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与时间赛跑

在市场及楼市调控因素叠加影响之下,阳光城这个冬季恐怕备受煎熬。

 |  斑马消费

文|斑马消费

股东开炮、股债双杀及评级下调,阳光城瞬间跌入黑暗时空。

回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还是晴空一片,投拓计划、发债顺利进行,多家机构上调评级,直至三季报披露后骤然变脸,市场恐慌一片。

4年前,阳光城大干快上,用时间换空间。如今,它更需要与时间赛跑,来挽回市场的信心。

股东开炮

自上周披露三季报后,阳光城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3.33亿元、归母净利润2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9%和6.23%。但扣非净利润0.87亿元,同比下降96.89%。

公司第三季度经营受到重挫,实现营业收入114.01亿元、归母净利润9.19亿元,扣非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24%、11.57%和274.27%。三项指标同时下滑,无疑向外界透露出危险的信号。

经营不力马上成为公司董事会议上的焦点,泰康系两位董事陈奕伦、姜佳立同时向董事会开炮,并投出反对票。他们理由很简单:公司管理层对经营恶化,得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去年,泰康系对阳光城的未来还比较看好。当年9月,泰康人寿、泰康养老及泰康资产携手成为阳光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13.61%,支付对价33.8亿元。

在今年4月的2020业绩会上,陈奕伦还表示看好阳光城未来的发展。同月,双方将合作推向深入,阳光城控股股东阳光控股和泰康系的合作,延伸到医疗、健康、教育等业务方面。

去年转让股份时,阳光城和泰康系签下10年业绩承诺,即2020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不低于15%,实现累计归母净利润340.59亿元;2025年-2029年,分别实现5%到10%的业绩增速。

查阅公司过往业绩发现,达到上述要求并非难事,2013年到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35%。

截至前三季度,公司完成归母净利润29.13亿元,同比增长6.23%,距离15%的增长目标差别不小。

今年前三季度获得投资收益48.58亿元,同比大增320%。公司在第三季度与万物云的换股交易,仅此一笔就获得归母净利润25.31亿元。

通过卖资产保利润,显然不是泰康系希望看到的,或许这是泰康系董事投下反对票的原因之一。

股债双跌

董事会议上爆发的分歧,早已影响到企业信用。尽管公司一再对三季报业绩作出解释,将原因归咎于市场、政策调控及预售资金监管等外部因素,还在11月1日对债务展期方案加入实控人全额担保措施,并对8笔美元债提出要约,还是未能遏住股价大跌和债券价格振荡。

公司股价自10月29日跌停之后未能止跌,11月1日收盘收报2.98元,跌幅7.45%,总市值123.38亿元,创公司上市以来新低。

此外,公司多笔债券继10月28日大跌后跌势难止,11月1日收盘,20阳城01、20阳城03和20阳城04分别下跌38.11%、41.03%和7.63%。

在蓝光发展、花样年陆续爆雷之后,阳光城也尝到“股债双杀”的滋味。

受此波及,评级机构已对阳光城的信用评级下调。惠誉将阳光城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降B-,并展望负面;将公司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调至B-。

惠誉披露,今年9月以来,阳光城在岸及离岸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收紧,2022年-2023年到期债券的交易价格处于不良水平。

惠誉认为,未来12个月里阳光城有大量短债到期,今年剩余时间到期规模约为53亿元,还有包括ABS等债务合计185亿元将在2022年到期。

截至今年9月,公司货币资金271.8亿元,足以应付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71.5亿元。

不过,惠誉表示并非所有现金会拿出来偿债,监管部门本来就对预售收益使用的严格限制,部分资金可能会被锁定。

在市场及楼市调控因素叠加影响之下,阳光城这个冬季恐怕备受煎熬。

“双斌”大干的4年

今年前9个月,阳光城累计实现销售额1539.07亿元,完成年度销售计划的7成。9月单月,公司实现销售额209.09亿元,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9.9%,是全国39家典型上市房企中唯一一家同比、环比双增的企业。

行业红利逐渐消失之时,有这样的销售表现实属不易。

阳光城从年销售规模不及千亿到跨进2000亿俱乐部,与老板林腾蛟舍得放权,“双斌”全面操盘企业经营不无关系。

2017年11月,林腾蛟挖了碧桂园的“墙角”,将时任碧桂园联席总裁朱荣斌、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吴建斌请进阳光城。

从碧桂园“空降”之前,朱荣斌、吴建斌先后在碧桂园、中海、富力等房企浸淫多年,历经工程、营销、财务及资本运作等多个环节历练,积累了丰厚的行业经验,尤其二人同时辅佐杨国强多年。

朱吴两人进驻后,林腾蛟则当起甩手掌柜。至今来看,林腾蛟可能是地产行业最洒脱的老板。

公司上一次辉煌,还是在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操盘下,3年为公司带来增长10倍销售规模,陈凯离任之后,公司销售增速放缓。

2018年,万科已在大喊“活下去”,朱吴二人祭出高周转大旗全国扩张,阳光城销售规模2018年突破千亿,实现1629亿元;2019年再破2000亿元,跻身全国房企TOP15。

冲刺几年之后逐渐体力不支,增长大幅放缓。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额2180亿元,同比仅增长3.32%,也就是比上年多卖了70亿。

销售放缓之时,盈利能力下滑。

梳理过往3年数据发现,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呈现出下行趋势,尤其毛利率在今年前三季度较上年同期降幅6.01个百分点,净利率在7%左右徘徊,远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期间,公司总负债却在不断增大。2017年负债合计1827亿元,至今年9月增至3160亿元。

公司现金流问题悬之又悬,截至三季报末,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分别下降4.70%和2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