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400天,所有的人都在万科股权之争中变得身不由己、面目全非,没有谁能够笃定这场争夺何时休,它正在变成难解的诡局。《棱镜》近日面访万科、宝能、华润等多方参与“战事”的核心人士,希望还原此一载入商业史的经典股权争夺战截至目前的“上半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万科最终也未能躲开资本的围猎。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家全球最大的住宅地产开发商,未有控股股东、流通股占比较高、股权极为分散、多年业绩优秀。
2015年7月,一位在公众视线中低调潜行的潮汕商人,撕开了万科股权结构的一道口子,并逐渐酿成一场飓风,裹挟着各色人等去往无名高地,其间种种喧嚣与博弈,坠落一地鸡毛。
在过去的整整一年,“宝能系”控制人姚振华以杠杆资金已累计增持了其总股本的25.4%,稳坐第一大股东,并试图改组这家企业的整个董事会。但是,他遭遇了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的坚决抵抗。以捍卫这家企业的品牌与文化之名,王石将姚振华视为“恶意收购者”,他希望能团结管理层之力来独立掌控这家企业的未来。
万科过去15年的最大股东、大型央企华润集团曾一度袖手旁观,而如今雄心勃勃地希望最终重新夺回第一大股东。掌舵者傅育宁已对管理层已极为不满,他曾向王石发出最后通牒,但被置若罔闻。
数量庞多的中小投资者被裹挟其中,他们对自身权利未能得到保护颇为愤怒。牵涉其中的还有这家企业无数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包括企业员工、客户、上下游服务商以及被融入数百亿资金的银行。
然而,更多的“围猎者”正在进入。2016年8月4日,许家印掌舵的中国恒大(03333.HK)公告,已耗资逾91.1亿元买入4.68%万科股票,占据第四大股东地位,成为继万科管理层、宝能、华润、深铁之外,这一事件的第五极力量。这家万科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早在今年年初就尝试从“宝能系”中受让部分股权,并表示随时愿意接手,当时未果。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此事中,保持着克制的态度。与多个监管部门均有接触的知情人士告诉《棱镜》,在分业监管的态势下,对于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在万科A(000002.SZ)的增持行动,保监会采取了默许的态度;钜盛华通过九个资管计划,以杠杆资金发起的股权争夺,尽管并未被斥违规,但证监会对此行为多有担忧;关于“关键先生”傅育宁所掌舵的华润集团在其中的角色,其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是: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华润的决定必须对其资产的保值负责。
2015到2016,横跨两个炙热的夏天,万科股权“战事”的起伏吸引了整个中国商界乃至社会公众的关注,而万科之争的走向与结局至今难以预料。
《棱镜》近日面访战局中万科、宝能、华润等多方多位参与“战事”的核心人士,希望还原此一载入商业史的经典股权争夺战截至目前的“上半场”。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一案例将为制度建设提供典型的样本。
在改革开放前哨深圳,潮汕商人姚振华是与众不同的,他不喜张扬、神秘难测,在资本市场却嗜血般攻城略地。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多数时候会引来不好的揣测,尤其是当他的对手是在中国商界颇受尊敬的王石时。
2015年年中,中国A股市场遭遇“雪崩”。当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在夺命奔逃时,姚振华闻血而动。他搜寻整个市场,在2015年7月份首次举牌万科A,并于短短半年内通过二级市场连续增持,旋风般成为这家全球第一大住宅开发商的第一大股东。
今年46岁的姚振华祖籍山东,出生、成长于广东潮汕,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了工业管理工程和食品工程双专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年代里,他创办了一家蔬菜供应企业,并取得成功。如今,其所掌控的“宝能系”已涉及地产、金融等五大业务板块,囊括十余家实体公司,雇用了近7万名员工。
2016年7月中旬,在深圳城中一家餐厅的包厢里,接近“宝能系”的一位核心人士向《棱镜》重复着其对于“姚老板”的评价:“很厉害。”这位人士婉拒具名,“低调为好”。
上述核心人士描述称,拥有一脸“福相”的姚振华多数时候都在办公室待着,除了工作之外的唯一爱好是打乒乓球,但其保持对外界投资热点的关注,为研究网络视频行业,他还在稍早前通宵看完了电视剧《琅琊榜》。
