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机器人处于多方面的“风口浪尖”之下。
文|ofweek
近期,微创机器人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4.8万元,营收主要来自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蜻蜓眼的销售收入。
与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为零相比,104.8万至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却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加,上半年净亏损达到了4.6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43亿元,同比增加了91.09%。
对于高额亏损,有业内人士表示,鉴于高值医疗器械的销售频次极低,手术机器人的使用门槛更高,市场推广需要时间和付出,且产品也都需要极高的、持续的研发投入,因此,公司净亏损扩大的情况也符合预期。
从具体的数据情况来看,报告期内微创机器人的销售及营销开支高达641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7.74%;研发支出达到了3.36亿元,同比增长110.16%。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支付金额达到了6277.8万元,同比增加73.42%。公司共有雇员达约1200人,其中研发人员达到600余名。员工成本总计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07.96%。
微创机器人官方发表声明称:公司上半年净亏损大幅增加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研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注册投入增加;其二是商业化使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其三是研发进展与商业布局致使员工成本包括股份支付增加。
目前,微创机器人的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等五个赛道,有十余款产品处于产业化项目快速推进阶段,商业化周期长、推广应用难度大,让微创机器人处于多方面的“风口浪尖”之下。
近日,湘雅医院一则负面新闻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网友举报该院副主任医师刘翔峰执业中存在众多不规范行为,其中包括频繁对急诊病人进行机器人手术,收取高额费用。
尽管许多违法和不规范行为是既定事实,但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在此事上非常明显,相关专家表示,如果是使用手术机器人,手术过程都有录像记录,手术中哪里出现问题,可以调用录像作为证据。
近年来,机器人手术确实是医疗行业创新的热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在2021年达到123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07亿美元。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例约达12%。
政策方面来看,国家也在大力推进手术机器人向基层医疗市场下沉。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促进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制造生产,优化创新医疗(002173)装备注册评审流程。
从鼓励创新的角度来说,市场环境、政策导向都有足够的优势,但是从应用角度来说,手术机器人的费用通常昂贵,大多数地区由患者自费,因此形成了研发端热情高涨、使用端兴致平平的两极化情形。
随着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机器人技术成为必争之地,目前阶段,手术机器人进入临床手术的时间不长,国内企业起步较晚是客观事实,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对于手术机器人的了解和认知都处于起步阶段,这个市场需要一定培育期。
由于价格昂贵,医保覆盖度低(目前国内仅北京纳入医保),行业标准也还处于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现阶段几乎所有手术机器人企业都面临着盈利难题。
因此政策的倾向也不应该只针对创新研发端,对临床试验、市场准入、推广应用阶段也应有所偏重,市场打开,研发的热情才能自然而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