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逆流”创作一部生活悬疑?

“逆流”创作究竟是怎样的体验?既高难度,又非常有意思。

 |  娱乐资本论

文|娱乐资本论 阿Po

五一前后的半个月里,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东北故事。

桦林钢铁厂的火车司机王响在1998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王阳,18年后在他认为凶手回来之后,与工友龚彪、曾经负责儿子案件的警察马德胜,三名中老年挚友决心重新追查凶手。

故事的最后,王响找到了儿子王阳死亡的真相,龚彪的人生画下了句点,马德胜的警察执念随着案件告破而得以放下,每个人都在一场初雪中告别了漫长的多事之秋并迈出了人生的下一步。

而《漫长的季节》却在会员收官一周后,仍然活跃在网络热议中,#漫长的季节彩蛋##漫长的季节后劲#等词条挂在微博热搜上,网友乐此不疲地扒着细节,在戏外延续每个角色的故事,故而完结一周还继续在各大数据榜单中刷榜Top3。

腾讯视频“X剧场”首部推出的生活悬疑剧《漫长的季节》,以辛爽导演,范伟、秦昊、陈明昊、刘琳、林晓杰等戏骨级阵容,凭借十天的播出周期,在收官次日零点将国产剧的豆瓣分天花板推至9.5分,彻底封神。

短剧集频出、类型剧丛生的国产精品剧时代,悬疑剧赛道卷生卷死,“东北悬疑”更是其中的种子选手。但《漫长的季节》明显和大多数人印象中肃杀硬冷气氛压抑的东北悬疑剧不同,开阔的金黄色玉米地、阳光与暖色调,再伴着家长里短式东北话唠嗑,生活感氛围带起了轻巧的节奏,观众很容易走入故事,所以播出之后很快就引发了“破圈”效应。

01 《漫长的季节》是如何从“凛冬”到“多事之秋”?

王响的扮演者范伟曾经在媒体采访中提及,《漫长的季节》原本叫《凛冬之刃》,是另外一种调性的故事,但足以令看见过原剧本的人对它念念不忘。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天然工作室高级总监张娜,作为《漫长的季节》监制、总制片人,曾一度与这个项目擦肩,但她实在太少看见生活细节如此细腻的悬疑故事,故事已经具有一定共鸣,所以下定决心要将它开发出来。

5年前和编剧于小千共同开发剧本,3年前又遇见导演辛爽的团队,听辛爽描绘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偏离人们对“东北悬疑”的印象,撕掉“大雪与肃杀”的标签,是范伟所描述的“另外一种调性”的反面,里面有一群乐乐呵呵、积极阳光的东北人,和他们的生活。

原来的剧本里,前三集已经让辛爽看见了“抓手”,1998年的王响在一天下班回家之后看见妻子罗美素在熬药,熬完了王响帮罗美素倒出来要喝,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只有老夫老妻之间会有的,像是互怼一般的日常对话。生活细节清晰可见,人物鲜活地立于眼前,是辛爽形容为“在见过的海量剧本里,能把人写得像个真人的剧本很少,有一种每个人都不会被简单标签化的特质”。导演有了这样的抓手,就能以此发散再去二度创作。

而从制片人卢静的视角,一个项目值得被费尽心力做出来的意义也尤为重要,从老年人的视角表现他们走出困境的过程,是有社会价值的主题。

“现在我们再来复盘风格,说我们要反着来、要做暖色调,看起来可能挺简单的,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但这就是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去探寻到,如何处理的方式。包括这个内核有三条时间线,承担着叙述过去、关照现实和展望将来的功能感受,它应该是具有抚慰性的。”

所以为什么会把悬疑剧做成暖色调,是为了创新吗?或许在主创团队眼里,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悲伤残酷的故事,反而是有可能治愈的,展示人们如何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以至于故事从“带刃的凛冬”回到了“漫长的秋季”。

很少有发生在东北的悬疑故事是秋天的背景,这样的“创新”,东北人辛爽认为理所当然,他对东北的理解本就是四季分明的,不止有冬天,在万物变得残酷之前会有一段最美的时间是秋天,虽然很短,但很美。

02 浪漫派、细节控,“离地半米”的生活悬疑

辛爽管自己这种关于东北秋天的美学调性、也是观众看见的暖色调悬疑叫做“离地半米”。

辛爽表示,“我们这次做的不是一个照相现实,不是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特别是视听美学上,是希望在一个相对写实的美学基础上,再加入我脑子里所想的一些很浪漫的、很美的东西,以此破除大家之前对所有东北题材戏的一些相对刻板的印象。”

