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抢走了我的火车票?

抢票赛道的背后远不止是购票者之间的你争我抢那么简单。

 |  新熵
图片来源:Pexels-JESHOOTS.com

图片来源:Pexels-JESHOOTS.com

文|新熵  嘉荣

编辑|伊页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开放,劳动力在中国南北大地上迁徙,直接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彼时在广东的街头,看到火车站前大排长龙是家常便饭,全都是前呼后拥买票、抢票的人。

那是车票售卖相对透明的一段时期,每趟车的预留票额都会在车站公示。虽不及现在便利,却只有车站门前的那条同一“起跑线”。想买到票,路只有一条:对照着预留票额,越早去排队,越能买到票。

古往今来,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生意。一些“黄牛”从早起排队抢票,到互联网时代攻击12306的系统漏洞来锁票、放票,赚得盆满钵满。那条起跑线还在,规则却已被打乱。

而随着12306官网系统和实名制的完善实行,黄牛已止,抢票未休。失落之余,线上代订平台兴起,“加速包”“好友助力”“分流”等各种抢票方式随之走红。

在这些抢票方式到底是“智商税”还是“货真价实”的辩论之外,12306与第三方平台的博弈一直在进行。而当加速产品同质化,平台之间也在“卷上加卷”。

无形之中,抢票赛道的背后远不止是购票者之间的你争我抢那么简单。

01、薛定谔的加速包

加速包真的是智商税吗?于顾客而言,“是否抢到票”是唯一判断加速包是否有用的根据,但在抢票系统中,并非“速度决定一切”。

选好目的地下单、分享给好友、焦急等待出票,这是小杨每次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时必走的流程。其中“分享给好友助力获得加速包”是流程中关键的一步。

“这个东西非常鸡肋”,尽管积极转发链接,但她这样形容该功能。

小杨告诉「新熵」,好友助力其实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在乘坐同一辆车时,她发现曾一同等票的人没有好友助力也抢到了票;还有一次邀请很多人助力后抢到了票,后来发现只是赶上了二次放票。“加速包”到底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她并没有多少明显感受。

而小杨只是万千“加速包”抢票大军里的一个缩影。不过与但求安慰不同的是,购买加速包的还有另一群人,他们也确实有从加速包中“获利”。

和免费邀请好友助力就可以获取加速包不同的是,在平台上直接购买加速包需花费几十至一百元不等,可多次购买叠加来达到“最高速度”。

在淘宝上售卖加速包的评价中,有反馈购买后并没有用的吐槽,但大部分评价显示确实帮助他们抢到了想要的票。数据真真假假,但产品存活至今,让人不难相信其中一些人确实通过加速包抢到了票。毕竟虽然卖家精,但买家也不傻。

那么加速包真的加速了吗?所谓的“比在12306上快”,“快”从何来?

美团上相关产品服务说明,对其的解释是:“可有效提升抢票速度,增加抢票资源”;飞猪客服向「新熵」表示,是否能抢到也需要看12306是否有人退票,如果不加购加速包,和直接在12306买无异。

有分析认为“加速包”的本质只是“提高宽带速度”,但一些产品经理却不以为然。

在PMCAFF产品经理社区,前好未来产品组负责人认为这类抢票原理和宽带无关,而是取决于抢票服务器与12306服务器交互的时间。宽带只能保证在相同的网络条件下,网络请求不会因为网络拥堵而增加交互的延迟时间。

“假设说我在欧洲有个服务器10G带宽,北京一个服务器10M宽带,那两个服务器与12306服务器交互的时间,不一定是欧洲的服务器快,恐怕等欧洲服务器反应过来,票都没了。”

但他表示加速包的原理可对照队列原理:“比如我一趟车次,开了10个售票窗口,那同时我只能响应10个用户(其中包含了真实的用户和抢票服务器)的购票请求,也就有10条队伍,比如抢票软件占住了一条队伍,然后他弄了20个机器人在那排队,如果你不买加速包,你的购票需求由队尾的机器人去提交,如果买了,你的购票需求就可以更早地被响应。”

携程的产品经理也紧跟其后表示:“和宽带没有关系”,调整的是抢票后的分配优先级,而好友助力会提高优先级。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而根据12306官方曾表示的“加速包并不能拥有优先购票权”,可以推断加速包所能给予的优先级并非是在12306的队伍里加速,而是在第三方平台上加速。

