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10年后最酷的城市?上海和阿姆斯特丹都押宝在了智慧交通上

智慧交通不仅成为了解决城市实际问题的焦点,也是激发创新的渠道之一。

 |  荷兰在线

要成为担当得起“酷”字的城市,那至少得有个杀手锏,在这个问题上,阿姆斯特丹和上海都选择了智慧交通作为一个切入点,试图在这一领域走在尖端。

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6大重点部分之一,从2014年开始在阿姆斯特丹进行尝试,经过一轮轮测试,越来越多的政策开始向这一领域倾斜,关注智慧交通的初创企业也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而在阿姆斯特丹在智慧交通的道路上走了两年之后,上海终于准备跟上去了。2016年,上海成为了中国首个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试点城市,位于上海嘉定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以“中国第一”的身份正式开园,8月25日上海国际车联网与智慧交通展览会也将在中国经济增长发动机的浦东开展,种种迹象都在暗示,上海这个中国经济中心,大有赶超欧洲创新之都阿姆斯特丹的架势。

同样是区域性的第一,两座城市在智慧交通领域的侧重点却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多样的——人口量级、经济模式的不同等等,同样的是双方都在面临作为区域内最大都市,它们同时在经历人口爆炸和交通拥堵问题,两者都承担着区域经济中心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区域创新驱动力的责任。无疑,智慧交通不仅成为了解决城市实际问题的焦点,也是激发创新的渠道之一。

1、2014年阿姆斯特丹就搞了城区内的测试,那次阿姆是这么玩儿的

时间上,阿姆斯特丹早了几年。2014年并不是阿姆斯特丹的智慧交通的元年,但却是阿姆智慧交通实践的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中“提高道路效率的设施和设备,协助出行者的共享交通和导航手机应用,将出行设备尽量环保化和增加交通安全性的系统和设施”这四条智慧交通的标准被囊括进了阿姆斯特丹实际的智慧交通化的实践。

这一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在北荷兰省政府、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其他许多企业的支持下,发起了“Amsterdam Practical Trial”(阿姆斯特丹可行性测试)项目,这是一个针对阿姆斯特丹现有交通提供解决方案的优化项目。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2014年PTA(Amsterdam Practical Trial)项目将道路系统和智慧汽车进行了分开测试,技术人员在A10高速现有的设备上进行了智慧交通的第一个测试。

其中包括了,当A10拥堵时,道路系统自动调节一系列上高速时遇到的信号灯,信号灯之间互相配合,使得每个高速公路的入口都能够有不足以造成拥堵的车辆数量通行,前一个信号灯控制住车流后,就保证了在下一个车流汇入处的车辆有足够的空间,让此处进入高速的车辆能够顺利进入道路,这就保证了高速公路上车辆的畅通无阻。而A10附近的交通信号灯也将相互配合保证车辆不会再在高速的入口处拥堵,将拥堵分散到若干路口,这样也就缓解了每个路口的拥堵压力。

阿姆斯特丹 A10 高速 来源:ANP foto

在智慧车辆方面,在2014年的测试阶段中,一款手机应用也成为了主角之一,这个免费的应用,与一般的导航不同的是,它可以与交通控制中心、其他应用使用者和天气预报部门相连,每个使用者收到的导航信息都是个人化定制化的,也就是说,需要导航的使用者哪怕最初路径相同,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导航结果。系统会自动根据路况拥堵状况进行导航,同时收集其他使用者的潜在路径,然后做出调整。

比如一段道路很拥堵,导航会建议使用者选择最便捷的路径,此时其他使用者的手机应用也将统计数据,当采用该路径的使用者人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他使用者的导航将会建议其他便捷路径,以避免潜在的拥堵。更加重要的是,导航还会自动统计路线终点附近的停车场使用情况,并建议出适合的停车场供车辆使用。

由于测试十分理想,2015年至今,该测试已经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覆盖道路包括了N516、A8 / A10,并启用控制成本的管理方式,同时将提前交通状况预测时间,希望能够提前2到4小时预测交通状况。

而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则是,这个系统覆盖的不仅仅是高速公路交通,还可以覆盖其他道路甚至遍布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运河网的水路交通。而这样做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减少拥堵,进而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上海8月要测试一组智能网联汽车,虽然晚了点,但进程快

