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槟榔,一场绵延多年的暗战

槟榔产业博弈简史:在大众健康与经济效益纠缠中,在博弈中寻找出路。

 |  吴晓波频道
图片来源:Unsplash-David Clode

图片来源:Unsplash-David Clode

文|吴晓波频道  巴九灵 

9月10日,歌手傅松因为口腔癌去世,终年36岁。他曾说,得癌症是因为吃槟榔,劝大家远离槟榔。就在他去世前后,中国各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下发通知,对槟榔产品进行强监管。

浙江义乌要求商家下架槟榔的消息冲上热搜后,当地市监局回应说,没有下架产品,而是要求分区域售卖,槟榔不能和食品混在一起销售。而贵州、四川、江西的多个县区也都采取行动,宣传槟榔致癌,并要求商家下架在售槟榔,对校园周边、超市等进行大检查。

槟榔致癌宣传多年,但“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的神话,推动着槟榔产业的壮大,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披露,2018年槟榔的产值已经达到781亿元。

这个近千亿的产业,在大众健康与经济效益纠缠中,一直在博弈中寻找出路。

槟榔是热带果实,在国内生长地是海南、台湾等地。数据显示,在2020年,海南的槟榔产值为146.8亿元。槟榔已经成为仅次于橡胶的海南第二大农作物。海南也专门拿出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

在古代,槟榔芯入药,其他就是嚼着吃,属于上流社会的爱好。槟榔在往北运输的途中,在湖南湘潭周边集散,于是湖南人爱上了槟榔,后来发展成了槟榔产业。坊间一直有“海南槟榔,湖南加工”的说法。有媒体报道称,在2017年,湖南槟榔产业的产值已近3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四分之三,湘潭槟榔产业的就业人数近30万人。

最早挡住产业“财路”的是湖南当地的口腔科医生们。

其中一个叫凌天牖(yǒu),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口腔医学教授。另外一个叫翦新春,他是医生,还是湖南口腔医学会会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就开始接触到患者。这些患者嘴鼻很难张开,口腔黏膜一片白色,还有疱疮。医生们将病例送到北京,希望找到答案。

一位国际学者也在北京,他看到这些病例说,症状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他在印度做了多年研究,发现当地患者多有嚼槟榔的习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癌前病变,有5%的癌变概率。即便没有发展成癌症,嘴巴也无法张开,严重影响生活。

湘潭人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情况得到关注,当地医生以及卫生部门也开展了研究。

翦新春成为中国首位发现口腔癌与槟榔有关联的学者。而凌天牖在2009年的一次调查,则让媒体真正关注到“槟榔致癌”的话题。这份面向湖南全省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2000多个有效的样本中,咀嚼槟榔者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概率为6.81%。

2013年,凌天牖登上央视,讲述槟榔的危害。媒体们除了引用专家的讲话外,还引用另外一个重要的权威信息——2003年,WHO将槟榔确定为一类致癌物,到2012年,该机构又将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列入一类致癌物。

槟榔产业遭遇了行业第一次重大“公关危机”。

所谓一个选题,多个角度。槟榔致癌的新闻,是在央视《新闻30分》播出的。

而两个月后,央视2套的《经济新闻联播》又做了一则“槟榔价格暴跌,海南百万农户损失惨重”的新闻。在海南,“槟榔销量下滑50% ,一半干果因滞销腐烂”,海南官方说,“槟榔青果这一项,就使得全海南230万槟榔农民减收30个亿”。在湖南,“订单骤减一半 ,槟榔企业被迫裁员”,“目前湖南所有的槟榔企业现在都在减员放假。有的企业甚至已经裁员了三分之二”。①

央视的这两则报道,印证了槟榔行业的利益纠葛。

医生们也受到压力。

翦新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因为研究槟榔致癌,多次遭到威胁封口,“再宣传槟榔致癌,你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们领导说要出80万杀了你”。②

凌天牖作为湖南省政协委员也多次在会议上发表看法。

2016年,他参加一场会议,原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的领导到场听取意见。医学领域的人士说,咀嚼槟榔会加大患口腔癌的可能性。不过,槟榔协会、食品研究部门、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最终意见不一。

