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  · ARM

软银320亿美元收购ARM,赌对了未来但赌注太大

或许,这次软银并没有看走眼。只是,ARM已经这么贵了,没有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刚刚兴起之时入手,对于软银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  科技talk

320亿美元,软银收购了ARM!这则消息一下子让科技圈沸腾了,因为这一金额已经超过了上个月微软263亿美元收购LinkedIn。在让人感叹软银有钱任性的同时,也让人切身感受到钱真的越来越贬值了,原来一个数亿美元的收购都有可能是轰动业界的大新闻,如今,动辄百亿美元的收购在科技圈也不过翻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比如,在2015年,戴尔以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公司EMC,已经成为了科技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并购。

而就在不久前,软银刚刚出售了约1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这也是其16年来首次抛售阿里巴巴的股票,交易完成后,软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降到了28%。对此,软银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源于软银集团对资本结构和降低负债规模的需求。如今,收购ARM的消息传来,不能不让人觉得:全都是套路啊!

甚至,此前也有分析称,软银变卖更多资产,可能是为了持续注资下一个阿里巴巴——印度电商Snapdeal。Snapdeal作为一家成立于2010年印度本土电商企业,2014年10月,获得软银6.27亿美元投资;2015年8月,又获得软银和阿里巴巴、富士康一道投资的5亿美元。但经历过2015年底的资本寒冬之后,有印度媒体爆料,Snapdeal正在大幅裁员。

有趣的是,软银投资Snapdeal正是软银CEO兼创始人孙正义从Google挖角印度裔阿罗拉之后,一系列针对Snapdeal的投资也都是由阿罗拉主导。今年6月底,阿罗拉从软银离职,如今,软银巨资收购ARM则是由孙正义主导。这样一个变化颇为耐人寻味:软银又回到了孙正义的轨道上来。

创立于1990年ARM专营手机芯片业务,尽管它并不生产芯片,但其设计的芯片则会授权给苹果、三星、高通等公司使用,并从中收取不菲的专利费用。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ARM的发展迎来的黄金时代,2015年采用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达到150亿片。相比较而言,另外一家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应用则更多集中在PC和服务器层面。

但不管是ARM还是英特尔,都将物联网视作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所在。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6年物联网服务支出将达到约2350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23%。因此,对于软银收购ARM,业界最多的评论就是软银希望借助此举把握住未来的物联网时代。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应该说,对于软银这样一家专注投资业务的公司来说,即便他收购了ARM,也不能为其如何把握住未来物联网的方向提供非常切实有效的指导。正如一家美国风投公司的分析师所说的那样:“主要看重的是投资逻辑,而非产业逻辑”。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尤其是对于志在成为科技业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软银公司而言更是如此。但不管怎样,软银以32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ARM都显得有些大了,从目前来看,除了智能手机业务之外的更为广泛的物联网领域,并没有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或许有人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要提前布局,这话的确没错,但布局的代价太大,就会抵消掉未来市场真正增长起来之后的许多红利。以高昂的代价买一个并不确定的未来,这里的风险,相信做投资的人都了解。

回顾软银的投资路径我们可以发现,软银迄今为止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IT公司拥有多数股份,许多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者名单中都有软银的影子。其中,以软银投资阿里巴巴最为引人注目,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14年变成580亿美元是这一投资最核心的总结,这甚至是今天软银获得无限荣光的主要来源。

有成功就有失败,比如,软银2012年10月以220亿美元收购Sprint,迄今为止,Sprint不仅没有给软银带来回报,还让他陷入了资金黑洞。软银投资阿里巴巴并获得成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而巨资投资Sprint和ARM则都是以大博大,前者靠的更多是运气,后者则更多靠的是眼光。

或许,这次软银并没有看走眼。只是,ARM已经这么贵了,没有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刚刚兴起之时入手,对于软银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可是,软银并不是先知。即便如今软银以巨资入手,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ARM又能够从中分得多大一杯羹,也还是个未知数。

本文为科技新媒体“常言道”(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彦。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