策最好的例证么?不久前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光伏企业)撰写了《2015-2016年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报告总结了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技术进步情况、成本下降情况,核心信息摘录如下,希望外界在讨论光伏产业的时候,对行业现状有一些基本了解,不要总是站在门外想当然。
光伏分为两大技术路线:晶硅、薄膜,晶硅的产业链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薄膜电池实现产业化的主要有硅基薄膜、碲化镉薄膜、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等3种类型。光伏电池实际应用的时候还需要其他设备支撑,因此报告将光伏系统技术发展也单列一节进行介绍。
晶硅电池产业链最上游是硅料,也是产业链中耗能最高的部分,硅料的技术路线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技术和硅烷流化床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改良西门子法全流程的综合电耗已经接近60kWh/kg-si,而硅烷流化床技术综合电耗可以进一步降低到25 kWh/kg-si,而2009年行业平均的综合电耗是200 kWh/kg-si。
硅片环节成本也在大幅下降,尤其是单晶的硅片成本下降尤为明显,过去和多晶铸锭相比,直拉单晶炉产出较低,近年来采用加大装料量、提高拉速、多次拉晶等新工艺,单晶拉晶成本降低了50%以上。其中,单晶在硅片端导入金刚线切片技术,是实现切片成本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过去占主导市场的多晶硅片也没有止步不前,一方面多晶铸锭的效率提升明显,良率提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2015年黑硅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为金刚线切割技术引入多晶硅片生产环节奠定了基础,未来多晶硅片的性价比优势有望进一步拉大。一些新型硅片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如类单晶技术、N型单晶硅片技术和结合两者的N型类单晶技术,可以制成发电效率更高的光伏电池。
电池片环节,2016年,单晶及多晶电池片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20.0%和18.5%,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降低成本的电池片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金刚线线切+黑硅技术,使得多晶电池片成本有望降低26%以上;二是Perc电池效率提升明显,单晶Perc电池效率比普通单晶效率提升了1.0%以上;三是多主栅技术陆续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多主栅技术可以大幅降低银浆用量,有效降低成本。
组件环节,2012年以来,组件的发电效率一直在提升,基本上每年以近0.3%在提升,主要的技术有:一是半片电池组件产品提升了输出功率,降低了热斑风险;二是叠瓦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会大大提升组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三是双玻组件优异的产品特性,使得光伏发电可以应用在一些复杂环境下,对土地的依赖减弱;四是组件及系统的输入、输出电压等级越来越高,有利于光伏系统成本降低,1500V组件及系统未来将成为主流;五是智能组件提升了产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提升了发电量。
和晶硅电池相比,薄膜电池在国内缺乏领导型企业,作为晶硅光伏企业,阿特斯在报告中对薄膜电池着墨不多,并指出从2009年至2015年薄膜电池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来看,晶硅光伏技术将持续主导光伏行业发展。
实际应用时,光伏系统也有技术提高空间,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对于地面光伏电站,跟踪系统可以提升电站发电量,平单轴能提高10%-20%的发电量,斜单轴能提高20%-25%的发电量,双轴最多可以提高40%的发电量。此外,为降低电站用地成本,针对复杂环境的光伏系统技术应运而生,如农光互补系统、渔光互补及水上光伏系统、山地电站系统等。光伏正在从地面电站走向家庭户用,结合电动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光伏+储能、光伏+互联网等新型解决方案也在部分地区开始尝试。
光伏产业还有很大的技术进步空间,电池的成本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电池效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根据ITRPV(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预测,到2026年电池最高效率可达到26%,60片组件平均功率可达到310W以上,72片组件平均功率可达到370W以上,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还会再下降50%,到2025年,光伏度电成本会在0.03-0.12美元/kWh,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接近发电侧平均上网。
实际的进展可能会比预测更快。阿特斯在报告中指出,2016年光伏发电成本在全球各地已经达到或低于用户侧电价,比此前预测的2020年提前了4年达到用户侧平价上网,预计2018年太阳能发电成本可以达到风光同价,2022年达到火光同价。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光伏公司的努力,这里有协鑫、阿特斯、晶科、晶澳、阳光电源等众多公司的智慧和汗水,也有倒下的尚德电力、赛维LDK的功劳。但如果没有各国政府对光伏的产业政策,是不会有大批的企业家进入到这个领域,并以企业家精神直面竞争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使得低碳社会可以更早到来。
你们经济学家辩论,各有各的理论主张和逻辑体系,但是找论据支撑的时候,还是不要总是拿光伏举例为好,按照此前不到十年的产业发展历史,以及推测未来十年的产业进程,现在拿光伏来驳斥产业政策的经济学家大概率是要被打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