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孤独的新兴职业正悄然兴起。
文|来咖智库 金刀
编辑|G3007
“一个小伙子打球扭到腰来我们医院看病,看到运动医学科、脊柱外科、疼痛科、骨伤科,当场头都大了,最后一拍脑袋,去神经内科看头疼去了。”脊柱外科医生曹鹏在脱口秀大会疯狂吐槽选择科室挂号难的问题,引得现场观众爆笑不断,评委频频爆灯。
无独有偶,陪诊师这个职业今年突然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爆火,并从一线城市逐渐向全国各大城市迅速扩展。根据互联网上的情报显示,陪诊师的主要工作为帮人挂号、代取药品、陪伴看病等,其中根据患者病状指导挂的科室成为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实际上,陪诊师这个职业并不是今年才产生,前些年至少在北京一直存在,只不过彼时陪诊师有另外一个身份——号贩子。有过北京就医经验的人都会有深切体会,北京前些年挂号太难,尤其像北医三院这种医院,直接去挂号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但是如果找号贩子购买,基本上可以稳稳地拿到想要的科室。
1、人口分布变迁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城乡变迁史。从伟人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开始,经济上呈现出了东西部差异巨大、南北方差异巨大、城乡差异巨大。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差距背后,包含着无数年轻人背景离乡打工,与老人分属两地。尤其是独生子女与老人长期分居两地,不能频繁往返,老人的看病时面临诸多难题。尤其目前医院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待不善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十分不友好,陪诊师的出现,可以解决部分老年面临的问题。
2、医疗资源聚集
根据网络上陪诊师的分布地区来看,主要分布在我国医疗资源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成都、长沙、武汉等。一方面,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的资源,的确比其他城市的医疗水平高;另一方面,根据大众传统认知,小病本地看,大病省会看,看不好上北京,也是一线城市医疗火爆的重要因素。这类面向外地来看病的陪诊师,主打的还是信息咨询服务,在住宿、就医流程、问诊须知、挂号、甚至医生和医院选择上,部分有经验的陪诊师都能给出不错的建议,有效地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3、医院和医疗知识
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常去医院的经验,所以对于医院严密的分工的体系并不是很了解,怎么挂号、在哪取号、如何就诊、注意事项等均一无所知。尤其是选择前往外地大城市就医之后,一系列流程经常会让很多人措手不及,甚至连自己需要挂什么科室都不清楚。再者,有些患者的病症普通医师就能治好,但盲目迷信主任医师,挂高价的专家号,既浪费钱又浪费公共医疗资源,专业的陪诊师可以部分起到调节指导作用。
4、情感孤独
在很多人认知中,陪诊师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老年人,因为他们对现代化的流程更加不熟悉,子女不在身边时更需要人陪同。但依据光明日报的说法,目前陪诊师的客户中,年轻人群体占到六成,超过了老年群体。一方面,年轻群体使用互联网更加频繁,容易知道陪诊师的存在;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有2亿单身青年男女,其中有不少人其实害怕一个人去医院,这使得他(她)们感到非常孤独,陪诊师能有效缓解这种孤独感。
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陪诊师这一职业也被部分网友诟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能力和职业水平
陪诊师目前并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属于民间自发性质,第一批人通过自己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带火了这个职业。随着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各地陪诊师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大量人员的涌入同时也造成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存在着不仅没能解决患者问题,反而产生诸多纠纷。
2、隐形号贩子
在一线城市的热门科室,仍然存在着号贩子的现象,他们与科室人员相互勾结,高价出售号,并以陪诊师为幌子进行售卖活动,严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看病成本。
3、售课割韭菜
凡是新兴的职业,必有售课培训。一些所谓的专家在网上打着售课培训的幌子,从四处抄袭的流程话术通过包装后拍成视频挂在网上,再到抖音等平台贩卖焦虑,诱导普通人购买学习。课程质量之差,消费者往往难以识别真假,售课者以及其隐藏的诈骗获得丰厚利润。
4、缺乏行业规范
规范针对不特定对象反复适用,因此需要合理有根据。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规范的制定需要经过充分论证,确实可行之后方可上马,既不能打击行业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保护各方利益,才能让整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陪诊师职业的出现,虽然仍然存在一些隐患,但也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医院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服务门槛,让老百姓真正“看得懂病”。相关部门也需要密切关注新兴职业发展情况,并适时给出有效的行政指导,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而对于从业的主体,只有不断提升水平,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