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醒CEO李远:激光雷达将走入摩尔定律,20万级别车型能否搭载将成普及关键

李远认为,激光雷达渗透率达到10%至15%是一大标志,在迈过这一阈值后,整个激光雷达产业将会进入雪崩效应。

 |  张洺瑞
图片来源:北醒 /摄像:惠娟

图片来源:北醒 /摄像:惠娟

激光雷达是实现自动驾驶与进行实时路况探查最为重要的硬件设备之一,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与自主品牌普遍重视自动驾驶等有利因素的促进下,国内激光雷达产业近年来进入了增长爆发阶段。

在汽车制造商对硬件感知能力需求不断加深,车型迭代周期不断缩短,成本压缩更加严苛的背景下,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北醒于本届上海车展上发布了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

作为北醒未来最为重要的产品,“北醒应龙”是全球首款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在感知能力上有着大幅度提升。此外,新平台的底层硬件架构由高精2D扫描系统、905nm阵列收发与自定义SoC三个模块组成,每个子系统均可独立进行迭代升级或替换,有效压缩了迭代与生产成本。

在上海车展期间,北醒CEO李远也向界面新闻分享了关于激光雷达产业发展的观点与见解。

北醒CEO李远,2023上海车展活动现场

尽管近年来国产激光雷达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仍有观点认为中国激光雷达技术水平仍与美国有着较大差距。对此李远认为,中国激光雷达产业已经迈过了与国外差距较大的阶段。

李远表示,在机械雷达时期,由于海外激光雷达厂家更加深厚的技术积累,国内公司常常会遭到起诉,但随着雷达技术迈入混合固态的全新阶段,国内外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技术壁垒也在逐步被打破。

“以前国内公司根本不敢说性能,都是海外雷达厂发一个,国内公司跟一个,是跟随模式。现在不止是北醒,每家国内厂家在性能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新意,到了激光雷达公司秀肌肉的时刻了。”

区别于机械雷达,不需要旋转机构的固态化激光雷达体积更小、更方便集成、成本更低,因此成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面对这一全新的技术趋势李远表示,固态的本质就是半导体化,而一旦半导体化就进入了摩尔定律,将带来成本的急速下降,但以目前的产业水平来看,实现完全固态化仍有难度。

李远认为,在激光雷达走向半导体化的过程中,怎么半导体化,先半导体化哪个部分也值得行业思考。“目前进行激光雷达固态化相当于在1990年将要做OLEDOLED纯半导体化设备,但当时连液晶都还处于不是很成熟的状态,需要将近30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把整个链条跑完。”

对于车规级激光雷达何时能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李远从几个角度给出了标志性事件。

从市场层面来看,激光雷达渗透率达到10%至15%是一大标志。李远认为,在迈过这一阈值后,整个激光雷达产业将会进入雪崩效应,“可能渗透率从0%到10%要花5年,但从10%到90%可能就只需要两三年,10%到15%的渗透率是激光雷达量产化的关键点。”

同时李远还判断,激光雷达将进一步向20万元价位的车型下沉,“只停留在40万元以上的车肯定量不够,只有下沉到20万元的车上,才有可能快速到达10%到15%这个点。”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事故率的高低也是激光雷达走向成熟与普及的重要标志之一。李远表示,ABS与安全带等配置的普及正是因为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这些配置带来了死亡率和事故率的巨大差异。随着激光雷达的普及程度加深,行业更需要对实时事故率增加关注。

李远认为,只有在事故率这类指标上形成了闭环,激光雷达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