曾获选广东省政协常委的姚振华,亦极为重视研究中国政府高层的政策动态,对一些重要的讲话必须找来全文阅读。上述人士称,在公司内部一次会议上,姚甚至原文背诵了多段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这让现场的高管们很诧异。
“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及前海人寿是此次增持万科的两大力量。一位“宝能系”旗下公司的老职员告诉《棱镜》,在“宝能系”的大盘子里,组建于2012年的前海人寿即使在内部来说亦是较为神秘的,与其他部门沟通不多;但是在内部各公司中,是成长最快,也是业绩最好的,“充满活力,战斗力强”。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前海人寿的总资产已超过2018亿元,这一数字较2015年年末的1559亿元多出459亿元。按照前海人寿的备案年报,该公司在当年营收315.12亿元,(保险业务营收173.75亿元),净利润30.98亿元。
上述宝能旗下公司老职员称,前海人寿的运营方式与资金投向亦与同行有别,它的急速成长甚至让一些同行颇有意见,在一次银行年度保险业务工作会议上,一位前海人寿的前职员即与一位在职职员现场针锋相对,指责后者太过激进。
在举牌万科之前,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并不是资本市场的新兵,其操作风格亦颇为剽悍,并屡有斩获。
有据可查的信息显示,在前海人寿成立之前,钜盛华在2010年即大举买入深振业A(000006.SZ),前海人寿在2014年开始持续买入华侨城(000069.SZ),此外,钜盛华还与前海人寿还联手入主南玻A(000012.SZ),三者最后都持续增持至第一或第二大股东。
让姚振华本人站在聚光灯下的是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
2015年12月17日晚间,王石在万科北京公司发表了一场内部讲话,他陈述了自己与姚振华一次原本私密的深夜会面,他描述称自己当面告知对方“你的信用不够”,“万科的管理团队不欢迎你这样的人当我们的大股东”。
这次讲话文字全文当日晚间在网络上公开。
《棱镜》获悉,这次会面是在2015年8月份,主动方为姚振华,其请托好友冯仑希望约王石一见,此时宝能系已持股万科A逾10%。在此次见面之前,王石曾亲自率队拜访当时的大股东华润集团,希望后者能出手增持,获得后者应允,但同时被告知,国有企业增持股份有自己的决策过程,在经历此前(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变故,傅上任后,华润可能考虑“动作要慢一点”。
华润集团随后耗资约4.97亿元发起两次增持,短暂重获第一大股东地位,但此后再无动作。
而姚振华一方,虽与王石的会面遭到了明确拒绝,但在往后的数月之间,继续高歌猛进买入万科A股票。在王石发表此次内部讲话时,宝能系已持有万科集团总股份的24.26%,稳坐第一大股东。
在王石此份讲话被公开次日,万科A午后突然停牌,宣布“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棱镜》从万科确认,当时所称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既非后来的引入深圳地铁集团,亦非收购黑石旗下项目。
为阻击宝能,万科内部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王石寻求通过监管层的督促来逼退宝能,另一手准备则是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主导的重组方案。
《棱镜》从接近王石的人士处获悉,当时,王石即已认定“宝能系”进入万科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计划对整个经营进行改组,并对董事会“整个可能要重新设”,而此时他尚不希望撕破脸,以致两败俱伤,因此,他奔走于监管层,谋求保监会及证监会出手,希望能对“宝能系”的动作予以约束。
与多个监管部门均有接触的知情人士告诉《棱镜》,对于“宝能系”以杠杆资金在二级市场对万科股权发起的争夺,证监会的整体态度是不支持,对于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在万科A(000002.sz)的增持行动,保监会的态度则是默许。
郁亮则在寻求合适的重组方案,以股权增发形式引入深圳地铁集团成为管理层最乐见,也得到深圳政府表态支持的方案,但自始自终并不是唯一的方案。
王石内部讲话的公开,尤其是“信用不够”的指摘,对于公众并不熟悉的“宝能系”杀伤力颇大,当时即对宝能的业务造成了影响。
上述接近“宝能系”的核心人士称,并未预计到王石会发表这样一次讲话并公之于众,这一讲话对宝能整体形象影响较大,“一开始我们都不相信,我们都很震惊”,他告诉《棱镜》,公司很多人当天整个晚上基本都在待命,等待工作安排,当天凌晨3点左右总部决定需要发一份声明予以回应,这份王石讲话次日发表的声明,最后一句为:“本集团恪守法律,尊重规则,相信市场的力量。”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信用不够”,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宝能旗下前海人寿的业务。上述人士称,当时有很多前海人寿的合作单位,甚至银行机构亦开始担忧,一些客户亦担心问询,甚至出现因此退保的情况。
