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的基建需求每年约达1.1万亿美元,中国供应链有望受益。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实习记者 | 薛昱婷
“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的基建需求规模每年约达1.1万亿美元,乐观假设下甚至可达2万亿美元。”
在5月30日瑞银举办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解读及基建行业展望媒体分享会上,瑞银证券亚洲工业行业主管、中国研究部副总监徐宾表示。
徐宾指出,中国全建筑供应链有望受益于“一带一路”国家所带来的潜在基建机会,承包商(建筑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等在未来十年会有更多发展。
“过去两三年,整体海外基建订单趋弱。预计今年海外订单将快速反弹,今年下半年订单会集中体现。”徐宾称。
他表示,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表现活跃,全球市场排名不断进步,在海外证明了自己的竞争力。
瑞银的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承包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收入850亿美元、新签合同1300亿美元,分别占其海外整体的55%和51%。
其中,中国建筑企业在电力、供水和运输相关国际承包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得益于“一带一路”,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品出口稳步提升。瑞银表示,中国资本品将具备足够竞争力,从而在全球市场内获得更多份额。
“电池材料和工程机械可能成为未来几年表现最积极的出口行业。”瑞银指出。
资本品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即固定资本,主要涉及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
瑞银称,今年挖掘机国内销量出现下滑,但从去年起,在海外市场销量大幅增长,替代了一部分国外品牌。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国内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挖掘机销量总计26.13万台,同比下降23.8%。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5.19万台,同比下降44.6%;出口销量10.95万台,同比增长59.8%。
瑞银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挖掘机和挖掘机油缸供应商海外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
“2022年,中国出口到中东的挖掘机数量,相较于过去几年翻了六倍。”徐宾表示,中东重视基建,是中国公司非常重要的市场,未来增量很大。
此外,由于成本及价格具有竞争力,销售网络完善且服务卓越,中国工程机械厂商近年来在新兴市场表现良好,并有望继续获得份额。
除工程机械外,电池材料也可能成为未来增速较快的出口产品。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占出口比重的4.7%,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其中,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增速高达94.3%;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900亿元,同比增加23.6%。
瑞银认为,今后这类资本品的海外收入占比会越来越多,出口将拉动资本品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长。加之海外市场价格通常好于国内,毛利率更高,利润增速也更快。
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替代也在快速推进。
“2015年,国内资本品自给率不足50%,2025年有望提高至高度自足,届时多数产业自给率将在90%之上。”徐宾称。目前,中国的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电网行业已由国内供应商主导。
瑞银预测,整个基建投资行业2023年增长幅度在6%左右,相对于去年11.5%的增速有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