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动方案发布,确定制造业、医疗健康等十大应用领域

该文件是“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执行方案。

 |  王月伦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记者 | 王月伦

国内机器人行业拓展应用领域的行动路线图对外公布,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明确机器人重点应用领域、应用技术方案和典型应用场景的具体数字。

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将聚焦十大机器人重点应用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其中,机器人未来的重点应用领域,将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两大方面,涵盖制造业、农业、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十大行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将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同时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2021年末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就曾提出将实施包括“机器人+”应用行动”、在内的四大行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在同期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将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重点从深耕行业应用、拓展新兴应用和做强特色应用三方面发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内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程度的指标。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由2015年的51台/万人,大幅增长至2020年的246台/万人,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但相较于以每万人932台位居榜首的韩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售工业机器人27.1万套,同比增长约五成。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一个市场。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ABB、发那科、安川电机等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瑞银证券分析师王斐丽在第二十三届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目前仍有七成产品来自进口。

她同时提及,在中美贸易、疫情等叠加因素影响下,过去几年中内资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工业机器人板块预计今年市占率达32%,相较四年前增长五个百分点。

《规划》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在技术及产品方面,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