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 荷兰

荷兰人的直率和中国人的委婉,哪种沟通方式有利于创新?

有时荷兰人说话重了,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就很难习惯,听了刺耳,因为我们在沟通上更讲究微妙,讲究给人于己多留周旋的余地。

 |  荷兰在线

中国人在和荷兰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磋商或是谈判搁浅无法顺畅继续下去的尴尬情景,好像是隔着一层误解的迷雾有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感觉。咱中国人其实整个亚洲都习惯了用含蓄婉转和比较外交的方式与人相处和交流,而荷兰人讲究直接的为人处事作风是我们很难欣赏和接受的。

那么荷兰人为什么这么直接呢?更有趣的问题是,他们的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创建一个相互促进,并获得新创意的工作氛围呢? 

荷兰式的直接 - 减少误解

荷兰人在交流中非常重视意思明确 -- 说得越清晰明确越能减少误会的产生。荷兰人不仅喜欢向发言者提“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而且还习惯于公开站出来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荷兰人来说“诚实”和“真实”是两大美德。这种美德甚至比说话的人更重要,因此分量不是因为说话的人而是这个人说的话。

有时荷兰人说话重了,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就很难习惯,听了刺耳,因为我们在沟通上更讲究微妙,讲究给人于己多留周旋的余地。

#因清洁海洋计划而闻名全球的荷兰青年Boyan Slat#

此外,在交流中中国人还会顾及到我们的交流对象是谁,不会因为观点不同而轻易和对方发生争论。这也是因为我们不愿当着面让对方由于被拒绝或是遭到反对而失面子。

相反荷兰人则鼓励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各抒己见。如果员工的见解有根有据,那荷兰老板也会服输听取员工的意见进行改正。荷兰人认为这是建立一个好团队、并且激发每个人做得更好以致共同达到目标的前提条件。他们觉得承认错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也许有点儿难堪,可是对荷兰人来说如果自己不承认错误而是被别人发现了错误那才叫丢人呢。

因此在工作中不难听到同事之间说“哦,我真是笨”或者“对不起,我不明白”之类的自责之词。尽管荷兰人不掩饰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可是也不会因此而破坏了私人感情,他们在这方面公私分明 -- 在工作时希望有一个和睦的互相尊重的合作氛围。这一点又和我们中国人很像。

#鹿特丹“最美菜市场”# 

中国式的委婉 - 产生误会

荷兰人对中国人婉转含蓄的表达往往按字面理解,这也是他们和中国人交往的绊脚石。比如,中国人拒绝对方往往不会直接说“不”,而是先组织一大堆诸如“我们再考虑考虑”或者“我们再研究研究你们的方案”之类的敷衍之词。荷兰人听了这些话反而感到有戏,他们以为又有了继续商谈的空间 -- 他们真的认为中国人会再看看再研究研究,他们的方案真的还有成功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人往往也会在和荷兰人举行商谈的时候揣摩荷兰人的字里行间,想琢磨荷兰人的话外之音,然而荷兰人就没这个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不久前,一个在荷兰上市公司做人事经理的中国人听她的荷兰老板对她说了些和她合作愉快之类的话,这让她忐忑不安,觉得很难确定她老板说这话的真正的意思。她觉得也许老板话中有话,或是在暗示什么不太好的事情。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生设计的胶囊列车#

中国式的直接 - 带来尴尬

不过有些时候荷兰人对中国式的直接也吃不消,尤其是初次见面的时候。中国式的直接多数都和个人隐私有关,比如中国人关心的是“你赚多少钱?”、“开什么车?”、“怎么还没结婚?”和“怎么没生孩子啊?”。 荷兰人认为提这些问题是不合体的。这些事情只能在家里在私密的环境里谈。

而中国人问这些问题只是想更好地认识一下对方,对对方有个总体的印象。中国人不认为这些问题是个人隐私要谨慎对待,因此公开谈论这些事也不是中国人的社交禁忌。 

荷兰式的直率有利于思维创新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不断地革新,研究、尝试、失败、再尝试、重新开始。但是通往罗马的大道有很多条:荷兰人的直率加上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做出许多伟大的创新。毕竟,在一个人人都能直抒己见、不用太多顾及人际间情绪的工作氛围里工作,对员工间的互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很大的促进。

不仅如此,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如果别人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方案,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对你皱眉头的时候,你自然会有动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了。也许荷兰人的率直更符合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荷兰人这种不怕出错和敢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荷兰人敢于冲出条条框框尝试新事物的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