王石或许并未想到,在他发表讲话次日即做出的万科A停牌决策,已惹恼了万科战局中的另一位“关键先生”: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
这位满头银发、举止儒雅的央企掌舵人对家国利益与制度权威有不可低估的信仰。
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总裁廖文良早年曾在一封主题为《爱国者终有回报》的内部邮件中,描述过他对傅育宁的赞赏。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招募了超过50位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尝试挖走当时刚刚留学归国的傅育宁,后者彼时尚在招商局集团和三巴旺集团共同投资运营的一家物流基地工作。
但傅育宁婉拒了,告诉他:“国家需要自己”,并“绝不会抛弃自己的国家”。
傅育宁在2014年4月份从招商局集团总裁职务上被调任至华润集团,履任董事长。
而自此,万科与华润的关系也发生微妙变化。
《棱镜》从双方的职员了解到,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万科与华润存在着较多不成文的默契规则,双方长期维系良好的关系。比如,在万科内部有要求不得聘用从华润置地离职两年内的员工,对于华润置地不能“挖墙脚”;在一些重要地块项目上,若是华润置地看上的地块,万科不得从中争夺,这亦是长期以来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万科的职员亦保持着对华润集团员工的充分尊重,均以“领导”相称,要求“要多注意一点,对他们尊重一些”。这种说法未能得到华润与万科官方的证实。
最初让傅育宁对万科管理层不满的,是万科在12月19日午后的突然停牌。他认为这一举动未尊重华润的股东权益:这份停牌公告以万科董事会名义发出,而华润集团委派至万科集团担任的三位董事实际上均未被告知,更未参与决策。
这种不满亦为后来华润的举动埋下了伏笔。
2015年12月19日停牌之后,以郁亮为主的万科管理团队迅速开始找寻合适的重组方案,他们在不足1个月内即锁定了同城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圳地铁集团,开始进入重组预案的谈判及协商阶段,并最终计划在2016年3月12日签署这一合作备忘录。
此前一天,3月11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傅育宁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直到这天晚上,他才接到了香港总部一位下属的来电,告知万科集团将在第二天与深圳地铁集团签署一份备忘录。
这再次让傅育宁极为不满。下属告知傅育宁,3月11日下午召开的万科董事会会议,刚刚审议了万科“2015 年度财务报告”、“2015 年度利润分配及分红派息预案 ”等总共21项议题,但其中只字未提有关和深圳地铁合作的事项。
当晚,对于这位来电的下属,傅育宁回复的处理意见为:“如果深圳市领导也很重视这次合作,就公布一个备忘录,但不要涉及股权交易,只谈合作。”
同时,傅育宁当晚通过华润集团财务总监对王石发出了“最后通牒”,并明确告诉王石,“希望万科不要再次不尊重华润的意见,如果你们执意还要这样做(涉及股权交易)的话,你们将失去华润对你们的信任。”
傅育宁称自己的一贯观点是,(万科和深圳地铁)签协议虽然没有约束力,但是涉及可能用股权支付对价,应该和董事会以及股东有一个沟通,但是连招呼都不打,就说他们合作了,万科这种做法违反公司治理基本要求。
此时的华润,虽未再度增持股份以谋求重回最大股东,但对于万科引入深铁集团的方案持保留意见,认为应从长计议。因为,此方案在摊薄宝能的股份同时,也将摊薄华润的股份。
在傅育宁的“最后通牒”发出的第二天,3月12日,深铁与万科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且,现场的照片很快见诸网络。3月14日,万科A公告了与深铁的合作预案,提出“拟采取以向地铁集团新发行股份为主,如有差额以现金补足的方式收购地铁集团持有的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华润的不满爆发。三天后,3月17日的万科股东临时大会中,虽对万科继续停牌投下了赞成票,但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华润集团代表对媒体公开表达了对于管理层的不满,并直接向深圳和香港的监管部门反映问题 。
在此之前,抵御“宝能系”入主万科的战局中,华润与万科管理层一直被认为是同一战线,而此时矛盾公开。
一时,外界哗然。
3月19日,傅育宁在北京接受《棱镜》专访时向万科管理层给出了“四句话“,称华润支持万科发展,同时也高度关注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并责难“如此重大的事情在11号的董事会只字未提,第二天就签订了一个又是股权对价,又是交易资产的规模,又是支付方式(的备忘录),这合适吗?”
