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9000家,市值蒸发90%,拉夏贝尔大溃退的根源找到了

中国女装巨头溃败背后,库存隐忧如何解谜?

 |  深氪新消费

文|深氪新消费 沐九九

编辑|黄晓军

昔日女装巨头跌下神坛。

百度爱企查显示,前段时间,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条被执行人信息,仅9月以来被执行标的已超86万元。今年1月以来,其被强制执行40余次,总金额累计超8亿元,平均每月被执行1亿元。此外,该公司关联多项失信被执行人及终本案件,未履行总金额超4亿元。

图源:爱企查截图

为解决债务问题,拉夏贝尔不得不将总部大楼出租,以期填补漏洞。然而庞大的债务危机下,此举不过杯水车薪。

没能扭转危机的拉夏贝尔,暂且只能怀念曾经的无限荣光。

2017年,拉夏贝尔曾市值高达120亿元,门店数量直抵9448家,一路绝尘,把不少国际品牌的门店数量甩在后面,也由此坐上了“女装巨头”的交椅。

荣光不再,如今的拉夏贝尔走上了“断臂求生”的自救策略。

自2019年,拉夏贝尔开始大批量关店。截至今年6月底,其“现存”店面仅427家,不及巅峰时期的1/10。

从疯狂扩张,到大规模关店,拉夏贝尔的库存危机暴露无疑。

其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拉夏贝尔库存周转天数为203.36天,但此后5年几乎连年增长,到2020年的存货周转天数达到了417.83天之高。期间,拉夏贝尔仅2015-2016年,拉夏贝尔的库存就多达17亿元。尤其在2017年疯狂扩张门店后,其库存账面价值高达23.45亿元,同比增长36.83%。

大规模的门店扩张,换来的却是更多商品卖不出去,拉夏贝尔被库存拖垮。

01 这是传统服装行业的缩影

高库存,几乎是整个传统服装行业的缩影。

在服装销售过程中,从采购、制作、销售,再到分销,中间每一层都可能预留部分库存。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传统服装行业,生产商每卖出一件衣服,至少需要准备2.5件进行库存周转。对标到整个服装行业的销售数目,其库存总量可见一斑。

据第一纺织网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沪深两市88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收1327.49亿元,然而其存货项目高达960.87亿元。

其中,森马服饰、太平鸟、美邦服饰、七匹狼、雅戈尔等知名品牌分别面临着32.21亿元、24.39亿元、15.16亿元、12.64亿元、12.7亿元的库存商品,无一幸免。

而库存积压困境之下,实则是整个传统服装行业的问题—陈旧的订货会模式。

2007年开始,订货会在服装行业成为潮流。

一年时间内,服装企业往往举办2—4次大型期货订货会形式,而品牌商则借此提前6-8个月预定新季度服装样式和数量,抢占市场先机。

春季预定秋季拟销服装,这样的事,在这个行业并不稀奇。

有数据统计,仅2012年,服装类订货的占比已达80%~90%。

然而大型期货订货会下,长达至少6个月的准备期显然脱离市场需求,对时尚风向难以把握。一旦出现预期误判,可能直接导致库存积压。

这在十年前的美邦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

2012年,在整个服装行业消费疲软状态下,美邦服饰的存货高达20.1亿元,最终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缓解库存压力。

促销手段虽能缓解部分存货压力,但长远来看,显然有损品牌形象。优化库存结构,探索库存解决新路径,应该才是诸多服装企业的思考点。

在这个基础上,快时尚应运而生。

有别于传统服装品牌依赖订货会,甚至从设计、制造到达零售店需要花费70-90天时间,以ZARA、H&M为例的快时尚,实现新品出货仅需2周,15天能配送至全球850多个门店。

缩短时间差异,快速把握时尚趋势,并限定推出新品,快时尚明显避开了传统服装行业可能不够时尚的问题,有效缓解库存压力。

但即使是H&M、ZARA这样的快时尚,在紧跟时尚潮流的同时,也仍旧对库存问题无可奈何。

有业内人士透露,H&M每年要烧掉12吨库存,而ZARA也面临着占销售额10%的库存问题。

库存问题,是快时尚也嚼不动的硬骨头。

02 解决库存之道,还看海澜之家?

