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国家做实验室,他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布局已经颇具雏形

远景能源创始人张磊认为,德国就是那个跃跃欲飞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所在。

 |  领能知道

作者:席大大

摆在张雷这批中国企业家面前的最大挑战是:要做成前人没做过的大事,就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要做改变世界的大事

新一代的这批企业家,他们见过好东西,受过最好的教育,在最有名的大公司历练过,接触过很多优秀的人,关于人生的意义,已经不再是赚钱这么简单,有一个隐秘的愿望,像火一样,炙烤着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创业路,而不是在一家大公司拿着不菲的薪水过着体面的生活。

这个隐秘的愿望就是:改变世界。

张雷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使命——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他认为自己属于“痛苦驱动型”人格,“我关注的是人类的痛苦。”跳楼自杀的流水线工人、雾霾天里戴着口罩的儿童、极端天气摧毁的家园,对张雷而言,都是刺激源,他希望自己以及自己公司的存在,能够减少人类的痛苦。

站在“让未来发生·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的讲台上,张雷提到另一位关注人类痛苦的企业家——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近年来他最关注的是能源问题,他最想拥有的超能力是“更多的能源”。

另一位一心要做大事的企业家,在上大学的时候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什么会最大程度影响人类的未来?”他想出了五件事情:“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尤其是永久移民;人工智能;编辑人类基因。”这个人是埃隆·马斯克,最终他把烧油的汽车改成了用电,创建了太阳能发电公司来提供绿色能源。

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都在致力于改变世界,他们富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广泛流传并备受认可。但当一个中国企业家说他的愿望是改变世界时,你会送上敬意还是怀疑?

对张雷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做点儿什么。缓解人类的痛苦,一是创造更加智慧的企业和智能的世界,人类依靠智慧和创造力而不是双手和廉价劳动力;二是生存环境改善,摆脱气候变化的厄运,重新拥有碧水蓝天,自由呼吸。但更加便捷的生活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如果全球能源结构继续以化石能源为主,继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那么人类无法同时拥有美好的生活与美好的环境。

比尔盖茨的碳排放公式:P(人口)、S(人均消耗的服务)、E(提供服务所耗能量)以及C(每单位能量所产生的碳排放)

要解决这一挑战,必须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尽管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但我们已经身处可再生能源时代。”张雷说。

他提醒人们关注两个重要的数据。一,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电力装机已经超过化石能源,60%的能源投资选择可再生能源;二,墨西哥风电光伏系统全球竞标,最终中标价格是3.5美分/千瓦时,这个价格已经比火电还低。

“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能源世界的中心。”张雷说,“这个(可再生能源)90后带来的是全球能源系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重构。”

2014年的时候,张雷已经描述过未来趋于分布化、民主化和市场化的可再生能源时代: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大,传统的火电等集中式的发电模式将会被接近用户侧的分布式发电模式取代,每个人既可以是能源的消费者,也可以是能源的生产者,个人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将会有更大的自主权,能源交易真正市场化,不再是由单一的卖家或买家来操控能源市场。

科技重塑能源

预见者看到的未来有多美好,当下的现实就有多糟糕。

风电和光伏都是看天吃饭,波动大,间歇性强,相比而言,电网当然更喜欢出力稳定的火电等化石能源供电;为了帮助可再生能源发展,政府推出补贴措施,市场的确被刺激出来了,但盲目扩张后补贴又下不来;分布式的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前景令人心动,但没有一家公司能设计出规模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国内环保意识淡漠,普通消费者对清洁能源的兴趣并不大。

张雷的激情并没有现实的消沉暮色淹没,因为有绝对理性的支撑。

“可再生能源的本质是技术。这种本质决定了他未来一定是能源世界的中心,是绝对有经济竞争力的一种能源形式,是社会成本最低的能源形式。”张雷说。

洞察了这一本质,所以,远景能源在2007年成立之初就定位为科技公司,坚守技术、放眼全球。

过去他们在风电领域的战役证明了技术的价值以及全球整合资源的威力。

远景成立之初,迎难而上选择低风速地区的风机研发,招募全球的技术和业务人才,2008年就在丹麦成立了研发中心,吸纳了来自波音、福特、维斯塔斯、LM、西门子等跨国技术龙头企业的核心专家成员,坚持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零部件供应商,日以继夜的工作,最终在低风速智能风机领域一举成名,成为最大的黑马,公司智能风机产品质量主要指标稳居行业第一,风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T)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倍以上,现在曾经无人问津的中东部低风速区域,成为了十三五风电开发的主战场。