这个“离地半米”的距离究竟离真正的写实有多远?应该就是剧情中王阳带着沈墨在天台眺望夜晚桦钢冒着火的大烟囱时,隔着玻璃瓶底将火焰看成烟火的那个“玻璃瓶底”的厚度。

这是一场辛爽称之为最能体现创作逻辑的戏,在桦钢即将轰然倒塌的前夜,它在玻璃酒瓶子里,还是像万花筒里绚烂多变的烟花的模样。

辛爽说这个故事从最初的剧本开始就很有“人味儿”,其实在张娜眼里,辛爽也为这部剧加入了很多浪漫的“人味儿”。

学过音乐的张娜对玩过音乐的辛爽,在视听风格上总是有种莫名的惺惺相惜,一个在张娜手中攒了两年的剧本,之前找过太多的导演,最终交给辛爽还是因为他的浪漫又细腻,“用这种浪漫去解构生活和剧情,才使这部剧在接地气儿的同时又有了很丰富的观赏层次。”

除了浪漫,张娜还很喜欢辛爽的细腻,她也看得出这种细腻是来自于辛爽对作品的热爱和执着,希望每一点点努力能让这个作品变得更好,所以才呈现出现在观众看到的样子。

观众管《漫长的季节》主创团队叫做“细节狂魔”,从大面上看,三条从没有明确字幕提示的时间线在各自完成自己独立的故事与主题,像三条从序章开始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同时倒在了终章的交汇点上,最后观众得以发现这三个时间线上的东西又是互为谜底与谜面的。

于是从细面上看,这种细致与精巧的设定,让观众又忍不住向前回溯剧情,重新品尝。更何况这一次剧中埋入的彩蛋不仅仅是一些个人趣味,还必然是带着对眼下故事的照应,让细节也同时兼具了“浪漫感”与“功能性”。

比如很多观众发现的《马大帅》“彩蛋群”,因为《马大帅》爱好者辛爽埋了太多相关彩蛋,所以被叫做“彩蛋群”,还是那个“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城”,还是一样的门童,只是两个人都老去了,戏外20年没见面的两个人在戏里恍如隔世的擦肩,又何尝不是在印证“漫长”的时间流逝?

以及剧情里王响与马德胜在讨论案件时不停提及福尔摩斯,马德胜借此说出自己更喜欢钱德勒,一句台词翻出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致敬美国著名推理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漫长的告别》;第二层是马德胜与小说的主角马洛一样是标准的硬汉刑警形象;第三层则是借着福尔摩斯系列的本格派与钱德勒的社会派不同,透露出这部剧更像它致敬的钱德勒,是偏向于社会派悬疑的。

丰富的情节量和彩蛋量让观众孜孜不倦地反复在其中“寻宝”一般挖掘新发现,这也是短短12集体量能延续回响至今的一个原因。

03 “封神”背后的“非常规”创作者们

有人说《漫长的季节》主创团队是站在了逆向车道里的人,做出了令人无法倍速还会反复多刷的好剧。

那么“逆流”创作究竟是怎样的体验?既高难度,又非常有意思。

张娜曾忍不住向小娱“剧透”《漫长的季节》“很有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风格”,当时的小娱还没能意识到“封神”之作会就此诞生。

这个“从来没有过的风格”在启动之前难免有所冒险,但腾讯视频对于创作的理念始终是“支持艺术家”,创作永远是流动的,创新则需要摆脱一些经验主义。

优质创新模式有两大基础,技术与勇气,辛爽在《漫长的季节》里用两个“神转场”就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全剧视听无可挑剔。而国产剧首次大量使用物理特效化妆辅助人物塑造与剧情叙事,更是兼具了技术与勇气。

还有太多“勇”字当头的新尝试:像是全程在云南拍摄东北戏,因为考虑到云南的季节与东北的秋天最为相似,且正好拥有合适取景的仍在运营的大型钢铁厂;像是在西双版纳花了三个月时间种出大片玉米地、把老式蒸汽火车卸成多段从湖北运送到昆明等,这些卢静笑说辛爽“说得简单、实则大动干戈”的拍摄秘辛。

腾讯视频于4月26日正式推出华语精品短剧集群剧场「X剧场」,把对优质创新的支持摆上了明面,剧场内的作品将不限题材、一剧一格,是平台对创作者发挥无限可能、做出未知探索与先锋表达的鼓励,毕竟新精品剧时代也只会诞生于对创作者和观众的尊重之上。

“我们平台一直的理念,就是尊重艺术家,尊重他们的创作,为他们做坚实的后盾,对于这么好的创作者,我们必须全力支持他们。”张娜说道。也正因创作者与平台、创作者与观众的双向尊重与支持,才能在市场上看到如此高口碑作品《漫长的季节》,看到悬疑类型题材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