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过玉楼夏莲生,今夜风雪故人归

《风雪夜归人》是戏剧神童吴祖光先生在七十余年前创作的,讲述了民国时期京剧名伶魏莲生和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间的爱情悲剧。

 |  空间戏剧

作者:浣溪绮怀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自称"五言长城"的唐代诗人刘长卿于第二次被贬谪期间写就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撰了一幅雪夜《溪山行旅图》式的画卷---

苍凉悲越的广袤天地间孤寂的旅人在风雪夜色中踽踽独行,前方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归去之所。穿过二十年最美好的光阴,跨越千山万水的阻隔,他终于回到了带给他生命中最美好一段回忆的地方。

离开时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归来时是忧疾缠身的中年,这样的残躯败体里唯一燃烧的是对青春过往的追忆和对昔日恋人的怀念。

可惜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当年绿意盎然、海棠盛放的小院已经在寒冷的风雪夜中成为了乞儿们的避难所。

《风雪夜归人》是戏剧神童吴祖光先生在七十余年前创作的,讲述了民国时期京剧名伶魏莲生和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间的爱情悲剧。其实这样的题材并非独有,“鸳鸯蝴蝶派” 作家秦瘦鸥在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民国第一言情小说”《秋海棠》以及后来的电影《霸王别姬》中都有类似的影子。

然而,《风雪夜归人》终究是最特别的。

剧中的莲生和玉春,除了两人之间显而易见的爱情,我看到更多的是理想主义者对自由的追求和那个时代官场的黑暗,放在当下社会仍有现实意义,这也是《风雪夜归人》跨越七十载光阴,历久弥新,艺术魅力不减的原因吧。

可以说与莲生相比,玉春这个形象塑造的更为立体饱满和鲜活生动,她身上不仅承载了爱情,还有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在沦落风尘的一介弱女子身上看到这些,简直堪称惊艳,而这与她的美貌无关。

相对于恋人这个身份,我更想把玉春称之为莲生的启蒙者,是她启发了莲生对自身境遇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她鼓励莲生勇于去追求内心真正向往的东西,可以说玉春内心的独立自我意识和莲生身上的淳朴善良是他们最为宝贵的东西。因此他们才能勇敢抛弃似乎风光无限、衣食无忧的生活,甘于冒险和承担失败的后果---一个颠沛流离耗尽一生,一个寄人篱下委曲求全。这就是两个理想主义者对心中信念的坚持,但可惜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理想主义的花朵注定会凋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玉春和莲生用生命谱写了一阙爱和自由的挽歌。

如果说玉春和莲生的爱情这条明线代表了理想,那么剧中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苏弘基所代表的官场则把人拉回到残酷冰冷的现实。从旁人的口中我们得知他早年靠贩卖烟土发迹,摇身一变成了正义的化身---法院院长,却并未金盆洗手,继续利用手中的权利牟取私利,为罪行张起保护伞、大开方便之门。玉春和莲生这样的人在他心中就是兴起时逗弄的"玩意儿"一般,为了拉拢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他可以将玉春拱手送上而丝毫不考虑她的情感,得知莲生和玉春的私情后他一手遮天的将莲生驱逐。在他行将就木、枯槁衰败之日,佛教成了他躲避灵魂拷问的避风港,一面吃斋念佛、一面继续走私贩毒,以此求得心灵的平静,将一个旧官僚的伪善虚假展现的淋漓尽致。

玉春和莲生的「三见」

  • 一见情起

  • 二见情定

  • 三见情殤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看戏结束后,玉春在帘子后看到善良的莲生为帮助穷苦的邻居不遗余力、关怀备至,正是这种淳朴的、不带丝毫功利色彩的善良和温暖打动了玉春那颗久经风霜、遍尝冷暖的心吧,无关乎他是容貌俊美、人前风光的一代名伶。而彼时的莲生尚未觉醒,还循规蹈矩地在唱好戏、当好角儿、做好人的生活中沉浮。微醺的玉春眼波流转、身段婀娜,但她说的话对活了二十年的莲生来说不啻一记重锤,让他跳出了歌舞升平的表象,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所在。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在那个海棠花盛开的小院阁楼上,玉春和莲生真正袒露心扉,确定了彼此的情意。在这里莲生已经有了觉醒,但仍有犹豫迟疑和自卑懦弱,比如他对自己父亲低微出身的回避。玉春对莲生坦陈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引领莲生勇于去面对、接受和欣赏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自欺欺人的回避和粉饰。玉春的真诚和勇敢打动和感染了莲生,我想这时的玉春对莲生来说已不仅仅是爱慕的对象,更是人生的启发和引领者,她不仅是他爱情的所在,更是自由、独立和勇气的力量源泉。印象深刻的两幕是窗边莲生应玉春的要求折了海棠花插在她的鬓边,桌边莲生和玉春的手慢慢伸出,接近、紧握,交缠,把二人真挚的爱情如何冲破心中胆怯和犹豫的藩篱展露无遗,执手相看,绵绵的火热情谊在年轻的目光中和心中流淌。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