「新熵」发现,在飞猪平台上每日选择抢票服务的人数可达一百多万人,智行平台可达八十多万人。从顾客的使用反馈来说,目前处于两极分化状态。有买了也没抢到票的,也有买了确实抢到了票。

实质上,无论加速包调整的是网速还是分配优先级,它都不是决定最终结果唯一独立的因素。票的数量是一定的,有人点满了加速条也没有抢到票,有的人只买了一个加速包却抢到了票。这和不同平台之间的脚本以及宽带质量差异也脱不开干系,毕竟系统并非统一的。各大平台也深知这一点,在抢票规则里都会注明成功率并非100%。

而除了最终抢票的结果,不少买家选择是因为过程的便利。不少用户表示购买加速包的原因在于“省时省力”,买了后仅需静待结果即可,而如果不买则要自己亲力亲为盯着放票时间和余票数量。在这一点上,无疑第三方平台的网络、人力、渠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给买家一些“优势”。

由此可见,抢票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并存驱动的,是否能抢到票,并不只是单单一个加速包可以解决的。但存在即合理,加速包是不是智商税,也不能仅靠“是否抢到了票”来下判断。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在买票服务上的其他“优先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02、12306的罗生门

12306早已明确表示“加速包”并不能拥有优先购票权,无论是哪款购票软件都需要在铁路12306购票系统内排队。

截至2022年1月6日晚8点,飞猪、智行抢票数据

但与此同时,“加速包”在第三方平台上并没有下架,用户的热情也不曾消减,每日在各大平台上下单加速包的用户数据仍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1月6日晚8点,飞猪上当日超170万人选择抢票服务,智行平台上当日则超126万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2306技术部主任单杏花曾表示,由于抢票软件的使用会降低其他手动查询用户的速度,进而导致系统延迟,为了保障用户权益,他们已经屏蔽了多个抢票软件的渠道。

如果12306已经屏蔽了多个抢票软件的渠道,加速包却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是12306系统仍有漏洞,还是第三方加速包无孔不入?

12306自上线以来出现不少Bug。2014年,12306就曾陷入“伪实名”风波。当时只要有身份证号码,买票名字可以随意改动,就连动漫人物姓名、商铺名称也能买到票。现在实名制已完善,但每到春运抢票时刻,12306偶尔还会“闪崩”,不少用户无法登录。

哪怕花费几亿元打造的系统,服务于数亿流量的官方网站再次出Bug也并非不可能。而其也仅表示已经屏蔽了“多个”抢票软件渠道,而非“全部”。但当前头部第三方代订平台的加速包业务并未受到运营影响,那如果连“大头”12306都无法屏蔽,就算屏蔽了一些小的抢票软件渠道,怕也无济于事。

随着第三方平台技术不断地革新,代订平台和官方平台的博弈看似不断拉大,但随着官方候补订票功能的上线,用户钟爱的天平开始向12306倾斜。

类似于“官方抢票”的候补订票功能,指的是当无票时,乘客可按日期、车次、席别提交购票需求,并在预付票款后,售票系统自动安排网上排队候补。当对应的车次、席别因退票、改签等业务产生可供发售的车票时,系统自动兑现车票,并将购票结果通知旅客。

图片来源:12306

一位12306用户使用后表示:“候补功能很好用,每次都买上票了。加速包从来没用过,能不能买到票取决于有没有票,而不是我拉了几个人助力。”

候补功能和加速包谁强谁弱?有一种解释是,候补功能就是在12306后台的票池里排队,这个队排完了才会放出来,然后才是各大平台来排队。这也意味着就当前而言,候补功能在抢票过程中能给予的优先级属于最高。

1月6日,12306网站在服务体验上又朝前迈了一步。售票服务时间由此前的5:00至23:00,延长至5:00至次日凌晨1:00(每周二除外),同时提供24小时互联网退票服务,退票截止时间由乘车站开车前25分钟延长至开车前,并新增12306客户端免登录退票渠道。

