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上周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超过了常规的警戒线。他建议将一部分地方债转换成国债来降低风险。
2021年4月12日,江苏淮安,工人在铁路桥墩施工作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近期有专家人士提出,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议将部分地方债转化为国债。对此,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周四表示,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目前财政部没有这样的打算。
据许宏才透露,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是46.55万亿元,按照2020年GDP数据101.6万亿元计算,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也就是衡量整个政府债务水平的负债率指标是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我们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将充分认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防范局部风险水平较高地区的风险,找出重点、扎实工作。”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说。
“至于说是不是拿中央债务来置换地方债务,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审慎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我知道有些国家做过这样的事情,效果并不好,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安排,就是要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好、化解掉。”
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上周四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超过了常规的警戒线。他建议将一部分地方债转换成国债来降低风险。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测算,到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接近26万亿元。天津、贵州、内蒙古、青海、辽宁、宁夏、云南和福建等8个地区的债务率已超过100%的警戒线,其中天津的债务率高达153%,超出国际基金组织(IMF)提出的风险上限。
许宏才在今天的吹风会上还多次回应了有关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问题。他说,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终极目标是实现全国范围全面消除隐性债务,并建立长效监管制度框架,清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环境。
他表示,近期,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广东省等经济体量大、财政实力强的地区,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为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化解隐性债务提供有益探索。
此外,许宏才表示,考虑到明年一季度稳增长压力较大,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他强调,额度要重点向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项目资金需求多、施工条件好的地方多分,反之则少分。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额度为3.65万亿元。截至12月15日,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42万亿元,占已下达额度的97%,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
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表示,2022年专项债券重点用于九大方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
宋其超指出,在聚焦九大重点支持方向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指导,要求地方储备项目应当属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实体政府投资项目。同时,要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项目,以及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积极发挥专项债券对重大规划和战略的支撑作用。此外,还要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许宏才表示,为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使用,地方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同时财政部也将持续加强督导。
一是抓紧分配。原则上省级政府年底前要将提前下达的额度全部分配到市县,额度分配要与市县明年一季度可实施项目的情况相匹配,要与审核确认的项目相对应,具备实施条件项目多的地方适当多分。
二是适当集中。额度要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的省市倾斜,坚决不“撒胡椒面”。
三是注意防范风险。额度要重点向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在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高风险地区的风险情况合理安排额度。要根据它的风险情况、项目可实施的条件、是否属于重点项目等一系列因素,合理安排额度。
四是强化约束。具备条件的地方,及时将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券收支纳入年初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因为现在这个时点正好是地方编制预算的时间点,提前下达的额度,如果时间上和项目准备都衔接得上,就列入年初预算,报省里人代会审核确认,这样可以加快节奏。当然,对于一些时间上不一定完全赶得上的,也要求地方尽快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程序,强化约束,尽早实施。”许宏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