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因Lending Club之殇对P2P落井下石

虽然都是P2P企业,但Lending Club和中国的同类行业有不少差异,美国的P2P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平台,Lending Club上有着借款人和投资人的各种信息,他们可以相互寻找。

 |  宋清辉

Lending Club在行业规范上给国内p2p企业上了重要一课,即行业规范和企业自律。

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论其大小、不论其行业、不论其规模。Lending Club的违规操作正是遇到的麻烦之一,在美国投资市场遇冷的背景下,P2P平台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来应对经济周期起伏带来的阵痛。

各个行业都会产生这种阵痛,大蒜、猪肉的价格都会随着供给需求这两条曲线的变化而不断寻找平衡点,金融领域寻找平衡点也是如此。在实体经济走好的情况下,金融产业也会因为各种融资的需求高速发展,直至发展过猛导致实体产业过剩,金融业也因此连带萧条。

P2P行业是一种金融创新,必然有很多争议。到目前为止,市场拿不出任何证据能够证明P2P平台是一种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金融工具,同时也无法证明在符合市场制度情况下,P2P平台会危害到金融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观察,在P2P发展过程中查漏补缺,看其是否能够完善金融产业链环节。当然,P2P平台目前噱头成分略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随着行业的细分,各个行业将对自己的客户进行精准归纳,其中有一部分就将成为P2P行业的有效客户。这也意味着,P2P行业不一定要在金融界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能够服务有需求的人士,能够实现盈利,就能创造出有用的价值。

至少Lending Club在行业规范上给中国的P2P上了重要一课,即行业规范和企业自律。创始人因违规贷款出售引咎辞职,这种高度自律的手段在中国国内几乎不可能实现,更何况这个问题的发现并不是监管机构介入,也不是媒体记者暗访,而是公司通过自查发现问题。

如果说Lending Club是小题大做,那么泛亚、e租宝涉嫌的非法集资又从何谈起?有些人认为Lending Club在这件事之后已经从P2P的神坛上跌落甚至是垂死,这纯粹是想多了。Lending Club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交易额达到27.5亿美元,同比增加68%。收入方面,Lending Club第一季度的营收为1.51亿美元,同比增加87%,净利润为41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640万美元。这三个月的成就足以说明,找对发展方法,P2P企业不愁没有利润。

中国的P2P行业中有不少知名企业,他们之所以有名并非是为中小企业或者有融资需求的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而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无论是泛亚、e租宝还是中晋,都是靠各类媒体信用背书和大面积的巨额推广,以掩盖自身的漏洞。

在金融工具的灵活应用下,有些企业在黑幕还没有被捅破时就已洗白——用筹集的钱收购某些壳公司,然后运作到境外市场,用股市中的获利来弥补此前亏空。总之办法多得是,只要时间足够,他们便能够掩盖漏洞一举成为成功案例。这和中国A股类似,人们不会去深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是一厢情愿地讨论未来从事的行业会不会创造大量价值。P2P行业,就被人们赋予了这样的预期。

虽然都是P2P企业,但Lending Club和中国的同类行业有不少差异,美国的P2P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平台,Lending Club上有着借款人和投资人的各种信息,他们可以相互寻找。平台不会进行信用担保、也不会承担风险,但会收取信息费和服务费,这意味着投资者将承担大量风险。这种情况和中美两国的金融秩序、习惯、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如果某平台说投资者风险自担,也许会被愤怒的投资者们暴打。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者们会在内心将风险转移到平台身上,就好比有人吃鱼被刺住喉咙,不会反省自己狼吞虎咽,而是责备厨师不会做菜一样。正是因为这一点,只要打出平台承担风险的口号,投资者就会一窝蜂围上,因为有人兜底,所以不怕。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