《新京报》报道说:“曾出席座谈会的一位医生记得,当时在场一位厅级干部甚至直接说,‘我觉得吃槟榔没有问题。’这让这位医生倍感无奈,‘你想想,一个厅级干部都这么说,那农民、那其他民众呢,这个意识要怎么纠正’。”③

槟榔产业也试图从医学角度为行业争取利益。

2020年冬天,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篇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槟榔产业安全课题组”撰写的文章《破解槟榔产业困局的对策研究》。文章说,“槟榔已经被严重妖魔化”,“我国食用槟榔是否致癌存在重大争议”,文章给出的理由是:WHO主要研究的是印度和东南亚的食用方式,对中国食用槟榔的食用方式没有进行研究,中国食用槟榔是否致癌目前还存在重大争议。

但接受媒体采访的医生们早就驳斥了这种说法。槟榔致癌如今已是医学界的共识,不存在健康食用槟榔的方式。

医生、媒体虽然在呼吁,但槟榔产业势头旺盛。作为食品,槟榔的税率比香烟低得太多,嚼着又上瘾,利润可观。

一家槟榔龙头企业连续三年赞助湖南卫视的春晚,它在2018年表示,下一个十年要发展成为千亿企业,走向世界。

不过,近5年来的一份份文件,正在打破它的国际化梦想。

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公布致癌物清单时,也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

2019年3月,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曾发布通知,要求企业停止广告宣传。不过通知并不具有强制力。槟榔企业继续赞助各类综艺节目。直到去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后,槟榔的广告才逐渐偃旗息鼓。

而对槟榔产业打击最大的政策,是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该目录并没有将“食用槟榔”收录在内。

槟榔只被列入《中国药典》当做药材,不能当做食品来管理,也不能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的生产许可和监管已无依据。湖南、海南槟榔企业的生产资质就要到期。

产业界又开始寻求解决办法。

湖南对槟榔企业失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进行延期。不过此举引起争议后,官方暂停了生产许可证的延长工作。

该省还将《湖南省槟榔制品管理办法》纳入2021年立法计划调研论证项目。当地希望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给槟榔一个“地方特色产品”的名分。海南也采取类似的方式,解决槟榔的“身份证”问题。

但立法情况并没有最新进展。

2021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规范湖南槟榔加工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给槟榔订立食品安全标准。

国家卫健委礼貌地拒绝了。

它的答复是,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我委未批准槟榔作为新食品原料,未将其纳入食药物质目录,槟榔(果实)也不宜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槟榔被纳入《中国药典》,只能当做药品出售,想要继续当食品销售,就要列入“药食同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目录。所以,产业界一直采取试点的方式,开展食用槟榔药食同源研究。

不过,该研究目前并无最新消息。

到了今年9月,槟榔产业迎来了更坏的消息。

浙江、四川多地对槟榔采取强监管的措施。多地都提到,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这似乎预示着更多的地区将加入行动,槟榔产业将进入一个全面整治的阶段。

工作人员在微信群发布的禁售通知

针对“个别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相关规定禁售槟榔产品,再次把槟榔这个涉及海南百万农民利益的产业推上风口浪尖”,9月21日晚上,海南省槟榔协会发文说,“海南槟榔”与“湖南槟榔”是不同概念,协会将加大对槟榔药食同源的研究,一款不伤害口腔黏膜的槟榔口香糖的研发也取得了进展。

协会称,“面对当前槟榔产业遇到的发展障碍,海南省槟榔协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槟榔行业全产业链监管”。

南方都市报去年分析了槟榔作为食品的三条道路:

一、像毒品一样一概禁绝;二、像酒精一样,宣传‘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但基本不干涉其生产、销售;三、像烟草一样,允许一部分人自我伤害,但充分告知其风险,同时尽力压缩这种有害习惯的生存空间。

一方面是经济、就业与税收,一方面是公共健康与卫生,如何取舍,如何监管,在当下可能真需要权威部门给一个说法了。

注释:

① 《海南槟榔价格暴跌80% 百万农户损失惨重》,CCTV《经济信息联播》,2013年9月

② 《宣传槟榔致癌遭80万买人头威胁》,健康时报,2019年10月

③《呼吁三十年,争议中的“槟榔斗士”》,新京报,2021年11月

本篇作者 | 马泪泪 |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微信公众号 | 吴晓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