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到家明明知道公司存在交付不及时的风险,为什么近期还在不断吸引用户购买服务?
图片来源:轻松到家官方公号
记者|戈振伟
7月17日,互联网家政服务提供商轻松到家发布关于暂停交付的情况说明。
轻松到家表示,因公司目前经营资金链断裂,整体负面的信息发酵对企业销售及交付也带来了沉重打击,决定自2022年7月18日起暂停全部业务销售、交付,恢复时间待定。
7月18日,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在一个上百人的轻松到家用户维权群中发现,多位用户对轻松到家此次的爆雷感到震惊、愤怒,他们要求的退款金额从几百元到两万多元不等,有的用户自6月2号申请退款,至今没收到。
当天,记者访问“轻松到家家政服务”小程序时被提示:“轻松到家家政服务小程序近期被大量用户投诉,可能涉嫌交易纠纷,请注意甄别信息真伪”。而且,多位轻松到家管家的企业微信号出现账号异常。据悉,18日已有多位技师和管家去到总部讨要说法,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轻松到家的总部地址位于深圳南山区的TCL国际E城,记者获得的一份解除合同通知书显示,截至2022年7月13日,轻松到家拖欠深圳TCL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租金34.4万元,多次催缴后仍未支付,已逾期38天。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轻松到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轻松到家”)创立于2014年,主要提供保洁、保姆、做饭、家电清洗等家庭服务,服务用户超过200万,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服务人员总计超过3000人,年营业超过5000万。
轻松到家于2017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师企业,并获得过祥峰资本、光信资本、深投控等投资机构,以及投资人吴宵光、香港明星曾志伟等总计1.5亿元的投资。曾志伟也是轻松到家的合伙人。
据天眼查,轻松到家的实控人为李伟,持股比例35.27%,吴宵光和曾志伟分别持股1.35%和2%。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的信息显示,李伟目前已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轻松到家提供的钟点家政服务具有迁移性、上门服务的特点,是疫情下被严格管控的行业之一。
据轻松到家在7月8日发布的阶段性经营困难的情况说明,今年以来,轻松到家主要经营的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轮番出现疫情,使得公司服务无法像以前一样进行规模化交付,导致销售收入锐减,由于技师服务订单减少,收入减少,其中部分技师选择离职。技师离职进一步导致轻松到家出现人员紧张,服务不及时的情况。
对此,轻松到家通过对外开新城、开启“加盟商”模式,对内“优化”人员、缩减办公场地等形式“开源节流”。
轻松到家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5月末,轻松到家还有超过600名办公室员工、超过5000名自营技师,每月交付的订单超过10万单。截至7月8日,轻松到家仍有100多万的用户。
今年5月以来,网上开始频繁出现“轻松到家跑路”、“轻松到家集资诈骗”等信息。
轻松到家称,上述信息为不实信息,这些信息集中煽动技师离职、客户退款,给公司本就困难的经营带来了更大风险。6月底,公司开始出现技师被煽动集体离职的情况,并且有技师集中“到公司闹事”的情况发生。这使得更多的客户订单无法被服务,客户退款激增。
面对员工、客户、加盟商的多重挤兑现象,轻松到家表示,对每一个客户的退款、技师的结算、加盟商的结算,公司都给出了分期分批的解决方案,希望大家能够给轻松到家一定的时间。
“我们绝不会赖任何人的任何一分钱!同时,我们也呼吁对于不同意我们方案的客户、技师、加盟商,采用合法手段进行诉求表达,我们接受大家到法院进行诉讼。”
轻松到家的一位管家告诉记者,基于目前经营现状,公司也在积极面对困难进行募资,待资本运作成功后会对各方债务进行陆续偿还,请耐心等待。
同时,轻松到家表示,希望与政府协商,取得政府帮助,脱离困境。疫情以来,家政行业一直没有得到社会面的足够重视,疫情补贴在家政行业的应用明显不足。截至7月8日,轻松到家得到的政府疫情相关补助仅12000元。
据了解,为了自救,轻松到家还推出了电商业务,于6月份上线严选商城业务,为平台用户提供本地生活服务产品,以及优选实物产品。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轻松到家明明知道公司人员紧张,存在交付不及时的风险,为什么近期还在不断吸引用户购买服务?打开轻松到家的官方公众号,几乎全是各种花式促销广告。有用户直言:“这时候还在搞各种大促销,明显是想圈一波钱跑路。”
但低价促销手段确实有效,多位用户表示,他们主要因为价格便宜才购买轻松到家的服务,但同时认为,轻松到家通过“低价”“烧钱”的方式来扩大用户规模似乎并不可取。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0月31日,轻松到家曾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在不到两年后又被摘牌。
据轻松到家披露的财务数据,在2014年至2018年间,公司虽然营收有所增长,但却总体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14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达8718万元,累计净亏损额为1.37亿元。
轻松到家陷入如今这个困境,主要是由于疫情等外部环境导致,还是自身内部的商业模式、管理才是问题根源?
对此,记者向轻松到家发送了采访邮件,截至发稿前,对方尚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