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企业营收阵营再分化,海信TCL领跑。
文|家电圈 华辛
电视机出货量下跌,并不意味着彩电企业经营的寒冬。不过,对于如今还在坚持电视机业务一条腿走路的彩电企业来说,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经历了2022年半年报后,让外界看到彩电产业的分水岭又变了,海信、TCL,以及创维、长虹、康佳等企业间的差距一步步拉大,彩电市场洗牌在不经意间进入尾声。
今年以来,面对节节下探的电视机价格和消费购买力,很多彩电企业的日子掉进了“肉眼可见”的艰难泥潭中。不过,2022年半年报却再次让外界意识到,虽然电视机的价格、电视机的销量都在下行,但彩电企业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不只是家电产业,让家电圈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头部彩电企业,不是聚焦显示赛道进行多行业、多场景的市场拓展,比如海信视像;就是立足电视这个圆心向光伏、家电营销、智能家居等业务的扩张,比如TCL电子;还有的是聚焦彩电业务打转转,增加国内和海外的代工业务量,比如创维和长虹;只有少数企业的发展让人看不懂,眼睁睁看着电视业务营收直线下滑,比如康佳电视。
凭借“面板+整机”产业链优势,这几年TCL电子在彩电市场上一直在谋求规模化制胜,在国内和海外加快代工业务的抢夺,成为三星、松下、小米等众多企业的代工厂。同时,作为TCL实业旗下的上市平台,TCL电子一边发展光伏业务,一边发展家电多品类的营销贸易业务。最终这也推动公司营收规模在彩电市场下行通道中的相对稳定。
2022年半年报显示:TCL电子营收达336.79亿港元(约297亿人民币),同比跌3.6%;归母净利润2.49亿元(约2.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7.2%。当前的TCL电子不再是一家专业彩电企业,其创新业务收入达52.59亿港元,增长21.1%,今年二季度运营的光伏业务单季创收1.72亿港元;空冰洗等家电全品类的销售业务收入增长26.7%,达42.48亿港元。互联网业务收入为9.42亿港元,增长30.7%。电视机等显示业务收入则为269.71亿港元,虽然仍占据主要份额,但未来TCL电子的营收增长更多动力还在于家电多品类的营销收入和光伏等创新业务。
作为海信集团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平台,海信视像目前的发展模式与TCL电子完全不同,跳出电视机做大显示产业,最终通过深耕显示产业打通产业链闭环,实现业务的可持续。目前,基于“1+(4+N)”战略,海信视像的主营业务已经形成主赛道智慧显示终端业务,以及第二引擎:激光显示、云服务、芯片业务、商用显示四大业务,以及N个增长点。这是否会成为彩电企业未来发展转型的大道,还需要探索。但在家电圈看来,这对于海信视像来说,却是一条正确的方向。
2022年半年报显示:海信视像营收202.14亿元,下降3.55%;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52.82%。其中,电视机为主的智慧显示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营收为158.48亿元。目前海信视像已形成海信、东芝、Vidda三大品牌,以及液晶显示、激光显示、OLED显示等主流显示产品的立体布局。同期,激光显示等业务收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8.41%,占公司整体的比重提升至12.60%。未来随着芯片、商显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放大,这将会成为海信视像营收稳健增长的新动力。
作为创维集团最大的业务,创维电视近年来的发展与转型,相对于TCL、海信略显低调和缓慢。一方面,创维电视虽然也明确“软硬”协同的发展道路,但随着酷开网络分拆独立运营并谋求IPO,电视业务只能靠硬件单打独斗;另一方面,集团层面在推动智能家居带动电视机与其它家电品类的协同发展,导致创维电视缺乏主动权,只能从家用向商用的硬件显示业务扩张。
从创维电视角度,当前其显示硬件增长空间已不大,毕竟电视机从中国到全球都在往下走;从创维集团角度,其未来规模增长也很难寄托单一的电视机硬件,而是希望可以通过多品类、多公司、多体系的自主发展模式,提升各个业务单元的增长动力和斗志。2022年半年报显示:创维集团营收为242.84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6.31亿元,同比增长3.4%;电视机为主的创维多媒体业务营收为108.48亿元,同比下滑15.4%,酷开互联网业务营收为6.64亿元,增长9.8%。
