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针尖对麦芒的表达背后,注定是一场关于资本,速度的战争。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中国,被资本淹没的打车市场上,不需要“三个女人一台戏”,滴滴和Uber两位商业女精英“针尖对麦芒”的争辩就引人注目。
“Uber获得沙特主权基金35亿美元的融资”,滴滴出行总裁柳青6月2日在美国参加re/code峰会现场时听到消息之后没有露怯,反而淡定地表示:“滴滴本轮融资仍未结束,已经募集到的资金总额远超35亿美元。”
事实上,Uber的G轮融资高达60亿美元,数额之高足以载入互联网行业融资的史册,但是拥有苹果背书的滴滴没有把竞争对手放在眼里,言语中透露着自信甚至一丝不屑。
“Uber在中国市场上的补贴长期达到20-30%。柳青认为这并没有动摇滴滴的市场领导地位,市场领袖无需购买份额,只有规模较小、较低效的企业才被迫去这样做,这是常识。”滴滴在发给界面新闻的一份声明中表示。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过去两年,Uber在中国不仅通过一连串的营销活动赚足了吆喝,而且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
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6月3日在香港参加活动时明确表示,“Uber在中国专车的市场份额从起步阶段的仅仅1%增长到现在约三分之一。”而且在被问到什么时候可以超越滴滴时,她的回答是:“希望是明年。”
滴滴和优步就市场份额的数据上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滴滴一直都借用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称自己在中国的专车市场占有率超过80%。
柳甄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在20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优步进入的城市不到10个,但是随着中国优步充分本土化之后,优步扩张的速度明显在加快,进入的城市从去年年底的20多个到现在的近60座,包括许多三四线城市。优步表示2016年要将战旗插满中国的100座城市。
“在优步新近拓展的‘新一线’城市中,我们更是看到了惊人的市场潜力,比如在有700多万人口的安徽省会城市合肥,今年3月初优步才正式进入,仅仅用了三周多的时间,就斩获当地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地市场第一,而反观竞争对手已经在合肥运营一年多。”柳甄说。
尽管滴滴进入中国的二、三、四线城市较早,并且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没有理由不警惕竞争对手的“大举入侵”,因为Uber完全有理由和资金在新的战场和滴滴再进行一次“正面交锋”,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优步目前手握90亿美金现金以及20亿美金的信用额度,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此前明确表示中国是Uber最重要的市场,将会把其他地区的利润用于支撑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
柳甄在香港透露了一个数据:Uber每月在中国完成超过3000万拼车订单。
“在行业初生之时,需要给予用户特定激励来进行市场教育,但是当滴滴已经达到日订单1400万这样一个水平,就不再需要了。”柳青表示。1400万包括快车,顺风车,出租车,专车,公交等多个平台的订单总量,无法和优步的拼车单数量进行直接比较。
虽然柳青和柳甄都表示目前的补贴额度相比于去年已经有了大幅的下降,但是对于对于Uber来说,想要进入三、四线城市抢占滴滴的市场份额势必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补贴,如此一来,滴滴只能被迫应战,不然手握几十亿美元的现金准备花在哪里?
虽然滴滴已经将触角伸出国外,投资了滴滴在美国的竞争对手Lyft,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Taxi,印度的Ola,组成“全球反Uber联盟”,但是这些投资看上去更多是为了满足中国游客在国外出行以的需求,对Uber在全球构成的威胁有限,对滴滴而言,目前的重心仍然是扩大在中国的领先优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过去行军打仗的策略。过去几年,滴滴出行(过去称为滴滴快的),优步,神州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巨额融资,资本的热衷和烧钱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在获得苹果10亿美元投资之后,滴滴出行正筹备赴美上市事宜。相关人士透露,首次公开募股最快会在2017年进行。
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份疑似滴滴融资文件,显示滴滴预计将于2018年启动赴美上市,募资7200万美元,估值将达到800亿-1000亿美元。尽管,滴滴随后回应称该文件并非滴滴所有,编造痕迹明显。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或许是滴滴的第三方投资机构将股权拆分对公众融资,这显示了滴滴目前面临融资压力。毕竟投资人不可能一直往外掏腰包,等来的却是盈利的遥遥无期。
虽然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柳青和柳甄都表示公司对于司机和乘客的补贴都在大幅下调,这意味着得两家公司烧钱的速度正在慢下来,盈利逐渐成为可能。
在峰会上,柳青表示目前全国400多座城市中已经有200多座城市实现盈利,柳甄没有表示盈利城市的数量但是表达了自己的乐观态度,“距离实现盈利越来越近”。
“中国是独特的市场,技术将成为制胜关键,补贴不再是重点,没有人为了拿30%的补贴而愿意等上30分钟。”柳青说。但是她口中的技术优势估计很难得到Uber的认同,毕竟后者才是开拓打车市场的先驱,并且现在进入了全球超过400个城市。
在被问到是否有可能和滴滴合并时,柳青没有承认,而是在表述过去一段时间Uber在中国的增速。
在两位商业女精英的话背后,注定是一场关于资本、速度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