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剥离茶业务,是因为茶饮的销量并不理想吗?
文|掘物新消费
联合利华近日宣布,将以4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27亿元)的价格,将旗下全球茶业务、立顿母公司Ekaterra,以无现金、无债务的方式出售给欧洲私募股权公司CVC资本。这意味着,包括中国立顿业务在内的多个茶品牌,都将从联合利华中彻底剥离,其也将告别“全球最大茶公司”的称号。
从2019年起,联合利华想要抛售立顿等茶叶业务的传闻就已传出。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艾伦·乔普表示,当联合利华期望在其他领域寻觅发展机会时,就已经决定向CVC管理的私募基金出售茶叶业务。
联合利华剥离茶业务,是因为茶饮的销量并不理想吗?
并不是。
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茶市场的零售总额为437.07亿美元,联合利华以10.2%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远超排名其后的塔塔集团(2.5%)、川宁母公司英联食品(2.4%)、Greenfield tea(1.7%)、Teekanne(1.6%)。从市场份额来看,茶业务仍旧是联合利华的摇钱树。
在中国,袋泡茶饮也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袋泡茶的年消费量为世界茶叶总消费量的23.5%,反观中国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仅为5%,并且其中仅15%消费者表示经常喝袋泡茶,中国袋泡茶目前的茶叶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
但是,40岁及以下人群占比为88.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茶文化正趋于年轻化,袋泡茶的方便携带、泡茶便捷、轻奢时尚等特点,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生活节奏快、追求简单生活的消费习惯,因此未来中国袋泡茶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目前,中国消费者最常购买的三大袋泡茶品牌为立顿、大益茶和CHALI茶里,分别占比为39.6%、27.1%和23.2%。除立顿外,大益茶和CHALI茶里均为中国本土品牌。为提高品牌知名度,立顿、CHALI茶里常通过品牌联名等方式进行营销,以促进终端销售。
从产品侧来看,立顿在最经典的“黄牌精选红茶”之外,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据立顿中国透露,随着不断的产品迭代和多元化的业务开拓,其在中国市场上还经营着茶包、茶粉、奶茶、罐装散茶等多种茶品类,截至目前共推出超过200款产品,每年卖出约20亿杯茶。
在立顿C端零售业务中,袋泡茶仍是其核心业务,但罐装茶、茶粉等丰富品类的加持下支撑其实现了“双位数的复合年增长率”。此外,立顿在中国还经营着规模庞大的B端餐饮生意,在全国范围内已覆盖数万家餐饮门店。
可见,立顿在中国这个茶饮起源之地还是颇具优势的。
但是,伴随国潮兴起,立顿作为舶来品,也慢慢的不再是绝对的首选。
一方面,CHALI茶里、茶小空、Chabiubiu等品牌横空出世,新崛起的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和蜜雪冰城在新式茶饮业务外,纷纷增加了袋泡茶业务,就连本土传统茶企,八马、大益及天福,也推出了袋泡茶产品。
在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国人在饮茶形式上也有了多重选择。有以喜茶、奈雪の茶、蜜雪冰城等品牌为代表的现制茶饮;也有经过萃取等方式,装瓶售卖的茶饮料,如三得利、东方树叶、燃茶、麒麟生茶等品牌陆续占据商超货架;还有本土老字号同仁堂、胡庆余堂、雷允上和吴裕泰,创新推出了桑葚枸杞茶、红豆薏仁茶等保健茶饮。
B端业务作为立顿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进中国市场时,立顿就迅速构建了涵盖五星级连锁酒店、企业办公室、瑜伽馆等多种场合的渠道部署。目前,立顿的B端业务仍是其主要优势,广泛集中于宾馆和酒店、餐饮等场所。而C端业务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超市。但据茶里CMO林川介绍,其实立顿在B端场景一家独大的局面已发生变化,茶里目前在B端的线下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四成。
直观的数据是,在中国市场,立顿虽然占据中国袋泡茶市场份额第一,但是从2014年的3.28亿元人民币到2019年的3.65亿元人民币,实际增长缓慢。而且自2017年后立顿茶饮在中国开始下滑。
立顿的烦恼何止一桩,除了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还面临咖啡等其他饮料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的冲击。
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咖啡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市场规模达569亿元,预计到2023年可以实现1806亿元的市场规模,达到超25%的复合增速。在咖啡的各子赛道中,现制咖啡增速最快。报告预测,现制咖啡在2018年390亿元市场规模的基础上,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速达30%以上,2023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79亿元。
中国市场上,众多新老玩家都在不断追求突破创新,挑战着立顿的巨头地位。而立顿内部,多年以来除黄牌红茶之外,再难有真正的标志性产品,造成品牌形象严重老化之余,也离年轻人越来越远。能够准确解读年轻人的企业,才是真正掌握了开启未来“财富密码”的品牌。
联合利华创新乏力,立顿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支撑其进一步前进。
此次接手的CVC资本是一家私募股权和投资咨询公司,成立于1981年,在欧洲、亚洲和美国设有25个办事处,管理着约1250亿美元的资产。在许多大型并购案中,总能看到CVC资本的身影。
今年2月,CVC资本宣布收购了资生堂全球个人护理业务,包含该集团旗下10大品牌,交易额达到1600亿日元(约88亿人民币);2020年,CVC资本以近30亿欧元(约215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香水和化妆品零售商Douglas的多数股权。
对于立顿所属的Ekaterra公司,CVC资本的管理合伙人Pev Hooper曾评价,这是一家了不起的企业。它建立在主流品牌的坚实基础之上,目标明确,专注于产品、人员和社区。同时,在茶市场有吸引力,并且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未来可以加速增长,并引领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遇到CVC,让联合利华顺水推舟地给耗时两年的出售过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就像IBM当年把ThinkPad在业务最好的时候卖给联想一样,一方高点抛售,一方收购摇钱树,一方背靠更大的平台,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