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硬科技江湖。
文|猎云网 孙媛
“你们机构硬科技被投企业中有女CEO吗?”
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周得到的答复往往都是,“不好意思,我们硬科技项目里面投的都是男性CEO。”或者“女CEO没有,联创、合伙人倒是有的。”更有意思的是,有机构回复说“有女CEO”,再细问一下,“是消费赛道的”。
在这个小范围的调研当中,不难发现,硬科技女CEO的存在较整个创业大环境而言更显稀有。究其原因,硬科技太“硬”了,高门槛、重研发,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以男性为主,更别说掌舵者角色的CEO了。这一点,从去年3月封面新闻的统计也可见一斑,当时科创板392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8位女性董事长。
硬科技领域女性CEO的匮乏,自然也不缺少业内的一些固有偏见,甚至有机构会对女创业者直言对性别有一定顾虑。恺望数据CEO于旭曾问过业内另一个男性创业者天使轮融资见了多少机构才定下来,对方是5家,而去年,于旭见的机构比这多得多。
当然,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去年融资环境不佳导致,但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CEO在投融资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到闯荡硬科技的女性掌门人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猎云网找到了三位身处不同行业、不同融资阶段且有着不同背景的硬科技创企女CEO。她们中,有人去年勇闯自动驾驶、逆势拿下天使轮,有创业7年获百度红点华映相继押注,还有人从跨国企业高管转型创业、做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人工心脏。
她们当下的创业历程,或许能在今日给更多女性创业者带来启发。
我2014年之前在法国上学,Uber是我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在国内走了一个0-1的阶段。后面到Momenta做自动驾驶数据、以及到字节跳动,基本没离开过与车相关的高科技领域。
2016年,我进入自动驾驶行业。因为是运营出身,一开始我对AI技术的感知并不是很强烈,但当我看到技术算法上的变革后,意识到在AI大时代里,运营跟技术的结合一定会产生很多的化学反应。
直到2021年下半年,很多人找我引荐一些自动驾驶的数据公司,或者说是帮着提供数据服务的链接。我感觉到,自动驾驶对数据侧的需求在迅速变大,同时也看到新能源在整个乘用车里的占比在快速上升,这也让我找到了当初加入Uber时,网约车刚刚起量时的体感。新的商机来了。
基于之前在数据标注领域的积淀和经验,我认定了这件事大有可为。于是,2022年2月,恺望数据成立,专注在自动驾驶的数据标注领域。
但当时对于我来说,一个87年出生的女生,第一次创业恰逢疫情,尽管我们对自己做的事情非常自信,但项目处于初创期,且投资环境也不好,最开始的融资进展并不顺利。
有一次,我与一个同样是数据领域的创业者沟通,他在2018年进行天使轮融资时只见了差不多5家就定下来了,而在2022年上半年,我们却聊了比较多机构。我想,身为女性创业者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例如说很多投资机构的项目经理、合伙人多为男性,而我只是带着男性的产品技术人员去沟通。作为女性,跟男性创始人的风格不太一样,大家会本能地感觉男性带的团队会更“硬”一些,对于女性创始人会有一些怀疑和犹豫的眼光。
特别是,在项目最早期沟通的时候,我们和几个机构聊得都挺不错,但没能合作成。后来通过侧面了解,他们会比较介意女性创始人,尤其是在高科技的领域女性创业者又特别少,固有的刻板印象会让他们比较有多顾虑。
但市场上也有不少更看重赛道、项目和团队整体的综合实力的机构,外加资本的关注点也在变化。他们不仅仅关注单纯的技术突破,也会比较注重商业化。期待看到企业通过创新的方式,把核心商业问题解决,且实现盈利。
从这个维度上看,2022对恺望来说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timing(时机)。当时我们就相信自动驾驶的智能化以及背后的算法数据一定是未来趋势,大赛道选对了,其次就要考虑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最后,恺望没有因为我是一名女性创业者而被忽略,或许也正因为女性在商业落地的实操层面上具备胆大心细的优势,在成立后几个月得到了辰韬资本、三一集团等4家机构的bet in。
在我看来,在硬科技领域,尤其是所处的自动驾驶数据领域,女性也具备很多男性不能比拟的优势。
在成立恺望时,我们最初是想做一个数据领域的大众点评,后来又不断迭代演进,跟AI挂钩,希望在现有领域的传统模式上去做平台化、全局自动化的变革,去加速自动驾驶应用落地。而建平台这件事,就需要有非常强的资源调动和整合能力。
一般来说,早期投资方更看重人和团队,像我不是技术大牛出生,可能不太符合资本在常规认知下的偏好。但是作为一名女性,我人缘比较好,亲和力强,人才聚合能力也很强,于是就有了很多优秀的男性技术大牛在背后支持我,譬如曾任甲骨文高级软件工程师的陈鑫。最后,我们团队的整体实力也获得投资方认可。