彩电起家的四川长虹,如今电视机不再是公司的第一大主营业务。在彩电业务之前,以综合服务、特种电源、冰箱压缩机为主体的ICT业务,以及冰箱空调为主的白电业务,还有中间产品,营收规模都超越彩电业务。但是,彩电业务的毛利率却高于前述三项业务,更为重要的是电视机对于长虹品牌的属性眼下还不可替代。
2022年半年报显示:四川长虹的彩电业务营收为58.0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5%,产品毛利率为16.16%。2021年报显示,长虹的彩电业务营收为138.41亿元,同比增长26.16%。在长虹彩电业务去年2位数增长,以及今年上半年表现优于行业背后,则是代工业务的增长。相信接下来,长虹的电视业务会与创维的电视业务一样,保持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追求新一轮的扩张。
同样是电视业务起家的康佳集团,如今电视业务的表现让外界和同行没想到,相信在集团内部也面临着较大的争议。2022年半年报显示:康佳彩电业务营收为23.89亿元,同比减少25.1%。虽然这几年康佳电视业务也在通过发展高端品牌Aphaea阿斐亚、布局低端品牌KKTV谋求突破,但从市场营收的表现来看,其找不到新的突破口。在整个康佳集团瞄准“科技+投控”转型的背景下,电视业务的价值如何定位,是发展上游显示产业的协同,还是打造智慧显示终端王者的主角,并不清楚。
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零售量规模为1672万台,同比下滑6.2%;零售额规模为531亿元,同比下滑10.5%。对照来看,除了创维电视、康佳电视的市场表现弱于行业,海信视像、TCL电子和长虹电视的市场表现,均优于行业。
无论是2021年财报,还是2022年半年报,对于中国彩电产业来说,企业的竞争格局已定,只是不同企业的转型之路还在探索中。从彩电营收规模来看,TCL电视与海信视像全面领跑,年营收稳定在400亿规模以上,而创维与长虹则处在二线阵营,营收在200多亿、100多亿的区间段动荡,康佳则全面掉队,50多亿的营收规模基本上宣告其只能成为区域市场的参与者。
如今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康佳在彩电市场的地位,与海信、TCL形成正面争抢关系。而索尼、三星等外资品牌,以及夏普、飞利浦等颇受争议的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也很清楚,要么是高端市场的抢夺者,要么是局部市场的参与者,都很难主导市场的发展。华为目前在电视市场上还在蓄力阶段,未来能否引爆更多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战略定位和投入。
不过,对于彩电产业来说,当前最大看点,并不是主流企业市场格局的再造,已经进入尾声,而是众多彩电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还在探索中,到底应该是跨界扩张的多业务布局,还是做大做宽的显示产业链,或是扎根电视机的专业制造,在家电圈看来,没有标准答案,却应该有一定的能力边界和产业门槛需要警惕和注意。
海信视像如今明确的转型路,就是做宽做深做透显示产业链,既有家用的电视机,还有商用显示业务,既有整机制造还有上游的芯片,既有激光显示等新技术,还有云服务等新平台,这符合海信的专业技术创新者形象,但是做大显示业务、做透显示产业链,需要的不只是时间,还要持续而强大的科技创新投入。
TCL电子整合背后TCL实业的平台、资源和品类等优势,如今不只是要横跨进入光伏产业,还纵向探索家电全品类的市场营销业务,更要探索智能家居的新兴机会点,最终还得做大电视机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化代工业务,可以说“行业多、领域广、任务重”。这显然并不适合其它彩电企业的转型,只是TCL电子自身的特色化道路,但对TCL电子的经营能力提出更多的考验。
创维与长虹的电视业务,现阶段来看,在集团整体战略部署下,更多的职能还是聚焦电视机的市场拓展,即一定规模下的经营提质提效,保证业务规模基础上获利。后期如何与智慧家庭,或者其它TOB业务协同和打通,更多的主动权还在集团层面,而不是多媒体业务平台。这也是索尼电视、三星电视,以及小米电视、康佳电视的共同道路,那就是“做好电视赚到钱”,未来怎么通过电视机业务激活或创造新的业务,等待集团的统一动作和指挥。
都说“路在脚下”,又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对于中国彩电产业的主要企业来说,在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出彩”,找到新的出路、新的业务、新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