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激励形式上有直接的现金补贴(cash rebate),或非现金的退税(tax return),后者是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制定的补贴率(tax credit)及细则去间接地为制片人降低制片成本。
作者:陈昌业
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近期随贾樟柯的温影暖流电影金融高级研修班一起来到了美国洛杉矶(文末有介绍),好莱坞的大本营,以短期游学的形式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学——还有一边问地在好莱坞前沿学习。
不管是AFM(美国电影市场)的几场论坛,还是游学后半程为期一周的好莱坞专家课堂教学,都令笔者对好莱坞活跃的也是其内容繁荣基础的独立制片业务有了更透彻地理解。
“电影制作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商业,无出其右。”
The business of making film is complex business like no other than business in the world.
——Joe Chianese,EP电影融资解决方案公司执行副总裁于2016AFM融资论坛第一场的开场发言
壹娱观察将陆续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为读者带回本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分享,本文为该系列的首篇。
让我们先从万达青岛东方影都给好莱坞带去的40%制片成本补贴计划开始。
Film Incentives或是Production Incentives(制片激励)是好莱坞制片人的制作预算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他们会选择不同城市、国家拍摄影片的关键考量因素——古巴、土耳其、墨西哥、印度、日本等等这些在好莱坞大片、独立制作里出现的异域风情,并不仅仅是因为其风光秀美,而是能够直接降低制片人预算的优厚制片激励使然。
制片激励形式上有直接的现金补贴(cash rebate),或非现金的退税(tax return),后者是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制定的补贴率(tax credit)及细则去间接地为制片人降低制片成本。
万达的青岛东方影都提供的即是现金补贴(cash rebate)——
境内电影作品:补贴基准在(壹娱注:制片成本,下同) 800 万元(含 800 万元)至 2000 万元之间的,补贴率为 30%;2000 万元以上的(含 2000 万元), 补贴率为 40%。对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以及国际A类电影节最佳影片的电影作品,不受补贴基准数额所限,补贴率为 40%。
境外电影作品:补贴基准在 3000 万元以上的(含 3000 万 元),补贴率为40%。
境内电视剧作品:补贴基准在 500 万元(含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之间的,补贴率为 30%;1000 万元以上的(含 1000 万元),补贴率为 40%。对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电视剧作品,不受补贴基准数额所限,补贴率为 40%。
境外电视剧作品:补贴基准在 3000 万元以上的(含 3000 万元),补贴率为 40%。
万达还设定了补贴的上限额度(cap)——
补贴采取现金补贴的方式……补贴率最高不超过40%,单部作品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2 亿元人民币。
东方影都当然不能只是“税服”好莱坞,它们还有令好莱坞都叹服的硬件设施。
韦恩斯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的首席运营官(COO)David Glasser在4日的AFM融资论坛第一场的对话里提到了他看到的万达青岛东方影都“难以置信(unbelievable)”——
“我去了他们的开业,哈维(韦恩斯坦公司创始人)在他们奠基的时候也去了,他们的占地面积、影棚数量、景地精致程度简直前所未有(It’s something you never seen),硬件设施齐备( everything)。
“真的,这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拍摄基地了,好多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有很舒适的七星、五星的酒店,以及中西餐的饭馆,他们提供了非常舒适的硬件环境,他们希望这样就能让好莱坞的艺人、主创们愿意去到青岛拍摄。”
