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一位女性市委书记卸任,任职二十二个月,力推枢纽经济

不管怎样,“四个城市”和“五型经济”都是黄莉新在南京留下的政治财产,至于后任将如何继承或者发展,现在谁都无法判断。

 |  财经无忌

作者:财经无忌

在市党代会召开前夕,南京新任市委书记到岗。

10月12日下午,官方宣布,原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52岁的吴政隆的另一个身份是,他是南京土生土长的高淳人。

事实上,早在近半个月前,就有传称,吴将接替黄莉新成为南京新任市委书记,而黄将前往北京西路68号任职。

作为南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市委书记,黄莉新在南京市委书记的岗位上待了22个月。而在2015年1月25日,当黄莉新从无锡市委书记调任南京市委书记时,外界对其的猜测都称她是“救火书记”,因为此前,南京的市长和市委书记前后脚“落马”,成为十八大后,省会城市市长、书记都被“拿下”的第一个。

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炯在干部大会上,介绍黄莉新时评价称,黄莉新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长期担任省级领导职务,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熟悉经济和三农工作,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有较强的统筹全局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第二天的市委常委会上,黄莉新强调了纪律性,她对她班子成员称,“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并规定了“凡全市‘三重一大’事项都要经过常委会讨论决定,常委会议事必须严格程序、尊重科学、发扬民主”。

除了要解决前任遗留的政治摊子之外,黄莉新还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

在几天的走访调研后,这位有过在无锡治理的经验的官员,迅速拿出了自己的思路——加快推动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枢纽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

后来,她又加上了生态型经济,一起合称为“五型经济”,在任职的22个月中,强调“五型经济”是发展南京经济的一条主线。

而这其中,以空港、海港、高铁枢纽为内容的型经济是黄莉新最为看重的。

在公开的报道中,黄莉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至少有过四次以上相关的专题调研和座谈会,远远多于其余的内容,这还不包括全市的枢纽型经济建设工作推进会。

同时,南京还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紧接着,市政府还印发了《南京海港枢纽经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事实上,黄莉新以南京市委书记的最后一次公开见报就是“专题调研全市枢纽经济区建设工作”,她对已经开展了一年多的枢纽型经济的发展表示了肯定,并勉励工作人员,“要把枢纽经济打造成新时期南京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品牌”。

此前,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倚重的是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相对较好的重化工基础。

在城市名片上,南京曾经一度多次强调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在黄莉新的公开讲话中,这一名词已经很少出现除了刚到任时,在传达省两会精神时,谈到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其余几次都只是在描述江北新区时,称江北新区要成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核心区或者标志区。

取代“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是保险系数很高的“富强美高”新南京,或者“四个城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黄莉新在任上如此重视“枢纽型经济”并不是没有道理。

作为这十年来,南京最大的政策红利,无疑是国家级的江北新区获批和长三角特大型城市的定位——南京此前一直争取的自贸区并没有得到最高层面的支持。

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历史上,这一区域并不被主政者重视,不过从发展的角度看,江北新区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宁镇扬同城化的核心区域之一,是华东面向内陆腹地的战略支点。

在国家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江北的区域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作为定位是长三角特大型城市的南京,如何在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的小区域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江北新区无论如何不能成为短板。

一个城市要真正实现辐射,在目前产业相对较弱的时候,大交通战略无疑是效果最为明显的,并且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疲弱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针强有力的“兴奋剂”。

不过不管怎样,“四个城市”和“五型经济”都是黄莉新在南京留下的政治财产,至于后任将如何继承或者发展,现在谁都无法判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