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湾新电影保姆”之称的廖庆松,几乎包办了侯孝贤导演所有电影的剪辑,侯孝贤电影风格的形成,与此有莫大关系。
对廖庆松而言,剪接有如雕塑,是在做一种气韵,因此,廖庆松谈剪辑,总是不谈具体的技巧,而是把剪辑视为氛围和情绪的调度,去发掘故事里角色的呼吸,而非简单组接剧情,他最新的作品《踏血寻梅》,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把每一个角色存在的理由给剪出来,“我要的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产生了这样的故事。”
听说您能用电影给人算命?
廖庆松:也不是故意要去看人家的影片,像真的算命一样。
一个人一拍东西就代表他内心里的一个声音,看事物的一个方式,比如刘杰导演,他拍的片子都是冷眼旁观,没什么取巧的部分,看起来就是一个很正派,脑子很清楚的人。(编者注:廖庆松是刘杰三部电影的剪辑。)
我上课教学生,设定了一个严格的标准叫“无我”,然后让学生去拍空镜,他们拍出来往往会加入自己的观点,远远偏离这个标准,他偏离多少,我就能知道他的个性大概是什么样子。到后来,他们一直喜欢拍这个作业的理由是:老师你真的算得太准了。
有一个西班牙语系的大学教授来拍我这个作业,他每次都把一个很古老的东西跟新的东西放在一起,结果看起来还很和谐。我看完说:教授,你很适合当公道伯,人家吵架你去当中间人,你有很奇怪的和谐的能力,他问你怎么知道?我接着说,教授,其实你很适合当系主任,因为系主任就干这种事,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要当系主任!
您说的“无我”应该怎么理解?
廖庆松:我应该这样解释,用摄影机“打坐”,因为我也看禅,打坐、论道。打坐会体会一种“空”,“空”就是没有自我,你用摄影机打坐就是拍一个没有观点的画面给我,有个以前学美术设计的学生从头到尾都没有及格过,因为他的构图太漂亮了,我就是不要构图,我就是要去掉所谓人为的构图。但你去拍了就知道,你认为最宝贵的东西,你是很难抛掉的。
“抛掉”对一个创作者有多重要?
廖庆松:因为你不抛掉自我,你是看不到事物的状态的,如果你非常自我,你永远都在检查自己的观点,怎么看都是在看自己的观点。可是,你真正的要有创作力,你有一天一定要把“我执”放掉。你才可以海阔天空,什么都可以拍。毕竟,一个人一辈子没有那么多“童年往事”可以拍的。
从工业的角度考量,无论摄影、剪辑首先都是技术工种,但您的方法更倾向培养艺术家,这之间有冲突吗?
廖庆松:不冲突,NBA的球员哪一个技术不好,可是让他伟大的是态度和信仰,是不服输的精神,绝对不完全是技术的问题。我觉得技术都一样的时候,拼的就是精神面的东西,你能不能坚持,你的态度是不是更努力,我觉得这才是重要的。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技术好有什么,不要把自己弄得被技术限制,以技术为荣。所以,学好了技术就应该学会抛弃。
您的这些电影观念是怎么形成的?
廖庆松: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同时剪两部片子,一部是《恐怖分子》,一部是《恋恋风尘》,我先白天剪《恐怖分子》,晚上剪《恋恋风尘》,结果晚上会被白天剪的片子影响,侯导第一天看就吓到了,因为把《恋恋风尘》剪得看起来有点恐怖,侯孝贤就强行要我先剪《恐怖分子》,完了再剪《恋恋风尘》。
在这之前十几年,我看电影是不哭不笑不闹的,因为我都在分析研究电影,在训练自己,但同时剪这两部片子,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压迫,被逼到崩溃,我竟然回到了原本的自我。从这以后,我看电影就又有感觉了,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相当于一个“悟道”的过程吗?),对,是悟道。这之后我对情感的判断变得非常敏感,剪片子会流眼泪,终于又回归了自我,看山又是山了。
侯孝贤和杨德昌都笑我——看那么烂的B级片,还能哭到不能自已。
为什么给杨德昌导演剪完《恐怖分子》后没有再合作?
廖庆松:我跟杨德昌导演在剪片子上没有理念不合,主要是时间紧张迫使我要快速做出决定,杨德昌导演就很不习惯,我跟他剪《恐怖分子》,到第二个镜头他就不满意了,因为你改了他的镜头,他就崩溃了。杨德昌是心思很细腻的人,做剧本都会画非常细致的流程图,剪辑他认为就应该慢慢剪,可是照他的方法,《恋恋风尘》就要被晾到旁边去了。但两个片子要一起赶金马奖,我也没办法,因为我只有一个人。后来《恐怖分子》得了那一年的金马最佳影片。
所以主要是时间上的压力,就没有再合作。
传言说杨德昌跟侯孝贤导演之间有矛盾是怎么回事?
廖庆松:我觉得他们两个之间是没有太大的矛盾,但是彼此之间在创作上有方向的不同,这是真的,两个人成名后,某些人在中间可能会有一些意见,插了一些话,制造了没有必要的不愉快,让他们俩彼此之间有一些误解,但他们俩面对面并没有什么冲突矛盾之类的。
台湾电影在经历过侯孝贤杨德昌这样的大师时代后,现在卖座的片子都是黑帮片青春片,你怎么看现在台湾电影的现状?
廖庆松:我还是希望能有再一次的新浪潮,台湾电影能回归我们那时的创作能力,拍商业电影是没有问题的,商业电影可以卖钱,但不见得会留下来,真的留下来的都是艺术片,在台湾这么一个小市场,商业化没那么严重,我更希望台湾电影保留跟台湾人生活的关系,去面对自己的土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去更专注地了解这个地方。
《聂隐娘》是一个武侠片,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剪辑方案吗?
廖庆松:因为是武侠片,实际上我们飞来飞去的镜头拍的非常多,但我在现场,跟人聊天都会说,唉,这些飞来飞去的以后在片子里都不会看到,舒淇还是会在地上跑。我们拍的武打戏,大部分也都不会用到,那些刀光剑影最后也只会偶尔用一下,我很了解侯孝贤,他一定会这样剪。
在拍《聂隐娘》之前,他(侯孝贤)把片子想象的很商业,他只是很浪漫地想:我都看了一千部武侠电影了,好歹也可以拍一部出来吧。但拍完后剪辑的时候说:“嗯,实际上我还是不喜欢打来打去的。”当他面对影片去剪辑的时候,他要回归他内心深处想表达的东西,突然那个武侠片的浪漫想象就不见了,他还是回归他自己,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变。
您是怎么修改《踏雪寻梅》的?
廖庆松:对导演最开始剪的那一版改动很多,他们剪的是一个半小时,我剪的快两个小时,我加了30分钟的戏进去,理由是,我让每个演员都变成真实的存在,原来他们只是附着在一个恐怖的故事里面的角色而已,但我让影片变成是这些人物造成了这个恐怖的案件,我不要人物是因故事而存在,我要的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产生了这样的故事。
所以给郭富城加了非常多的戏进去,他能得奖是对我自己最大的肯定。因为他本来戏就不多,给人跑龙套的感觉,实际上,我觉得他的角色是一个很棒的人,他到了一个年龄,做事没有做的很成功,生活上也有心无力,离婚、小孩被前妻教养,我想把他存在的理由给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