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经历了这些的莲生,自我意识终于完全觉醒:面对李二哥的劝诫,他愧疚但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面对平日里的脑残粉,他第一次出言斥责,你喜欢的是台上风光的魏莲生,而不是真正的我;面对马大婶的感激恭维,他说我再也不认识什么达官贵人了。可以说这里的莲生成熟了,变了,但不变的是他的善良,他没有痛斥忘恩负义的旧相识,仍努力保护为他出头的马二,自己被逐时仍平静安排好李二哥的今后。直到最后通过王新贵之口我们得知病体衰微、穷途末路的莲生回来后听说戏班的人需要帮助,不顾自己身体,答应义演筹钱,虽然相隔二十年,容貌身材早已不复从前,但他在舞台上还是尽力做到最好。他始终没有变的是骨子里的善良和真诚。

海棠虽好,需借春光,一朝春过红颜老,如何开来斗风雨?既然不愿再做笼中的金丝雀,不愿安于现状的苟且,选择冒险去追求心中的爱情和远方自由的生活,那么再惨烈的结果也要去接受。两人的恋情被小人告密而被迫分离,"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玉春含泪把莲生的折扇还给他,又将自己的金镯给了他,不知此刻她是否想对他说情比金坚?而这枚金镯到死一直戴在莲生的手腕上,即使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他也没有摘下来过。

玉春和莲生,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两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灵魂,美貌和善良没能带给他们救赎,反而是更深重的苦难。真正的爱只能发生在两个独立、自由的灵魂之间,玉春是莲生的启发者、引领者、伴随者,最后带着他的美好追忆和愿望奔向心中的应许之地。虽然他们的爱情如烟花般转瞬即逝,但它曾点亮过最黑暗的天空,展露过最耀眼的光芒。

苏弘基的「三笑」

  • 一笑志得意满

  • 二笑机锋暗藏

  • 三笑途穷日暮

苏弘基这个角色虽非男主,但在剧中意义非常,他以一己之力挑起了现实和黑暗的一面。如果说这出戏是那把折扇,莲生是美丽光鲜但脆弱的扇面,那苏弘基就是隐于扇面之下却撑起整把折扇的扇骨。

苏弘基尚未出场,旁人口中已经道出他的发家史以及呼风唤雨的社会地位,他出场时那笑声畅快自信,真是志得意满。出仕为官、发家致富,传统士大夫的梦想都被苏弘基实现了,而他给自己的罪恶行径找的借口是后代子孙,广纳姬妾的目的是扩充家业,充满讽刺和鞭挞。拉拢徐辅成的过程,他 而不舍,许之以色、诱之以利,虚伪干笑中机锋暗藏。

二十年后,年老的他形容枯槁坐在佛堂,手捻念珠向佛,暗地里却仍在做着罪恶的勾当,虽然没直接表现,但小院的破败,乞儿进来生火取暖,佛堂的阴暗萧索,都暗示了苏家的没落。此时的苏弘基笑声亦不复从前,不再高昂的声调和十足的中气都显示了一个老人的无奈奈何。到此为止,一个坏人的答卷已是满分,可是最后得知玉春失踪时苏弘基仰天悲号,那一声撕心裂肺的"玉春!"直入人心,虽然不敢说他对玉春真正爱过,但这也是他人生最后焕发的一抹人性的光辉和亮色,使这个人物有别于传统的坏人恶贯满盈的刻板形象。

剧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也塑造的十分鲜明而具有代表性:忘恩负义、可怜可恨的王新贵;虚张声势、浑浑噩噩的票友富二代;穷苦悲惨的社会底层马大婶;年少成名但因倒嗓而成为莲生帮手的李二哥。这些人物参与了魏莲生的人生,也可以看作是如果魏莲生不是魏莲生,他的人生各种可能,也对比映衬了莲生的淳朴善良。

最后一定要说一下海报、音乐和舞台设计,锦上添花,令人惊艳。海报深蓝色的背景下衰败的院落风雪中飘零的花瓣,凄美哀伤,犹如主人公的命运一般。吴祖光之子吴欢先生的题字,劲健舒展,刚柔并济,颇有颜体风骨。间奏和结尾处的音乐十分适合剧情,优美而哀婉不绝。最赞的是舞台设计,开场时一幅巨轴悬挂在舞台中央,然后剧情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场和结尾处的完美呼应,玉春不知所踪,让我想起来那个同样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女子---严蕊和她那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我相信玉春终于挣脱了苏弘基这位掌控她命运的"东君",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去追寻她的莲生,即使二十年的禁锢和身不由己也不能锁住一颗向往爱与自由的灵魂。

老年的魏莲生临终前眼前出现的美好过往,一如李后主的《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笙歌未散尊罍在”

只是可怜

“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最后的温暖回忆伴随着老年莲生死去

而一身红衣的年轻莲生执扇在风雪中尽情起舞,舞姿优美翩然如若惊鸿,一生的爱恨情仇如雪泥鸿爪,一场大雪过后,天地间是如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