现在,创业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原来在Uber、Momenta和字节的时候,节奏也很快,像Uber最早期也是早10晚10处理运营的事情,之后再回美国总部的一些邮件,周末大部分时间还要出去做线下培训等。但之前经历的0-1阶段跟现在自己创业的0-1阶段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业务上的各类思考会更加融合进生活里面,甚至连吃饭睡觉都会不由自主地想着。
我创业前十年一直在百度工作,参与和主导了百度在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中,为了更好的满足业务的需求,运维体系和组织如何不断从1.0迭代到4.0的智能运维状态。
因为AIOPS在百度自建的阳泉数据中心已经有了超10W台的真正应用,所以我个人非常坚信这一定会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互联网+不断成为行业共识,我也相信百度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也一定会是所有的传统行业未来所必然要经历的。希望能够将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更好赋能广泛的企业级客户,成为了我创业的主要动力,很幸运这样一个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当初老领导任旭阳以及天善资本的天使轮融资,得以能够真正创办灵犀。
在这期间,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有两件。一是筹办灵犀前,当时跟团队的核心骨干聊是否要一起创业,他个人的客观情况是刚刚贷款买了一个小房子,太太在家照顾孩子,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大。创业,我们可能好几年工资只够生活费,当时他是咬牙离职创业。
记得我们最后一次聊的时候,他来找我,说:“老大,我盘算了,目前家里积蓄还够个两三年。咱们这事儿两三年怎么也有个结果。最差就是,如果事情没成,也不好再找工作,就去路边支起个烧烤摊,也能养活家人。”在当初的认知里,可能我们确实没有想到toB的创业一创就已经7年了。但当时他的犹豫和坚定,都让我很感动。
另外一件来自于三年前,灵犀在此之前已经发布了针对长尾用户的智能云告警产品,也发布了针对互联网大客户的智能硬件监控产品,开始打算正式向金融行业进军。
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作为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公司,我们既没有什么现成的金融行业客户资源,没有已经成型的金融行业拳头产品,更谈不上什么标杆客户案例。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金融这种传统甲方企业几乎是毫无机会的。但是庆幸得到了一个女性好朋友的帮助,带着我去拜访了一个传言里极度专业、务实的股份行客户。
当时我们约了两点钟,客户办公室里进进出出几波人,偶尔还能听到激烈的问题探讨甚至争吵声和拍桌子声,见到客户都快4点了。说实话一进去就有点腿软,客户一脸严肃,办公室里残余的硝烟气浓重。
他简明扼要问了我几个极度专业的问题,然后直接跟我说,首先他觉得AIOPS目前不成熟,无论是算法还是数据都有完善空间,不会考虑去采购噱头。其次从他的角度来说,帮助解决运维问题,并不是痛点,如何能够贡献业务价值这才是他更关注的。
事实上,这次拜访从开始到过程,应该算是失败的。但我却看到了这其中的机会,首先客户足够坦诚、专业,并且每天都在思考的不是如何守住手头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如何不断创新来提升价值。这就是跨越鸿沟里典型的远见者客户。
后来灵犀通过技术调研和综合的团队能力,和客户探索出了现在的主线产品-智能运维安全审计。这之后我们发现很多金融行业的客户们都有类似的特质,专业、务实、创新,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这也是我们做企业的一个很大动力。
其实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创业,尤其是toB领域,我认为现在对于女性来说,可能都是一个机会。做了企业级业务后,才切实体会到什么叫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事实上如果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团队不能赢得客户信任,价值不能得到客户认可,任何一个商业公司的成功都无从谈起。而在这个过程中,把追求自我实现转化成帮助客户成功,把从对技术的关注转化成对决策人的关注,把对公事公办就事论事转化成大量的交互性沟通,这便成了企业重要的能力。而这部分特质毫无疑问女性更为擅长。女性先天的利他情节,同理心和细腻敏感都可以在其中发挥重大价值。
硬科技领域尤其重要,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非常顶尖的技术团队,有时候会始终无法转化成一个好的商业结果,大部分都是组织中缺少了这部分基因。
另外女性的忠诚度和韧劲也同样是很大的优点。顶尖的科技如何转化成好的商业结果,除了上述说到的部分,也很有可能会面临大量的摸索和迭代。