虽然与两年就已经开始尝试智慧交通的阿姆斯特丹相比,上海略晚了一些,但是由于政策的倾斜和大量资本的涌入,上海的智慧交通方案和测试也将在2016年付诸实施。在上海被确定为中国首个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试点城市的大前提下,上海将在这个夏天测试智慧交通网联汽车。

8月25日和26日两天,上海将进行中国第一个在主要城市交通要道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这与阿姆斯特丹2014年的测试的第二部分的扩展版十分相似,即“欧洲卡车阵列挑战”,但规模略小。这次测试在“上海国际车联网与智慧交通展览会”的大框架下进行,将在花木路不封路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测试。

这次测试将至少包含下面四个部分,车与车之间的自动紧急制动——用来模拟意外状况下的车辆的反应,预测车辆通过红绿灯所需的速度——以便提前建议车辆行驶速度和提供汽车制动建议,另外还包括车辆汇入时网联汽车通过车辆相互间的沟通以便用最有效的方式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又可以使车辆以可以的最高速度行驶。最后,还将涵盖模拟在突发修路路段,车辆自动判断行驶方式的测试。

事实上,上海和阿姆斯特丹的两个测试各有侧重,阿姆的测试主要意在完善智慧交通的系统,而上海的测试则偏重车辆的智能化,这是阿姆的测试中没有涉及的,而阿姆斯特丹的道路系统测试事实上已经在中国部分城市中有所涉及,但是大面积的,大量互联性的在主要城市的主干道上实施还有待时日。

在上海的测试前,网联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在中国已经测试过多次,2011年一汽红旗的无人驾驶车就完成了从长沙至武汉286公里的路测,而2015年,百度的无人驾驶客车也分别在8月和12月完成了首次路测和开放高速公路测试。而这一次在上海的测试,则是第一次在城市核心部分的普通道路上进行类似测试,也将标志上海交通智能化的全面启动。而在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主导下,上海又将在自今年9月至明年在另外36个模拟交通场景进行智慧交通实测。

与阿姆斯特丹的测试相比,上面提到的欧洲卡车阵列挑战则与本次上海的测试更为相似,4月在荷兰的主导下,“European Truck PlatooningChallenge”(欧洲卡车阵列挑战)借助多辆智能网联的卡车,由欧洲各地经过多日行驶最终汇聚于荷兰鹿特丹,其中也测试了上文提到的将在上海进行的测试项目。

欧洲卡车阵列挑战 来源:ANP foto

3、现阶段,阿姆斯特丹把智慧交通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

然而经过2年的不断发展,阿姆斯特丹的民间资本也大量开始涌入智慧交通领域,政府和投资者也将目光逐渐从交通智能化转向了可持续的智慧交通方式。仅仅2014年一年,阿姆斯特丹就建了1000个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并另外新增了1000个自用或办公用的充电桩,这些充电桩提供了总计4,195,879.3千瓦时的电能。而在此3年前,阿姆斯特丹就成立了第一家完全使用电动汽车的出租车公司。

阿姆斯特丹的充电桩

在“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的网站上最炙手可热的关于未来两年交通的项目名为“Vehicle 2 Grid”,这是一个交通工具与能源互联的项目。2016年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区实施,它将交通用的能源与家用能源系统相连,自家车辆将可以成为电能的存储终端,系统内的每个用户将有能力自己分配能源,用户的剩余能源将可以售卖,进一步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住宅用电间的电力交换。

类似的,阿姆斯特丹也开始利用自己不计其数的运河船只进行对智慧交通的补充,运河船只被鼓励在船顶安置太阳能板,收集能源用以发电,为自己和相邻社区提供能源,同时承担起电力及混合动力汽车充电桩的功能,为新能源汽车供电,当然费用是需要支付给能源提供者的。

阿姆斯特丹的另外一种方式在上海则更为常见,在车辆应用率极高,但自行车等人力驱动交通工具的普及率同样非常高的阿姆斯特丹,人们终于意识到外卖和快递是可以用电瓶车、自行车和三轮车送的了。在从未有过类似经验的阿姆,市民将这一行为看作是环保物流的新方式,不知道当他们面对上海大街小巷用电瓶车和三轮车送快递的快递员们时会作何感想。

