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庄是一个棉花B2B的互联网公司,用APP内的“棉庄货架”帮用户买卖棉花,连接了新疆产棉地区和东部纺织业发达的城市。
开着9辆车,棉庄创始人陈天立带着公司的一半以上的员工从苏州出发,一路穿行到新疆的产棉地区,去对棉花行业进行实地考察。
陈天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我们棉庄是做棉花生意的,但是公司的很多员工都没有见过棉花,这次带大家出来一方面是为了跟客户有个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员工对棉花产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陈天立口中的棉花生意,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产品“棉庄”进行操作的。现在棉庄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棉庄货架,二是棉庄白条。这两个功能也就解决了现在棉花交易中存在的两个主要的痛点,一是怎么能把棉花更好更快的卖出去,另外一个就是棉花采购中产生的资金问题。
在2014年创办棉庄之前,陈天立一直在一个传统的棉花综合物流园区工作,有7年的时间都在跟棉花打交道。陈天立说道,“在传统的棉花行业工作让我了解了棉花交易的整个流程,包括棉花的仓储、运输、交易、金融质押、以及交割等环节。但我也发现了这个行业存在很多难题,比如说家族式管理,每个轧花厂都没有自己的交易数据,导致在后来的交易环节中不能用信用资质来获得金融方面的支持,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陈天立想过在自己工作的棉花物流园区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得到领导的支持。传统行业的利益链相对稳定,从业者的年龄也偏大,对拥抱互联网这件事不是很感兴趣。
所以陈天立选择了自己辞职创业,辞职之后陈天立现实进行了产业链的调研,把棉花产业涉及到的轧花厂、棉纺厂、印染厂、织布厂、服装厂都了解了一遍。对行业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更加坚定了陈天立对棉花产业进行互联网改造的信心。
棉花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这个行业里最小的交易单价就有60万,市场价值巨大。但是这又是一个粗放型的产业,从轧花厂到最后的服装厂,在这个非常长的产业链条里信息并不流通,因为棉花的生产基地主要在新疆地区,交通非常不便利,而用棉厂家大多在东部地区,交易起来很繁琐。棉花的生产端到最后的使用端,也由于链条太长,经常出现供需矛盾,这就给中间的贸易商提供了很大的可乘之机。
陈天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有东部的棉花采购商会到新疆去看棉花,但是路上就需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而且到新疆的乡下产棉基地去,交通不是很方便。”
在这样的情况下,棉花的交易者也有信息互联网化的需求。”以前棉农和棉商也借助互联网来传递信息,从最早的传真,到QQ群、微信群,大家一直在寻找更快捷的信息流通方式。“
为了能够满足棉花交易的信息流通需求,棉庄开发了棉庄货架。棉庄货架其实就是一个电商平台,对接的主要是轧花厂和棉纺厂,轧花厂可以在棉庄货架上传自己的棉花信息,包括批次、成色、数量等,棉纺厂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单。
当然,棉庄的使用者也包括一些贸易商,他们利用手中的资金对棉花进行倒卖。而资金也是棉花贸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棉花贸易中涉及到的资金量特别大,如果只靠交易双方自己的资金流动的话,双方承担的风险都比较大。
“这也是棉庄货架的未来希望提供给用户的一项功能,现在棉庄货架能记录用户的交易数据和商品信息等行为,将来希望能帮用户打造风控模型,希望能把外部资金引进到棉花行业里来。”陈天立说道。
现在棉庄已经先通过棉庄白条实现了棉花交易的金融服务,这个服务类似京东白条。棉庄与金融机构合作对棉庄的用户进行信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用户提供一定的白条额度,让双方的交易能够不受资金的限制。
目前棉庄的月交易额已经破亿,而每年我国消耗掉的棉花用量货值为1200亿到1500亿左右,棉庄的交易额已经在这个垂直领域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不过棉庄也面临了来自行业的竞争者,现在有棉联、找棉网等企业也在做棉花产业的互联网化。
陈天立表示,有竞争者是好事,大家可以一起推动行业的升级。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陈天立则认为,棉庄要做的是推动升级,并不想碰贸易,现阶段棉庄也只是在通过服务费获取收入。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棉庄曾获得来自真格基金的300万天使轮投资和来自春晓资本的1500万A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