在一个绝对创新的领域,很有可能产品形态、商业模式都没有直接可借鉴的对象,而试错变成了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可能要试错一次甚至几次,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女性的特质可以通过坚持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当然从我个人而言,在创业过程中,确实也面临一些难点,其中最大的部分在于做决策,尤其是那些谁都还没有看明白的,需要力排众议的果断决策。我的思维更偏于做严谨的周全决策,但这在高速变化的创业环境中其实就会有很大的挑战。
不管是我们决定接下来要坚决做什么、不做什么,甚至哪些人我们今天要坚决的淘汰掉,其实都需要创始人在某个阶段更早一步当机立断。等待更为严谨的论据,本质上是一种拖延,背后也有无法提炼出最关键矛盾的能力缺失。
所以汇总来说,作为女性创业者,正在因为自己的特质迎来更大的舞台,但在某些地方又恰恰需要反特质。这也是创业的魅力所在。
我在外企工作了 20多年,上一份工作是在中国有200亿规模的跨国企业的副总裁位置,几乎是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在40多岁的年纪,面临着人生上半程跟下半程的选择,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是否要转型。外企分工非常明确,但是做创业者会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管市场、营销、研发、生产、供应链,还有融资和资本运作,虽然说企业规模小很多,但却是个人能力的一个提升。
我学的专业是金融,永仁心做的是心衰和人工心脏,对我来说要跨越的门槛很多。过去20多年我涉猎过心血管、外科、骨科、检测设备、消费医疗等领域,每个领域的知识都不一样,甚至有些会涉及到免疫学、人体组织结构和流体力学,每一次进入新领域,都激发我骨子里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我觉得Intellectual Curiosity,每一天都比昨天有新的学习和感悟,是人生在任何一个阶段对职业、对生活、对生命都保持热情的必备素质。
中国企业里不同职能的男女比例不同,从研发跟制造上看可能男性的比例会比较高,但在商业化和市场营销上,女性的比例偏高,因此总体男女的比例还蛮平衡的。我看到很多女性下属冲劲非常足,团队凝聚力很强,领导力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对女性地位重视和提升的结果。
女性在作为CEO的角色里,很多时候容易被贴标签,比如情绪化,我的经验是任何时候都要有角色区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作为CEO, 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作为CEO,首先不要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用逻辑说话,理性思维站上风,才能让员工和合作方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你。
同时,女性的优势在职场上也要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共情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女性天生能自觉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我常跟团队的人说,成事需要共赢才能走得长远,不能只想着我们能得到什么,一定要想对方能得到什么,找到结合点。女性天生的同理心往往能帮助我从对方获益的角度设计交易架构,从而促成对外合作。
除了情绪化,还有一个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是缺乏决断力。
在硬科技行业里,决断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研发方向。我不是科研出身,需要研发团队告诉我他们的建议,我要做的是提出问题、挑战他们、再提出问题、理清思路,这是逻辑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外部环境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当下知道的最优信息,勇于承担责任,快速拍板,在信息不确定的时候做出决策。
我一直跟团队说,创业好比航海,无论是往右还是偏左偏15度,都是在往前开,最危险的是停滞不前,停在某个地方反复讨论,大的风浪一拍过来,船可能就沉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每一分钟的信息都是变动、不确定和不对称的,能够勇于承担风险、快速决断,在摸索的过程中不断的试错、调整,是我身边很多女性领导者的共性。她们可能也是跟我一样,是多年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所打磨出的性格和习惯。
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力本身是不分性别的,达到领导力的要求,无论男女,都能担任CEO,都能做企业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