作为万科过去15年的第一大股东,当华润集团公开表达对万科管理层的不满时,局面变得扑簌迷离。合众连横之说,甚嚣尘上。
至此,王石、傅育宁、姚振华,在这场万科股权战局中,三方出招亦开始浮现出个人情绪。
矛盾焦点由“万宝之争”转为“万华之争”,但是,《棱镜》多方求证获悉,在三方博弈中,自始至终并无牢固的两者同盟。
在华润集团与万科管理层间的分歧公开化后,外界一度揣测宝能与华润间实际上才是同一战线。此时,有媒体爆出早在春节前,华润集团与宝能系双方人马在新加坡开会,商讨万科股份转让一事。但是,《棱镜》从华润获得的消息称,此事并未发生,华润甚至随后在内部做了核查,在此期间华润有哪些人前往了新加坡,但没有发现差旅记录。
而《棱镜》询问上述接近宝能系的核心人士,该集团与华润集团是否关系是否如外界所说的那么紧密时,其答复:“您觉得可能嘛?一个民营企业,一个是央企,华润是大央企!”
尽管不存在传闻的“新加坡会议”,但双方的接触的确存在。《棱镜》获悉,在公开表达不满后,华润尝试接触宝能,询问收购其所持股份的可能,但未有结果。对于宝能所持有的万科股份,傅育宁的表态是,从商业角度上讲,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华润也会考虑收购宝能持有的股份,但是不能强制。
彼时,宝能被认为承受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可能寻求“全身而退”,而觊觎宝能手中的万科股票的,不止于华润集团。
一位知悉此事的人士告诉《棱镜》,在2016年年初,恒大集团对万科股权抱有较大兴趣,并曾与宝能系有过深度接触,许家印面会姚振华,希望能转让后者所持有的万科股票,并表示随时愿意接手,但最后未有结果。
由于华润的反对,从深铁重组预案3月14日公布,到6月17日董事会就预案投票的这三个月里,万科管理层曾多方寻求华润可接受的重组方案,但均未能成功。此时,深圳市政府不得不作为协调人出面斡旋,他们最后提出的、也是一度接近成功的解决方案是:万科先按照重组方案引入深圳地铁,再通过其他环节,由华润集团重新回到第一大股东。
然而,对此方案,华润集团在经过再三推演后予以否决,原因是“不具有可操作性”。
根本分歧未有解决方案,时间却已到了6月17日,这场万科董事会会议需要对引入深铁集团重组预案进行表决。
直至会议召开之前一刻,华润集团的三名董事仍然认为,只要他们三人全投反对票,来自黑石集团的独立董事张利平弃权,那么预案通过的可能性为零。在11名董事中,即使其他7名董事全投赞成票,也达不到万科章程中“重大收购必须由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表决同意”的要求。
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来自黑石集团的独立董事张利平在投票阶段会出现“回避表决”,而不是弃权。表决刚刚完成,万科律师宣布重组议案通过,现场发生激烈争吵。当日晚间,万科公告议案获得董事会通过。
这彻底激怒了华润集团。一位华润集团的高层告诉《棱镜》,华润有两个没想到,“一是以为议案被否决基本没悬念,并未想到会有什么争议,会出现这种局面;二是更没想到,吵这么厉害他(万科)还敢发这个公告,他(万科)强行发布公告,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但是,这场董事会会议之后,首先对万科发起激烈挑战的是“宝能系”。他们在6月22日向万科董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提出12项议题,要求罢免万科所有董事及监事。
6月23日深夜,宝能与华润集团更是先后发布声明,措辞强硬反对万科重组预案,并同时提出“万科内部控制人”质疑。
对于“万宝之争”突然演变为“万华之争”,外界最大的疑问在于:华润为何会从最初的“放任”宝能进攻,到转而拒绝深铁,重新谋求成为最大股东?这一转变的背后动力何在?
