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处于萧条时期,很有可能借此讲故事融资,但本身问题较多,是否真能考虑节能绿色改造是问题,毕竟生存才是硬道理。”
背景
工信部于2016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并宣布自2016年6月30日起施行。
《办法》共七章、四十二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工业节能的概念和管理职责
《办法》依据《节约能源法》关于节能的定义,对“工业节能”进行了界定。根据《节约能源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三定”规定,《办法》明确了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工业节能管理职责,并对工业企业的责任、行业协会的作用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二是节能管理
《办法》规定了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管理措施,包括: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运用价格、金融等手段推动绿色化改造;发布高效节能设备推荐目录、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的工艺技术装备淘汰目录;编制工业能效指南;依据职责开展有关节能审查工作。《办法》还确立了工业节能标准制定、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工业能耗预警机制、节能培训宣传等制度。
三是节能监察
节能监察是促进工业企业加强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办法》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全国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办法》规定: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对工业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同时,《办法》对工业节能监察的方式、程序和结果公开等作出了规定。
四是工业企业节能
《办法》结合《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工业企业的节能要求,包括: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完善节能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对能源消耗实行分级分类计量;禁止购买、使用和生产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定期对员工进行节能教育培训等。
五是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
重点用能工业企业是工业耗能大户,是工业节能管理的重点。《办法》结合《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明确了重点用能工业企业的范围,并对其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开展能源审计、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能效对标达标、能源管理信息化等作出了规定。
此外,《办法》还依据《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规定,对工业企业用能不符合强制性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等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节能监察机构工作人员的违法责任追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本节内容来自:中国证券报)
此消息一出,全民君立即咨询了全民光伏的产品经理们。本期出镜的产品经理有:
受访者资料
徐超,金融学本科,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从事光伏应用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在新能源项目及EMC项目开发运作方面有丰富经验。曾供职于云南能投集团、汇龙科技、天合光能等企业,并创办景晨新能源有限公司,现为汇龙科技副总裁、景晨新能源联合创始人,主要致力于光伏电站的开发及投融资、分布式直流微网探索及新能源储能端的应用市场开发。
孙韵琳,博士,主要从事光伏系统集成设计等领域的工作,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有较深入的研究,现为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光伏电站研究室主任,沈辉院长助理。
屈鲁,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从事高压直流故障抑制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脉冲功率技术研究。参与过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共发表包括2篇SCI、3篇EI在内的论文10篇。创办 能加-能源创客 ,致力于分享能源领域的创新信息,对能源有一颗滚烫的心!
廉锐,博士,原NPD Solarbuzz高级研究员,多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和发展趋势研究经验,现为江山控股市场发展部总经理。
面对全民君的脑洞提问,产品经理们是这么“对答如流”的:
Q1:【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又一个630文件的推出,对630之后的光伏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和挑战?
徐超:工业屋顶分布式开发利用有了新的支持。对于分布式企业来说,如何对园区整体标准化开发是一项挑战,得出新招,奇招。
廉锐:工信部的文件,目前看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孙韵琳:【办法】中分别对工业节能的概念和管理职责、节能管理、节能监督、工业企业节能、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这五方面进行阐述和具体要求,其中工业企业节能章节中明确提出鼓励工业企业开发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方式达到工业企业节能目的。对于伏行业来说,是发展分布式光伏无疑利好政策,但是如何去定义和衡量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与其企业节能多少,需要抓紧建立一个标准或是体系,更好发挥节能管理和监督。
Q2:【办法】中提到,将运用价格政策和金融手段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发展。这对产业转型和市场化竞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超: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处于萧条时期,很有可能借此讲故事融资,但本身问题较多,是否真能考虑节能绿色改造是问题,毕竟生存才是硬道理。ps:电站投资企业可联合屋顶业主融资。