这位见多识广甚至老辣精明的制片人,随后话锋一转,又讲了一个在马来西亚影视基地令他“难以置信”(unbelievable)的故事——
“我们在马来西亚影视基地拍摄给Netflix的电视剧《马可·波罗》。
“马来西亚的情况就是,他们以为他们建了基地,好莱坞制作就会去了,但是实际上,没人去,除了我们。当然,他们的制片补贴也是非常惊人的。
“我对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工作真的是很自豪,我们不是一部简单的电视制作,我们投入了数千万美元,实际上我们在那里投入了每季7500万美元拍摄制作《马可·波罗》,然后他们给了我们2000万美元的制片补贴,这很好。
“第一季的时候,我们雇佣了100个当地人,但是他们此前是从来没有参与过电影制作的。
“第一天我打电话给我的人:‘我们必须要训练他们然后再开始工作。’然后他回复我说:‘额……我们刚把一个人送到了医院,因为他在用订书钉安装道具的时候,把自己的手指钉到墙上去了。’
“我就想,哇,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显然,David的两次“难以置信”意有所指,对硬件的赞不绝口背后仍有对当地是否能够提供以人力为主要依托的专业服务的担忧。壹娱观察此前已编译过《好莱坞报道者》的一篇有关青岛东方影都的制片激励政策对好莱坞的吸引力究竟几何的报道(点击复习)——
好莱坞业界目前的一致意见是:虽谨慎但饶有兴趣(cautiously interested)。
简单地说,青岛的基础设施以及补贴有足够的竞争力与包括马来西亚、加拿大、澳洲等拍摄基地去吸引好莱坞片厂——但,好莱坞仍有顾虑的是,软件上我们是否能够同样达到与其他提供30%或更低补贴的国家、地区相同的质量呢,包括基地内的制片流程、工作人员是否训练有素,当然也包括语言——毕竟好莱坞电影仍然是英语为主的制作。
另一位拥有几十年国际经验的好莱坞制片人Bill Bowling(《超感猎杀》《惊爆内幕》)说,万达的激励举措和基础设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方案,但是,拍摄基地还需要证明它能够为大制作项目提供便利的人力支持以及制片流程。
“除了那笔具有诱惑力的补贴之外,训练有素的、有才华的当地人力对于创造优质的产品而言也是很必要的,”Bowling说道。他认为,如果一个外国制片人需要在大量的专业度不够的工作人员和主创阵容之间斡旋,那么补贴红利很快就会耗尽。
“有时人们会认为电影制作组里的员工属于体力劳动者,容易训练。”Bowling补充说,“事实上是,高效的制作取决于许多人的相互合作,每个人都精通自己的技能,能够很好地沟通。”
除了高悬的制片补贴“奖赏”之外,对于好莱坞——特别是意图吸引六大的大型制作来青岛拍摄、制作,“软件”环境的诱惑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美国本土就有40多个州是有不同程度的制片激励政策,尽管没有高到40%的顶级补贴,但英语、本地——好莱坞大牌演员很多都是很顾家又喜欢8小时工作制的,能够每天像上下班一样往返洛杉矶的家去拍电影是他们很在意的一个选片因素,而且随着美国国策可能愈来愈强调把就业留在本土,美国各州的制片补贴政策或许会在此次大选之后开始积极应对包括青岛在内的海外拍摄基地的“挑战”亦未可知,再加上加拿大以及英镑贬值后的英国,不仅语言相通,而且制片补贴毫不逊色。
当然,事情总会慢慢向好发展的,只是需要一个过程,拍摄基地的本地制作人员会在实践中逐渐成长,就像马来西亚一样,David Glasser在第二季《马可·波罗》拍摄的时候,雇佣了460多人的马来西亚本地工作人员,投入了5600万美元的制作费用。
“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清醒地知道,我们很想要那些(丰厚)的制片补贴,但我们必须要跟当地人一起合作。”
暖流文化成立于2015年,由著名导演贾樟柯、著名媒体人王宏共同发起,是一家由电影、金融及媒体精英人才组建的电影公司,立足东亚、全球制作、全球流通,集电影投资、制作、发行于一体,同时专注于电影教育和新的电影消费综合空间的探索。
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由上海大学与温哥华电影学院合办,是国内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以北美师资、英语教学为主,以好莱坞电影工业规范为教学内容的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学院。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壹娱观察(个人微信ID:yiyuguancha6,公众号ID:yiyuguancha)想做中国电影产业和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