8月5日,前媒体人秦朔的发表文章称,华润的转变,是因为“遇到了非市场的压力,央企丧失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位的政治压力。”这一猜测并未得到华润官方及国资委的证实。
《棱镜》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国资委对于华润集团在万科股权之争一事中的要求是: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华润的决定必须对其资产的保值负责。6月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首次通过《棱镜》对此事表态:“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
姚振华主动邀约与王石的那场深夜会面,直至如今都被描述为一场“朝圣”。
上文提到的“宝能系”旗下公司职员称,在“万科股权之争”发生前,姚振华曾在内部一些场合中经常表现出对于同城万科集团运营的推崇,而姚振华本人对企业亦具有极为远大的愿景与野心。
然而,随着股权之争的愈演愈烈,“宝能系”提出议案,要求罢免万科全部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
对此,上述接近宝能系人士称,外界对宝能系的罢免提议有所混淆,他亦指责王石及万科对此亦有误导,“宝能的公告里写的很清楚,只是罢免你的董事和监事,不涉及你的管理层。”
无人确认宝能的底牌是什么?
当《棱镜》询问的宝能系在万科中的最终目的,他一脸严肃地引用了宝能答复深交所的公告:“做’长期的战略财务投资人’,从他的发展中分点收益”。
《棱镜》从万科方获得的信息称,“宝能系”最新向万科提出的一个重要诉求,系希望由万科来收购宝能地产旗下的多个地产项目,以地块换股权或者注资。这一说法《棱镜》未能向宝能核实是否属实。
按照新华社在7月8日的报道中披露,“宝能系”分三个阶段买入万科:在2015年7月份之前,通过前海人寿保险资金购买,共斥资104.22亿元(包括万能险账户保费资金79.6亿元和传统保费资金24.62亿元),持股万科比例达到5%;第二阶段为2015年7月份到9月份,前海人寿继续增持,同时钜盛华以自有资金约39亿元,以1:2的杠杆撬动券商资金约78亿元,购买万科股票,“宝能系”此阶段比例合计已超过15%;第三阶段为2015年9月份之后,宝能继续以银行理财资金置换券商资金,以及以银行理财资金成立投资公司这两种方式获取资金,继续增持万科。
2016年7月4日,逾半年之后,万科A复牌。仅过一个交易日,7月6日,钜盛华再度出手增持0.682%,此后数日继续买入。复牌之后的三天里,万科股价下跌26%,但“宝能系”所持股本占万科A股已达28.83%,占万科总股本则达到25.4%。
宝能的弹药尚有几何?
