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大卫·查莫斯认为,从统计意义上讲,模拟存在者在数目上或许已经远远超出了“真实的”存在者。换言之,相较于我们所处世界的原始版本,我们更有可能已经生活在一场模拟之中了。
《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里的基努·里维斯和凯瑞-安·莫斯 图片来源:Album/Alamy
在沃卓斯基姐妹1999年导演的电影《黑客帝国》里,核心主角尼奥的乏味生活最终被揭露为一场幻象。他那染上一层绿晕的现实,其实是将人脑与电脑相连接的数字模拟产物。在尼奥吃下墨菲斯给他的红色药丸后,他的身体与电脑系统断开了连接,而他也陷入了另一重全新的、可怕的现实:他第一次对物质世界有了经验。
但如同哲学家大卫·查莫斯(David Chalmers)在新作《现实普拉斯》(Reality+)所指出的,尼奥如何能知道这一新的现实,不是另一次令人信以为真的模拟?或者如康乃尔·韦斯特(Cornel West)教授——他曾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里扮演锡安议员韦斯特——所言:“彻头彻尾的幻象。”而查莫斯正要邀请读者随他一同深入这处耐人寻味的哲学“兔子洞(rabbit hole,出自《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里的兔子洞是另一处奇幻世界的入口,现今在英语中广泛作为另类冒险环境的代称——译注)”:借用《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话来说,这个世界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区区一场幻想?
《黑客帝国》刚问世时,查莫斯曾受邀为其官网撰写一篇短论,他对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的虚拟现实的兴趣也始于此,但他现在却不同意这部电影的前提了——这个前提就是,电影认为数字模拟出来的东西不过是幻象。“尼奥的世界千真万确,”他写道。在544页的书中,查莫斯试图论证虚拟现实(VR)事实上是“真正的现实(genuine reality)”。
查莫斯10岁时就开始自学电脑编程,并于1976年发现了他的第一个虚拟世界,也就是基于文字的《巨洞冒险》(Colossal Cave Adventure,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最受欢迎的文字冒险游戏,以史上第一款“互动小说”类游戏而著称——译注)。如今,他经常使用不同的VR系统:“我戴上耳机,打开一个应用程序,忽然间我就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他写道。在虚拟现实中,他化身为女性、到访过火星、与刺客搏斗并能像飞鸟一样在天空翱翔。疫情之下,他经常借这些东西来开启哲学讨论,与他那群“欢乐的哲学家同行”相会。他指出,这项技术目前或许仍有不成熟之处,但“我们已经有了某种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里的感觉”。
Facebook日前更名为Meta——即“元宇宙(metaverse)”的简写,这个词借用自尼尔·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的小说《雪崩》——体现出这些新型沉浸式网络技术正变得日益具有重要性。Facebook推出的头戴式设备Oculus Quest已经上市,苹果公司也即将跟进。增强现实(AR)也在不断改进之中,它可以让人体验到半虚拟半物理的世界、数字对象或者在人的视野里增添一些文本。查莫斯认为,增强现实一开始可能会比虚拟现实更有影响力,最终完全取代基于屏幕的运算。
随着技术的进步,增强现实眼镜或隐形眼镜可能会被视网膜或大脑植入物取代。最终,这将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我的猜测是,在一个世纪以内,我们就能拥有不再能与非虚拟世界相区分的虚拟现实,”查莫斯预测道。
他相信,许多人将会渐渐地把生活重心放到这些环境里来,就像今天的人们选择移民到另一个国家一样。“鉴于虚拟世界可能会在多个方面超越现实世界,”他写道,“虚拟世界里的生活往往会是值得选择的正确生活。”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数字体验始终都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幻想,例如电子游戏等,但查莫斯批驳了这种看法:“模拟出来的东西不等于幻象。虚拟世界是真实的,虚拟对象也是真实的。”它们当然和非虚拟对象不是一模一样的,但一张虚拟的椅子也是运用数字工序创造的,正如现实中的椅子是由原子与夸克构成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虚拟世界里发生的事情是否真正发生了?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一生,并感受到它富有意义而充实。而查莫斯也的确主张,我们有可能已经是虚拟现实里的居民了:“我们永远无法证明自己不处在一场电脑模拟当中,因为任何有关日常现实的证据都可以靠模拟得到。”
这就是所谓的“模拟假说(simulation hypothesis)”,新近上映的《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就考察了这一图景。查莫斯指出,人类已经发明出了各种模拟现实生活的游戏,例如《模拟人生》系列。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变得更加精巧复杂,有多种版本的游戏在数以百万计的终端上运行。此外,在宇宙里的其它地方,“假如外星人具备人类水平的智能,那他们也将逐渐发展出电脑并为之编写程序。如果这些外星文明存续得足够长久,那他们也可能会创造出模拟宇宙。”从统计意义上讲,这意味着模拟存在者在数目上或许已经远远超出了“真实的”存在者。换言之,相较于我们所处世界的原始版本,我们更有可能已经生活在一场模拟之中了。
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模拟之中,那它的创造者就是我们的上帝,不管这个上帝是一名疯狂的科学家、一个外星人还是在“模拟宇宙(SimUniverse)”里按下了一个按键并开启了我们的人生的少女。身为无神论者,查莫斯说,“模拟假说令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肃地对待上帝的存在了。”
归根结底,《现实普拉斯》将会拓展我们对于现实的感知。查莫斯的核心观点,是“现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更丰富”,这个观点相当有吸引力,而我(指本文作者PD Smith,非虚构写作者)也惊奇地发现他的论证有种令人愉悦的——也许是令人担忧的——说服力。
查莫斯选择了一个会被大多数人斥为纯科幻小说的课题,他围绕这一课题所做的哲学研究十分出色,对读者也颇为友好。这一切正是查默斯所称的“技术哲学(technophilosophy)”的实践——提出有关技术的哲学问题,并运用新技术来回答这些哲学问题。他处理的观念固然极其令人费解,但行文风格则是生动活泼的,且频频以流行文化为参照。唯一的问题是,你真的想知道“兔子洞”有多深吗?若是不情愿,你也不妨想一想,你为此而失去的除了幻想之外还能有别的东西吗?
(翻译: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