为了真的贯彻去年“巴黎环境峰会”做出的承诺,所谓的环保物流所使用的能源将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就算是电瓶车,使用的也将是荷兰人最出名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所提供的电力。这似乎在上海还并没有大量实施,更多的电动车采用的依旧是普通并不十分环保的煤炭发电能源。然而随着上海周边大量风力发电站的建成,这一情况也将在上海有所改观,环保物流的实现在上海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4、上海智慧交通的方向,大概可以总结为4点,但是重点是哪个还有点模糊

而在即将开幕国际车联网与智慧交通展览会中,以下四个方面“共享出行、智能车出行、公共出行和另类化出行工具”成为了展览主要关注的议题,这似乎也暗示着未来上海的智慧交通发展方向。

在人口基数远大于阿姆斯特丹的上海,智慧交通概念并不普及,现有的导航水平距离智能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所以,于阿姆将重点放在可持续智慧交通上不同,除了可持续,上海最近一段时间还将着重普及智慧交通的理念、设施和交通工具。

几个月前,上海的EV 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开始在市中心铺陈开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在上海市中心的重点路段都开设了车辆出租点,并且以非常诱人的价格鼓励市民使用环保车辆。类似的还有刚一发布就在市民中引起骑车小高潮的“摩拜单车”,采用的也是共享出行的概念。

EV Card 停车处

国际车联网与智慧交通展览会的负责人还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集合环保和公共出行的新的交通方式,大巴车的“滴滴”版本,很多互联网叫车企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即将原有的大型企业自己配备的大巴逐渐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定制化的大巴服务。

经常性大巴用户在使用前像“滴滴打车”一样,通过大巴车运输提供企业预约司机和大巴车,大巴车按照固定路线运载乘客,业务完成后公司系统继续接单,为其他大巴使用者提供服务。一方面区别于原来的大巴车租赁,提高了大巴的使用率,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大巴车需求方的成本。

5、在艺术设计与智慧交通的交叉区域,阿姆绝对是跑在前面了

最后,阿姆斯特丹似乎又在另一个领域将要胜出上海一筹,荷兰的设计师们正在把智慧交通与艺术和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荷兰在线》曾经多次报道的那个雾霾塔的设计师Daan Roosegaarde的最新设计就是这个“Smart Highway”的升级版。

道路供电装置日间吸收太阳能,晚间持续为道路的路灯和道路地面供电,当车辆驶过,传感装置才将启动照明装置,这保证了这个“路灯”装置将只有在有车辆行驶过的时候进行提前照明,并且路面上的道路分割线也将发光,路面还将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形来提示驾驶员天气状况和路况,而这些照明装置又可以利用车辆驶过时产生的风来给自己充电。

Smart highway 来源:ANP foto

总结:看上去阿姆玩智慧交通要早几年,但是谁能成为领头羊,可不是按这个时间算的

所以很遗憾,上面的对比并没有指出上海和阿姆斯特丹到底哪座城市在智慧交通领域更有前瞻性。无疑,上海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巨大支持,又由于它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本优势,使得智慧交通在上海拥有巨大前景,同时又能够解决上海交通拥挤和空气相对质量差的问题,但是在创新实践上却又晚于阿姆斯特丹。

与阿姆斯特丹相比,上海无疑有巨大的优势,比如全国性政策的支持,而在荷兰只能靠市政府和民间社团的努力,再如上海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使得这座城市将更有可能用更多的资本来打造城市的交通智能化,但是巨大的人口却将为智慧交通的普及和设备升级带来麻烦。

目光转向阿姆斯特丹,较少的人口,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自由化的市场无疑将为这座城市的智慧交通发展带来活力,但是欧洲经济疲缓的大前提有为整个区域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在钱的问题上,短期上看,阿姆斯特丹都略逊于上海。可是智慧交通的普及化已经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信息的通常程度,网络的便捷度和沟通都是阿姆斯特丹巨大的优势。

依照现在的状况并不能断定阿姆斯特丹就一定优于上海,双方都有互相借鉴支持。至于上海的智慧交通实践和测试能否如预期一样顺利,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作为智慧交通实践的第一步,在8月25日开始的上海国际车联网与智慧交通展览会中将要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展会将集中展示的上海智慧交通实践成果,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直观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