《棱镜》获悉,在2015年底,当王石宣告对姚振华不欢迎时,外界一度曾担心“宝能系”买入价格太高,资金链断裂而无法继续,包括恒大集团许家印等此时均伺机而动,面会姚振华,但姚却告知客人们,自己并不担心资金问题。
按照万科A7月12日公告,截至当日,钜盛华已将普通证券账户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9.26亿股股票全部质押。同时,钜盛华还将持有的南玻A(000012.SZ)5955.21万非限售流通A股,通过质押式回购质押予中国银河证券。
上述接近宝能人士称,截至7月下旬,宝能系用于购买万科股票所付出的自有资金超过90亿元。2015年12月18日万科停牌前,这一数字还是62亿元。“资金没有问题,还有很多子弹可以用。”
对于外界质疑宝能可能已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上述人士予以否认。他向《棱镜》回应称,宝能系自身甚至主动暂停了一些资管计划,“因为我们没需要那么多的资金,去年也停了一些。”
对于钜盛华作为劣后委托人的九个资管计划买入万科股票,万科集团最终决定以举报反击,他们质疑这些资管计划不具备让渡投票权的合法性前提。《棱镜》在7月19日获得了这份逾9000字的举报文件。
对此,上述接近宝能系人士向《棱镜》予以反驳,他强调这些资管计划没有瑕疵,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他同样强调前海人寿的资金合法性。“你前海人寿所有的资金受保监会监管,宝能所有的资金在买之前都要经过审批;其次,万能险资金购买股票没有投票权更是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包括投票权这都是国际法的惯例的。”
他分析称,前海人寿的负债端与资产端都符合法规,且是健康的,“保监会每月都要查,保监会的网站上从没有关于宝能的行政处罚。”
但是,《棱镜》从一位审计人士处获得的消息称,在某一年,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中曾先后有三家入场对前海人寿做审计工作,“但没有一家可以出报告,全部都撤了”。对此,一位审计行业人士向《棱镜》分析称,此种情况可能是审计师和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有重大分歧,亦有可能是一些重大的关联方交易或股权变动、一些重大的对外投资是企业不愿意披露的。
但是,这一消息得到上述接近宝能人士的现场否认。
6月27日,在万科年度股东大会上,65岁的王石起身鞠躬道歉,以此回应现场一位中小投资者的责难:“这些年被你忽视的中小股东”。王石甚至为自己形容姚振华时用“野蛮人”一词向对方致歉。
在接受《棱镜》面访的多位万科职员的视角中,作为这家全球最大住宅开发商的缔造者,王石一直被视为这家企业的精神符号与领袖,对于企业的未来业务发展,王石本人或许已并不重要,而他所希望维护的价值观与文化在团结着这家公司。
一位万科职员告诉《棱镜》,在管理层受到华润及宝能一致质疑的那几天,王石曾到访万科位于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办公室,安排到楼下接引王石的员工却不认识他,导致王石自己在办公室迷了路,最后不得不调用视频监控才找到。
他说,“不认识领导”这种事情在万科内部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对“宝能系”这一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他们担心的是,如果管理层发生大的变化,万科文化是否还能维系。上述职员称,当得知宝能系提出罢免整个万科董事会时,他所在的团队几乎都哭了,“感觉一直以来所有的工作都被否认了,对心里冲击非常大。”
在围绕万科股权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中,他们是被裹挟而卷入的利益相关方。
7月中旬,在距离万科总部数十公里外的一间咖啡厅里,一位万科内部职员抱怨自己的生活被这场争夺所裹挟,她说自己为了完成这一事件的相关工作,甚至连续3天都没有时间去看一看自己还只有几岁的孩子。“其实我作为员工,觉得现在就是被绑架了”,她抱怨称,如今为应付此事所做的工作,并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与价值。
一位负责招聘的万科职员告诉《棱镜》,他刚刚接到一位已经收到万科offer应聘者的婉拒信息,而对方告知的理由是万科未来不明朗,不想去承担未知的风险。
被动卷入此事的利益相关方还包括那些万科的中小股东、万科业主、客户,甚至围绕万科这家企业的上下游。
一位万科旗下住宅地产项目的业主称,他购买万科的房子是希望有稳定的物业服务,但如果万科公司发生大的变化,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接受《棱镜》询问的一位万科供应商称,在与万科的合作中,他认为因为未来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它会考虑要增加一些附加条件。
不仅仅是万科,宝能一方同样在事件的发展中被裹挟。“外界在夸姚老板一步一步棋局都下得很好,认为这些都是提前布局好的,其实,哪能一开始就能想好,都是一步一步被推到现在的局面。”上述接近“宝能系”的核心人士回忆,在进入万科之初,他们并未想到过王石会公开地指责宝能“信用不够”,让此事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亦未想到日后自己会发出一份对万科全体董事、监事的罢免议案,同样引发万众瞩目。
而低调的央企华润集团,亦不得不承受以万科独董华生为首的指责和质疑:对于引入深铁方案的阻拦,被认为“与敌为友”;与宝能的前海地产项目亦被大作文章,不得不公告澄清“一致行动人”嫌疑。
当被问及希望这场“战局”是何种结果时,《棱镜》接触到的万科、宝能、华润普通职员,几乎都脱口而出:“希望快点结束。”
然后,没有谁能够笃定这场争夺何时休,它正在变成一个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