为了咽下这块硬骨头,有人用试图”大甩价“摔碎,也有人用切割式分食消化。

海澜之家作为”男人的衣柜“,虽然标举着高营收的亮眼成绩,然而其高负债、高存货的”双高“危机也一度饱受质疑。

面对如此质疑,海澜之家也有底气。毕竟,从财报上看,海澜之家的成绩还算漂亮。

2020年年报显示,海澜之家期末服装连锁品牌存货69亿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69亿元中,可退货商品金额为 42.1 亿,不可退货商品为 27.2亿,整体存货以可退货商品为主。

图源:海澜之家2020年报

这意味着,在69亿元的存货里,只有约40%的库存流入海澜之家。

这和海澜之家轻资产和重资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有关。

不同于其它服装品牌自建工厂有优势,海澜之家的生产,还主要依赖于上游供应商。然而其拥有的话语权优势,一点不比前者少。

在与供应商产品采购合作模式中,海澜之家的商品,兼有可退货模式和不可退货两种模式。

产品销售后,海澜之家将逐月与供应商结算。一旦有超过适销期仍未销售的产品,在剪标后可按照原价退还给供应商,且此类存货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对于部分不可退货的商品,海澜之家才承担相应的存货跌价风险。

此种经营模式下,海澜之家明显将库存风险分给上游供应商承担。

显然,海澜之家这种库存转移的模式,值得各服装企业学习,但其董事长周建平也曾傲娇直言“海澜之家的模式,别人学不来。”

毕竟,海澜之家的高销量,不是所有的服装品牌都能达到的。

目前,海澜之家的销售渠道为线上线下相结合。除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线上销售外,海澜之家线下门店覆盖全国80%以上的市级、县级城市,且远销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

卖得多,就是海澜之家的底气。

更何况,即使对于剪标退货商品,海澜之家也承诺将再次购买。

其后,这些剪标商品将分发至东南亚地区、尾单处理店,以及旗下折扣门店—”海一家“,进行二次销售。

这样一来,既保证供应商利益问题,也缓解了海澜之家的库存压力。

相较于2019年88亿元,海澜之家2020年存货余额减少16亿元,下降18%,存货周转天数为263天。

如此模式下,即便分散了存货压力,海澜之家的库存问题仍未解决。

从2020年财报来看,分不出去的27.2亿元不可退货商品,海澜之家只得自己想办法咽下去。

03 定制服装:解决库存的趋势?

在高库存压力下,C2M服装定制一直饱受期待。

近几年来,C2M服装定制市场火热,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且有望持续提升。在这个市场中,不乏新入局者,而衣邦人、量品定制等先入局者也在暗暗铆劲发力。

曾有数据统计,超70%以上的用户买不到合身的衬衣。

不仅仅局限于衬衣,事实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苦恼买不到一件合身的衣服。

尤其在电商崛起,网购普遍的情况下,样式多元化之外,产品规格也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差异。最后演变成:消费者越来越迷,买到一件合身的服装也越来越难。

在淘宝等电商平台的用户评价中,不乏看见“这家尺码比其它家大,谨慎购买”类似字眼,亦或是让其后的消费者选择更大或更小的尺码,以便不再踩雷。

然而在网购的过程中,不尽如人意却总是很多,合身成了消费者最简单的诉求。

为此,突破产品规格,C2M服装定制更强调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让客户选择满意且合身的服装。

作为先销售再生产的经营模式,C2M服装定制流程一般表现为:客户预约定制、量体师上门量体裁衣、反馈数据给工厂并制作,直至最后成衣产品快递到家。

每一次服务,都属于个性化定制;每一个过程,都在给高库存减压。

这样一来,如果C2M定制成为整个服装行业的现状,0库存的理想状态显然有望实现。

不过,依赖于C2M解决高库存,真的是救命稻草吗?

首先,C2M服装定制一般15天,供应链体系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按照正常标准来看,数据第二天便可反馈工厂,每一道工序、裁片在员工手中的时间不足一分钟,整件衬衫完成无需30分钟,最后两天快递配送,即最长3-4天便可拿到定制服装。

然而事实是,其定制服装大概在第13天开始制作,中间空白的12天用来实现供应链缓冲,组织生产。

就像去饭店点菜,菜单是提前定好的。在运营过程中,厨师会发现,到店80%的客人都会吃菜单上20%的菜品。而在这些菜品种,会存在重合率最高的一项,比如肉丝。

在这个过程中,厨师可能会找一个师傅专切肉丝,再和不同的配菜搭配,从而达到高效。

C2M服装定制同理。在空白的12天,工厂等待点同一个”菜品“的客户,比如都选择泡泡袖、圆领、亦或是花边,最后实现一次裁剪布料,而不是多次搬运替换后再裁剪。

这样的等待期,即空白的12天。

只是,15天时间,远远长于逛街两小时,也超过网购3—4天。

其次,C2M也只是解决了合身问题,避不开服装设计单一的坑。

以量品定制为例,其为客户提供10多种领型、布料、袖口等选择,组合后或许能达到10多万个SKU。

但这些产品设计,依旧由设计师提供,只是让消费者在有限的样本中挑选出更喜欢的。

如此看来,所谓的服装定制,更像是个性身材,而非个性款式。

一旦要实现个性化款式,显然需要更大的成本,那它就不可能是大众化消费商品了。

这样一来,无论是从供应链体系,还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C2M都难以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商品。

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显然还需要新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