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鑫天盈货币A(001925)7月18日每万份收益为-6.0608元,因货币基金主要资产用于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出现负收益的情况在基金行业史上也属罕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货币基金大规模挤兑的亏损风险只存在于理论上,如今却演变为现实。
界面新闻记者近日发现,兴业基金旗下兴业鑫天盈货币A(001925)在7月18日这个交易日每万份收益为-6.0608元,与此对应的7月18日至7月24日这7天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为负值,因货币基金主要资产用于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出现负收益的情况在基金行业史上也算罕见。
公开数据显示,7月18日至7月24日7天时间,兴业鑫天盈货币A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55%、-1.153%、-1.072%、-0.95%、-0.952%、-0.942%、-0.933%。
针对此异常情况,兴业基金方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造成7月18日鑫天盈A级万份收益及7日年化收益率异常、B级万份收益及7日年化收益处于正常范围的原因为:2016年7月18日,A级有大额赎回,赎回确认的份额虽然占整个A、B两级总份额比重较低,但占A级份额比重较高;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基金销售服务费应基于前一日基金净值计算,从而导致A级份额承担的费用相对较多,故引起收益异常。”
基金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解释了这一罕见现象发生的原因,尽管货币基金负收益出现的概率很低,但这种情况仍有可能发生。“货币基金的浮动收益是每日计提的,比如说,货基投资的是协议定期存款,利息在3%左右,这段时间,每天都把应得的利息摊到每万份收益上,这叫做浮息。由于出现了大规模赎回,不得不中止部分协议存款以应对流动性压力,但这部分提前支取的金额只能按照活期来算,比如说0.7%,这意味着需要把3%-0.7%这部分的差价在后一个交易日回吐出来,因此显示万份收益为负值。”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货币基金曾出现过单日万份收益为负,随后的10年时间里从未出现,即便在2013年“钱荒”蔓延,流动性空前紧张的情况下,天治基金、民生基金、银河基金等公司旗下货币基金万份收益率在0.012元-0.08元之间,但尚未出现负收益。
彼时,多家机构大笔赎回货币基金,转投银行间市场获取利差。而集中性的、超预期的大规模赎回,使得货基不得不被动卖券以应对赎回,在现券收益率曲线受流动性冲击不断走高时,货基此举无异于兑现浮亏,也加大了货币基金的偏离度。
更早之前,货币基金和商业银行签订的协议存款需遵循“两率一致”,即基金公司从银行提前支取协议存款,却仍享受约定的利率水平。这一特殊的利率优惠一般作为“补充条款”呈现在货基与银行协议中,并获得证监会和银监会的认可,相关利率损失由银行承担。
然而当宝宝类产品带动货基规模急速扩大时,监管层对货币基金有了新的监管措施,央行多次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要求执行提前支取罚息,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和商业银行做协议存款的时候,开始被要求签订两率不等协议存款,提前支取就按照活期存款利息支付,或者被罚一定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