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
文|氨基观察
对于18A企业来说,上市的第一个目标,大概是“摘B”。
根据港交所规定,按照18A规则上市的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前,需要在股份名称中附带“B”标识,以作为对投资人的提示。
如下图所示,只有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05条的三个要求之一,18A企业才能撕掉B标签。
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管线进入商业化阶段,也迎来“摘B”的阶段。
截至目前,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康希诺、再鼎医药、诺辉健康、康方生物、博安生物等9家企业,已经成功撕下B标签。
它们,都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成目标的呢?
对于创新药、械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路径,自然是创新管线进入商业化阶段后,持续放量。
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再鼎医药、诺辉健康、康方生物等企业,均是通过这一方式成功摘B。
就拿诺辉健康来说,其摘B就得益于创新早筛产品的不断放量。
一方面,包括常卫清、噗噗管等原有产品收入规模继续增长。比如常卫清收入规模达3.6亿元,同比增长266.2%;噗噗管销售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73.7%。
另一方面,新产品上市后的放量。公司2022年推出的幽幽管,上市第一个年度就实现2.1亿元收入。
得益于此,诺辉健康2022年收入达到7.7亿元,超过摘B门槛的5亿港币,最终成功撕下B标签。
当然,在创新管线放量的方式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述可持续性的创新管线放量,另一类则是偶然的契机,比如康希诺。
康希诺摘B的原因,是新冠疫苗的持续放量。
在新冠疫苗的竞争中,康希诺是最早脱颖而出的选手之一,并且在后续也顺利成为了加强针选手。
当前,公司腺病毒载体疫苗克威莎,已获批同源加强以及序贯接种,吸入剂型也获批用于加强针。
得益于此,公司的收入突飞猛进。2020年,公司收入为2489万元,2021年达到43亿元。借此,公司成功摘B。
2022年,随着新冠疫苗的需求有所减弱,康希诺的收入也有所下滑,为10.35亿元。
除了依靠创新药摘B的方式,也有人是通过生物类似药达成目标的。
所谓生物类似药,简单来说就是仿制药。因为生物药相对化学药,分子结构相对复杂,即便仿制也很难说做到完全一样,只能在免疫、生产工艺等多维度做到相似,所以只能以“类似药”相称。
专注生物类似药的策略,的确“稳妥”。一方面,由于并不需要创新,类似药的研发难度要小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几大重磅单抗专利刚刚到期,有着巨大的可替代市场,并且国内类似药刚刚起步,尚处蓝海。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复宏汉霖、博安生物成功依靠生物类似药率先摘B。从收入规模来看,类似药当前市场并不差。
比如,2022年,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约23.3亿元,同比增幅接近1倍。其中,汉曲优®收入规模达到了16.96亿元。
博安生物的主打管线,则是贝伐珠单抗类似药。博安生物将管线授权给大药厂阿斯利康的销售方式,2022年公司收入5.16亿元,成功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