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光伏供应链由全球模式加速转向俱乐部模式

这要求光伏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在现有基础上走得更稳健。

 |  马悦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比较复杂,围绕光伏制造端的国际竞争正在日益加剧。”近日,晶澳科技(002459.SZ)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武廷栋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重构,供应链由全球模式转向俱乐部模式的趋势加剧。

与此同时,今年光伏行业仍延续了高景气走势,相关产业链制造商订单不断。“目前相关组件龙头基本处于满产状态,甚至需要找代工。”武廷栋称。

川财证券预计,随着二季度末电站并网高峰期的到来,组件排产有望持续向上,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受益于行业需求,光伏业绩向好。年报显示,去年晶澳科技归母净利润达55.33亿元,同比增长171.4%。

近日,就国际市场、组件需求、光伏技术发展等行业热点问题,晶澳科技相关高管在扬州基地接受了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

产业链格局正在重构

晶澳科技表示,近两年,在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海外如欧美应用市场需求旺盛,但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比较复杂,围绕光伏制造端的国际竞争正在日益加剧。同时,基于碳排放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也正在形成。

比如,要求进口光伏产品碳足迹认证,欧盟积极推动实施光伏组件制定能效标签、生态设计等措施。

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重构,供应链由全球模式转向俱乐部模式趋势加剧。”武廷栋称,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同时也要求相关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在现有基础上走得更稳健。

在全球模式下,国际贸易和投资显著增强,产业体系呈现更强的互补性、合作性。在俱乐部模式下,发达国家更加积极地推动供应链区域化发展,区域集群化特点突出。

目前,晶澳科技已在东南亚、马来西亚和越南建成了一体化产能。今年初,晶澳科技宣布在美国本土建设2 GW的光伏组件产能,投资12.44亿元,预计今年底投入运营。

除晶澳科技外,隆基绿能(601012.SH)近期也宣布,将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5 GW光伏组件厂,计划今年4月开建,年底投入运营,这也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厂之一。

组件需求持续旺盛

对于全球市场需求,武廷栋认为,光伏在全球的适用性很强。从产业角度看,无论短期或长期,发展前景均较为乐观。从产业角度看,交流侧装机大概在350 GW;考虑到交流测和直流测1.2的容配比,全球组件出货量需求约为400 GW。

武廷栋称,相关组件龙头基本处于满产状态,甚至需要找代工。“从签单情况看,3-4月产能供不应求,二季度大概率会维持现状。”

今年利好产业链发展的,还有原料价格出现下行。

武廷栋称,业内有观点认为,硅料价格下行,组件厂盈利水平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当前组件价格未必会跟随原材料价格线性下降。”

他认为,光伏发电已经平价上网、具备经济性,组件是否下降要看市场需求。

晶澳科技也回应了大幅扩产的问题。年报公布之际,晶澳科技宣布再投资128亿扩建一体化。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晶澳科技近两年宣布了近千亿元产能投资计划。

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份额看,晶澳要保持行业头部的地位,发展速度就需要比行业更快,这意味着需要构建一些新产能、新技术研发服务等。”武廷栋称,虽然投资额上千亿,但整体资金支出有时间顺序,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2022年,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为39.75 GW(含自持电站672MW),从相关机构预测和企业披露来看,这一出货量落后于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但晶澳科技去年净利润增速最快。

晶澳科技称,其不会为了冲出货量而低价抢单。此外,公司通过财务结构管理,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了相关费用支出;布局光伏辅材业务,降低相关成本,也是盈利增长的原因之一。主辅材约占光伏组件总成本的70%,价格变动对组件影响较大。

异质结技术发展慢于预期

近两年来,N型电池技术路线一直是行业内热门话题。N型技术包括TOPCon、异质结(HJT)等。

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牛新伟表示,光伏电池处于P型转N型的技术迭代窗口期。主流P型电池效率几近理论极限,N型TOPCon可以和现有PERC产线相兼容,具备商业可行性,是目前产业化较快的新技术路线选择,电池转换效率高且成本低,性价比还存在持续提升空间,市场接受度更高,已成为行业发展主力。

除TOPCon技术外,晶澳科技也建设了1.5-2 GW异质结产线。其硅基异质结技术的“皓秀(Hycium)”电池研发项目中试线正在陆续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量产。

该公司称,和TOPCon相比,异质结产品的实际产出低于业内之前预期,关键是成本高。当前异质结2 GW产线的造价达10亿元,单GW设备投入就需3.5亿-4亿元。

牛新伟同时指出,TOPCon效率还能提升,降本仍存一定的空间,异质结则也可以通过薄片化、无主栅等技术降本。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晶澳N型TOPCon一体化组件单瓦成本,较PERC组件高约0.03-0.05元。

郭亚菲表示,晶澳河北N型产能刚刚释放,还未达到最佳生产状态,5 GW产能全部释放后,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据武廷栋介绍,按照规划,截至2023年末,晶澳N型电池产能将约达40 GW,部分产能将在今年下半年投产。根据规划,今年晶澳N型组件将占整体出货量的30%左右。

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公司组件产能将超80 GW,出货量目标为60-65 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达到组件产能的90%。

行业切换技术路线中,旧产线减值也是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郭亚菲称,目前P型单GW改造费用约4000万-5000万元,问题是该路线产能下降较多。

“PERC还将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郭亚菲认为,明年N型设备、产能、参数要求等情况还处于未知状态,届时P型产线改造是否还有价值还需评估。

相对于P型电池,N型电池还存在一定的溢价。武廷栋表示,新产品出现,溢价幅度和时间阶段,基本呈抛物线走势。

他认为,起初N型电池溢价没有那么高,因为市场需要有一个接受过程。市场稍成熟后,供给满足不了需求,溢价变大。等到供给再次跟上后,溢价会很快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