廉锐:从整体上可以降低工业能耗,推动高耗能工业退出市场。
孙韵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点领域。从中可以看出党和政府的决心,从综合运用阶梯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或者是其它金融手段,对落后产能企业进行致命打击,要么是产业转型提高市场化竞争,要么就是被社会淘汰,别无其它选择,所以说对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和市场竞争必定有重大影响。
Q3:【办法】鼓励工业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应用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看起来对绿色清洁能源大有裨益,但能不能谈谈这个落地的困难或实施细节将遇到的阻碍?(请从企业和电网角度分别谈谈)
屈鲁:企业角度:企业通过开发应用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创建“绿色工厂”将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资金来源,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开发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无疑会制约中小工业企业广泛参与的热情;二是技术问题,开发应用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这是一般工业企业所不具备的,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解决。电网角度:传统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基本是以供方主导、单向辐射状供电为主,在配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管理中,均未考虑智能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的接入。随着分布式能源接入量的不断增加,负荷所具有的随机性,波动性和分散性等特点,现有的配电网架构已经很难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的要求。从而需要电网将传统电网改造为能适应潮流双向流动、实现需求响应资源优化管理和控制的新型综合配电系统。
徐超:困难之处如下:1、好屋顶(业主情况、屋顶材料质量、面积)太少。2、补贴不到位导致开发条件局限。3、业主意识不到位嫌麻烦。4、缺少政府部门合理绿色租赁政策引导。
廉锐:“鼓励”目前还没有实质性内容,需要配套强制或激励措施才能落地。
孙韵琳:首先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开发应用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落地困难有以下,第一,从企业的厂房自身条件看,目前存在部分企业厂房是自己建的,没有经过正规设计,或者是厂房使用年限比较久远,这些都是不太适合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第二,从企业投资收益看,虽然厂区屋顶建光伏发电系统,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是由于投资回收期一般需要五大八年时间,部分企业觉得回收期太长,所以兴趣不大。或者是找投资企业投资?但是一般厂区装机容量不大,达不到投资企业所要投资的起点。再从电网角度分析,第一,目前国家0.42kW·h度电补贴是由所在供电局发放,由于国家财务补贴资金不能准时到位,这也是影响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积极性。第二,从光伏项目的备案到最后的并网发电申请,一是部分供电局对手续不了解或者是办理时间复杂和长等因素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综合以上因素,要正在开发应用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具有建设基础条件和企业愿意投资和补贴准时到位等完善及申请备案和并网手续要不断简化和完善。
Q4:文件点名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对其作出具体要求,并再次提到能效“领跑者”,体现了国家对能源消耗现状及能源危机怎样的应对态度?
徐超:EMC不失为企业管理盈利的好办法,至于能源危机,呵呵。
廉锐:国家对于推进降低能耗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
孙韵琳:就好比最近比较热的话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成本、补短板“,其目的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来合理分配能源以改变目前粗狂能源消耗现状和缓解能源危机。
Q5:依您之见,能源界的“开源”(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节流”(节约利用当前已开发的石油化石资源)需要攻克的难关分别是什么?
屈鲁:能源的“开源”需要稳健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以实现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适用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可靠融资渠道;需要解决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对传统电网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能源的“节流”需要利用先进管理、科学技术和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实现节能降耗;需要统筹规划,减少传统能源开发的浪费。
廉锐:新能源开发利用主要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节约利用主要解决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抵制问题。
孙韵琳:要达到“开源节流”至少要攻克一下问题,第一,建立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多少的标准和体系;第二:解决老生常谈的补贴问题,提高企业积极性;第三,协调企业,电网关系,简化完善备案和并网流程等问题。
Q6:能源区块链实验室提出的以“碳票”为媒介的碳排放交易在当前能源状况下是否可行?理由和契机分别是什么?
徐超:短期难。区块链的实际落地应用及形成需求习惯还需各位创新实践,要过程要时间。碳交易体系的不完善。契机:基于区块链的新的互联网时代将颠覆世界。
廉锐:在中国碳排放交易受政府管制比较严的情况下难度较大,除非政府承认碳票的地位。
孙韵琳: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可行的,就好比电力体制的改革,目前广东、重庆、云南、贵州都开展电力交易市场体制的改革试点,通过电价的竞争交易,来促使电价下降。同样道理,通过碳排放交易,促使企业节能,如果企业不节能,那必须通过买指标,这样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碳排放交易无疑是促进企业节能和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碳交易市场在广州、深圳等地也有试点,不断完善交易体制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