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快递小哥”来了 菜鸟网络研发无人分拣

除了推出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外,菜鸟网络还要研发仓内分拣机器人以实现仓库内的无人操作。

 |  顾慧妍

除了推出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外,菜鸟网络还要研发仓内分拣机器人以实现仓库内的无人操作。

该机器人由菜鸟在2015年底组建的“E.T.物流实验室”进行研发,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菜鸟已经选择了一大型实验仓提供机器人矩阵运行环境。

菜鸟方面表示,此类机器人属于托举机器人,除了机器人本身的灵敏和智能程度,其应用的核心在于是否有强大系统算法支撑。菜鸟网络研发的多重系统算法,不仅可调度数百台机器人在仓内的操作,并且可帮助机器人迅速选择最优路径、自动避障,仓库可实现无人操作。

此前,菜鸟位于天津、广州的仓库已经实现了部分机器人操作,其中天津仓内采用了一款名为“曹操”的仓储搬运智能机器人。“曹操”是一部可承重50公斤,速度达2米/秒的智能机器人,接到订单后,它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仓库分布位置,并规划最优拣货路径,拣完货后会自动把货物送到打包台,能一定程度上解放出一线工人的劳动力。除了曹操外,菜鸟还采用了Geek+仓储机器人。

此前,机器人公司Geek+项目创始人兼CEO郑勇曾对菜鸟天津仓库的运行方案进行了测算,他表示,在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仓库内配备有50台仓储机器人,可减少约40个人力。

分拣线的普通人工效率以150件商品/人每小时计算;采用Geek+仓储机器人方案,工位区每人的工作效率可提升至450件商品/人每小时,即节省出2个人力成本。此外,每台机器人通过间隔快充方式可实现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工作,即可替代9个人力。

截至目前,仅有亚马逊在2012年斥资7.75亿美元收购的Kiva机器人能够完成仓内复杂的操作,并于两年后达到1.5万台的使用规模。Kiva机器人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冰球,能够搬起超过3000英磅的商品在物流中心自由“行走”。

除了仓内操作机器人,“E.T.物流实验室”还正在研发的中国首款无人配送机器人,该机器人也有望在今年投入使用。这类机器人适用于相对封闭的居民社区和企业园区、办公楼的最后几百米配送。接到指令后,机器人可以去配送中心取件,并通过智能计算迅速选择最优路线将货物送至达收件人手中。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菜鸟在设计中包含了自己乘坐电梯、给人让路、避开障碍物、自动寻找室内位置等功能。

在无人机配送方面,菜鸟也表示已经研发出适合物流场景的产品,并正在农村配送线路上进行试验,接受各种复杂环境挑战。

尽管目前中国物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物流技术远远落后于亚马逊以及UPS、Fedex等物流巨头。

在仓内,亚马逊除了拥有机器人之外,其还拥有一整套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入库管理技术、智能拣货、随机储存、智能分仓、调拨技术等,上述技术将其仓内的运转达到了最大化。

而在运输途中,拥有400多架飞机的UPS更将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为了能够保证其货机按时起飞,在其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维尔(Louisville)转运中心特设了天气指挥中心,这里拥有多达600名员工,提供7×24小时服务。这是一座全天候监控天气条件的研究中心,通过顶尖的卫星服务和天气预报程序来保障数据的精确度,UPS的气象专家能够追踪预报世界各地的任何天气状况,工程师能够通过快速的分析卫星数据,为飞机提供更加合理的航路规划,同时为保障员工生命和货物安全提供预防性保障。

就上述技术来看,国内并没有物流企业能够拥有上述技术,同时也没有技术公司能够提供上述成熟的技术。以仓内机器人为例,亚马逊的Kiva项目至今仅对内开放,因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仓储机器人相关技术都被亚马逊所垄断。全球范围内,虽有印度GreyOrange、瑞士Swisslog、中国新松物流机器人等项目持续跟进,但仍都停留在商业化的探索阶段。

但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国内物流企业也在不断探索物流技术。京东此前对外宣布成立JDX事业部,专门针对无人物流中心、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三个方面进行研发。

而自菜鸟成立以来,基于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当下的物流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发,包括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物流云等技术,一方面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物流企业节省相关人力成本。

据悉,菜鸟“E.T.物流实验室”成员包括一批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的博士。此外,阿里巴巴招揽多位全球高级科学家在西雅图、硅谷、北京、杭州多个城市组建团队IDST也在为该实验室提供支持。

菜鸟网络CTO王文彬称,通过与全球顶级的科学家、科研机构、研发企业保持密切交流合作,菜鸟网络希望能实现的智能机械代替人工,帮助物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出错率、提高生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