第三方平台的难题更多。除了要想尽办法破解端口、绕开限制,还需要面对“破坏公平”和“诱导消费者”的嫌疑。

体制内、法律人士群体多认为抢票平台属于公共秩序的灰色地带,对不熟悉网络的用户人群来说很难在抢票大战中取得胜利,从而影响了公平。

而互联网从业者则认为科技提供了方便,不能因噎废食。李开复曾公开表示:“有人说买票软件网民才会用,民工不会用,导致社会不公平,所以违法。若这也算违法,那以后是否民航局制止用去哪儿买票、交通部制止用导航抄捷径,商务部制止用淘宝买便宜货、教育部禁止用英语学习软件筹办高考?若要照顾民工,只有铁道部从源头做起,线上线下做分配。”

另外就“诱导消费者”这顶帽子而言,商家明确无法保证100%的成功率,却依然如出一辙地用了“全网领先”“极速”等夸大的词语。包括所谓的“抢不到就赔付”,但实际赔付不仅有条件,更多还是代金券而非票款。

即便12306和第三方平台博弈不断,但登陆各大平台不难发现,仍需登陆12306的账号和密码,这样看来最终的流量指向实际上仍是12306。而毫无疑问的是,只要12306不放票,各大平台技术再高超也无法为顾客“凭空造票”。

03、大鱼吃不掉小鱼

事实上,第三方平台内部也没少“卷”。

想在抢票的跑道上取得优先级,各大代订平台也想在赛道上争出个先后。当前主要是通过三种手段:一是通过好友助力取得“免费”的加速包,二是直接在购票时通过加钱购买加速包,不同平台价格不等,少为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三是使用分流平台。

目前各大平台采用的几乎都是前两种“加速包”策略来实现抢票,而在同质化的大平台之外,还有种小平台所采用的“分流”技术,其中最出名的便是Bypass。

Bypass软件页面

在Bypass的官网上,有创始人小风创立该软件的故事。那个因2013年10月抢不到票滞留在杭州的男孩子自此开始了12306的分流之旅。他将每一次的改进迭代都写在了官网上。

和有“诱导消费”嫌疑的大平台不同,这个软件对一些抢票老手来说可谓是一股清流。平台上大多数是免费用户,也有不少心存感激的随手20元赞赏。

无论是当前的飞猪、智行还是去哪儿网,背后都是庞大的平台运作集团。流量、营销,让这些大平台捕获了一众想要抢到票的用户并不足为奇。而哪怕投入巨大,使用感受也褒贬不一。

而Bypass的建站宗旨是“不做广告、不做推广、不携带病毒、不收集隐私信息,并接受各方技术评测,全心全意为用户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抢票软件”。仅靠一腔孤勇的个人梦想,却有着比大平台“忠实”比例更高的用户。

截至目前,不算内测群,Bypass共积累了39个用户交流群。人数在500-2000人每群不等,大部分群已满员,计算下来人数大约在5.6万人。甚至不及每日在大平台上抢票人数的三十分之一。但问及Bypass的使用者,都对其有着极高的评价和高回头率,更没有人怀疑是“智商税”,甚至将其评为“良心之作”。

图为Bypass交流群内创始人小风和用户交流

比人数,Bypass自然比不过大平台的用户;比流量,除了官网,用户几乎全靠“自来水”推荐;比营销,免费软件可烧的钱也屈指可数。

一个小平台的好评比例更高,到底是分流技术确实更胜一筹还是幸存者偏差?

就技术而言,一位网络购票业内技术人员在知乎上表示,12306接口本质上分为移动端App和PC端网站接口,目前各大App代订平台使用的是前者,而分流网站使用的是后者。比较来说,前者破解难度更高,稳定性也更强。

“所以,技术上来讲也好,内部数据来看也好,上述App抢票综合成功率是远大于所谓的分流抢票的。”

可能是本身使用人数较少,又或许是免费使用者期待不高,从结果来看这个小众平台的确捕获了一批用户的心智。但对大平台来说,除了攻占市场的压力,资本市场的期待也需要其在这个战场上拼出一条血路。

任何一个产品只有走通了用户模式,才能更好地挖掘盈利之道。很显然,“加速包”们在用户体验上还没有找到最大公约数。

没有不存在竞争的市场,12306和第三方平台的博弈仍会继续。而回顾12306系统更新的历程,背后都伴随着不同形式的“侵入”,或是主动或是被动,正如Bypass官网的一句话——“分流,不只是技术上的争斗”。

交通方式可以更换,出行可以错峰,但官网、平台、用户之间的三者博弈没有停歇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