技术就是效益,在挑战最严苛的海上风电领域,远景依托丹麦、德国、美国、中国的风机研发团队,投运的海上风机发电效率甚至大幅领先同场的国际品牌,为中国海上风电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到此为止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了,但距离改变世界,还很远。

“经营一家企业,关键是要想清楚,在什么市场、什么时候、打一场怎样的战争。”张雷认为,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目前能量最强的地方是上游设备制造领域,这里是利润的来源,只用了十年的时间,远景能源实现了从零到近200亿的营收。

有了钱,可以转化为更大的能量和控制力,离改变世界的梦想更近一点。在进入风机设备领域的同时,张雷一直在思考如何用互联网工具改造能源行业,因此打造了阿波罗、Wind OS、Energy OS等数字化平台,切入下游的可再生能源运营领域,为包括北美最大独立新能源运营商Pattern能源、北欧最大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商Starkraft、英国最大独立新能源开发商Fred Olsen Renewables、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开发商龙源和中广核集团,以及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等在内的企业管理着超过5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

“能源互联网是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运行机制。”从2014年开始举起能源互联网的大旗,到2015年界定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张雷一直在思考如何简单明白地诉说能源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互联网是服务于某种目的的工具。互联网能够把数以十亿计的发电设备、充电网络、储能电池、智能控制器等等连接在一起,而这恰恰是我们的远景。”

远景已经近在眼前了,在某一个地方。

全球战役打响

冷静、务实、洞察力,张雷身上的企业家特质非常明显,他以此确立了在能源互联网战场上的领袖气象。

“我们尽可能不让中国短板成为远景能源的短板。”张雷说,远景能源从一开始思考的就是重塑全球能源系统,打一场全球能源战役。

战场既定,剩下的便是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企业家最缺的是什么?是市场。一个已经跃跃欲飞的市场。”

在他看来,德国才是那个跃跃欲飞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所在。已经有了一些端倪,比如一些能源巨头开始倒戈,E.ON、RWE两家德国电力巨头因为传统能源业务亏损的一塌糊涂,不得不将其剥离,专心发展新能源板块。

张雷现在每个月都要花一周的时间呆在德国,再抽出一周时间留在美国。“这是我打仗的地方。”他说。

张雷认为,目前中国和美国还处于兵工厂时期,德国已经是能源互联网作战的战场。然而环顾四周,并没有太多的敌人,虽然在欧洲和美国,环保理念更为深入人心,但并没有太多人意识到能源革命已经近在眼前。“我们需要一个实验室,德国实验室不大也不小。这个实验室把上游、下游、消费、零售、工业全部整合打通。”张雷说。

他的目光在全球市场逡巡,需要谨慎的打一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役,这是过去中国企业家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

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得通过去中国企业家的迅速成功,他们通过参考、借鉴、引进并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成果,成长壮大,于是有了“中国的GE”、“中国的埃克森美孚”、“中国的LG”“中国的雅虎”、“中国的谷歌”、“中国的eBay”。

新一代企业家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当其冲便是在很多领域中国的比较优势没有了,时代需要新一批企业家具备全球视野、原创精神、博大胸怀,如此才能占据价值链的高端。

能源互联网的战场上,张雷没有领路人,他如果要改变世界,必须自己成长为领路人。

“我没有看到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有我们这样的决心和意志力。”张雷说。他的汲汲渴求正在吸引全球杰出的能源互联网初创公司和杰出的人才加入到远景的生态系统。

今年5月,远景能源对外公布了三笔收购和投资,先是全资收购了欧洲第二大新能源资产管理软件公司BazeField,进一步深化了远景能源互联网平台在中国、北美、欧洲等市场的全球领导地位。BazeField在欧洲深耕八年,目前管理着英国、瑞士、荷兰、芬兰、德国、挪威和法国等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资产。

接着又对外公告刚完成针对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的最新一轮投资,开启能源互联网消费端布局。ChargePoint在北美拥有超过28000台充电站,在公共充电桩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运营着全球最大、最为开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并为苹果、谷歌、Facebook等硅谷技术领军企业提供服务,是无可争议的业界翘楚。

就在近期,全球领先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公司Autogrid宣布完成了其最新一轮融资,远景能源成为其最大投资人。

除了将ChargePoint、AutoGrid、BazeField等明星初创公司纳入远景能源的全球版图,张雷还吸引了全球众多优秀人才加入远景能源。“给他们更大的理想,让他们更激动。”

而那些耳熟能详的互联网明星公司,如Google X实验室、Solarcity、Nest,远景能源也都一一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这一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役,张雷的开局气势非凡,但他真的能作为引领者找到属于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突围之道么?

或许我们需要再等10年,才能对这场战役做出总结,以及总结出中国第三代企业家的新特质。

祝福远景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