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思聪要感谢王宝强?揭开引爆内容营销的秘密

不管低俗与否,当时被网民围攻的王思聪一定要感谢王宝强以终身大事出手解围,将广大网民的注意力转移。

 |  内容营销

史上最“娱乐”的奥运会终于落下帷幕了。从筹备期的各种被吐槽,到开幕式的成功洗白,又到比赛泳池瞬间变绿,再到马拉松项目所展现的体育精神,里约奥运会在自黑与洗白之间自由切换,比任何一个娱乐名媛都玩的一手好炒作,成功扯起奥运历史上最“娱乐”的一面大旗。当然,不久后的东京奥运会相信也值得期待,毕竟,连国家元首都扮成马里奥了…

可就是这般“娱乐”的奥运会,居然也被王宝强的家事盖过了风头。为什么延续千年、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比不过宝宝的家庭伦理事件?一种奥林匹亚败给潘金莲的感觉不可描述…

为什么会这样?就像混沌运动中引发不稳定性的奇异吸引子一样,在网络传播引发的蝴蝶效应中,我们也能找到几个共同点:一是具有极端性;二是具有冲突性;三是具有戏剧性;四是具有敏感且不可证伪性。

针对网络传播的语境,ccoworld.com在三年前提出的传播力公式F(传播力)=M(内容)*A(网络传播加速度)的公式依然成立,而具有上述四个特点的网络舆论则能够获得更大的加速度A。

同时在F=MA中可见,除了加速度A,内容话题M也与传播力F成正比。纵观2016年热点事件,从魏则西到雷洋,从奥运会到霍顿,从王思聪到王宝强,这些热点话题都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

一、是话题的公共性。

够成为社会热点的网络话题必然有公共性的价值取向。例如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其由顾拜旦所提出的:“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正是社会大众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是话题的相关度。

与网民切身利益相关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同情,这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例如北京地铁涨价时,因其关乎到民生问题而引发网络热议的现象。还有澳大利亚选手霍顿侮辱孙杨的言辞,使国民群情激愤,激起网络指责的声浪。

三、是话题的负面度。

越是与普世价值观中的负面因素符合,越容易形成敏感因素,也就越能引起网友的关注。有关这一点要尤其注意的是,我国网民对负面消息的反应则更为敏感。例如所有人都在指责霍顿的侮辱言行时,王思聪的那条驳斥微博显然忽略了孙杨所代表的国家形象。还有今年年中的魏则西事件,直接激发了人们对竞价排名“罔顾人命”的积怨。

四、是话题的模糊性。

话题事件仍在发展,网络舆论参与其中能够左右现实时,往往更能引起网络的热潮。例如王宝强事件,不仅具有上述三种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尚无结果。而事件爆发后,网友自发的人肉行为、爆料行为,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回顾整个传播过程并无大V的联合推动,却仅依靠网友的自发关注,而使其声浪高过奥运。由此可见,话题的模糊性能够激发网友参与,更对引爆内容的起到关键作用。

根据这四个因素,我们可将案例中的热点事件分作如下四级:

结语:现在,回头看开篇提到的“娱乐奥运”之所以能成立,源自大众的参与。而大众能够参与其中,网络和社交媒体功不可没。但也正因为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使人们得以实时接收更新话题,大众的参与也逐渐由旁观者的角色向左右事件走向的影响者角色转移。引爆内容,从大V的作秀逐渐转为庶民的狂欢。与其说引爆内容,更不如叫做激活受众。

正所谓,得受众者得天下。

所以,当时被网民围攻的王思聪一定要感谢王宝强以终身幸福出手解围,将广大网民的注意力转移。而我们在创作内容时,也要先问自己:这次的内容是否为受众而创作?是否留有让他们参与其中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