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脏乱差、隐喻着文明堕落与挣扎的纽约,才最终能与悲喜交加、躁动不安的灵魂握手言和。
今年戛纳电影节,伍迪艾伦的新片《Cafe Society》又被选作开幕影片,这已经是小老头电影第三次为戛纳揭开文艺大幕,也是破了纪录。
最近几年老头似乎特别喜欢拍欧洲背景的电影,欧洲人也的确爱死了他电影中文艺复古的气息。但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拍得却是徘徊在纽约与洛杉矶的爱情故事——依然是老头手到擒来的爱情和人性纠葛,依旧是向自己迷恋的好莱坞黄金时代致敬。
虽然被欧洲人追捧,老头自己也表示过“巴黎是自己最爱的城市”,雨天是自己最爱的天气,因此才有了几年前《午夜巴黎》梦回上世纪20年代的巴黎,才有了最后漫步雨中的浪漫。《午夜巴黎》《爱在罗马》《午夜巴塞罗那》《魔力月光》这一系列欧洲拍的电影,都让人看到老头年纪渐大的慈悲,正如平静如谜、一望无际的欧洲。
这次老头说:“我想拍一部表现纽约的浪漫的电影。“电影中的男女忍受不了纽约的阴郁狂躁,去了阳光充足的加利福尼亚,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纽约。
这何尝不是小老头自己的心路写照?巴黎或许很优雅,巴塞罗那或许很激情,罗马或许很缠绵,但是那个脏乱差、隐喻着文明堕落与挣扎的纽约,才最终能与悲喜交加、躁动不安的灵魂握手言和。
就像上世纪70年代他自己最不满意自己的一部作品《曼哈顿》开头讲的:
“New York is his city and will always be.”
一辈子的纽约客:拍电影离家仅30街区
E.B怀特曾说,纽约有三种人,一种是土生土长的男男女女,在他们眼中,纽约从来如此。一种是通勤者,白天吞噬它,晚上吐出来。最后一种最伟大,是生于他乡来此寻找目标的的人。伍迪艾伦属于第一种,因此他的作品有着本地知识分子的安逸,但又掺杂着纽约这座时刻处于爆炸状态的都市带来的不安与矛盾。
1935年12月1日,伍迪艾伦出生在布鲁克林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姑且相信《安妮霍尔》里讲的吧——他从小生活在过山车经过的房子里,所以才会这么神经兮兮。伍迪的亲戚们都很穷,年幼时候和七大姑八大姨住在一起,在没完没了的喧嚣、频繁的搬家、毫无私人空间中长大。
因为种族和外貌孱弱的原因,他从小没少受欺负。后来伍迪也上过几天学,但是不管是纽约大学还是纽约市立大学都把他开除了。15岁开始他就写俏皮话发表在报纸上,这些调侃而悲观的话马上受到愤世嫉俗纽约人的欢迎。有人评价这个段子手——“那感觉就像仿佛有人想通过笑话来表达真理——不是对存在的本质的哲学探讨,而是极其个人化的信息碎片。”我觉得大师就是不停的重复自己,这句话同样适用现在80好几的他。
后来他为电视剧编剧本,经历了个人成长阵痛和婚姻不幸,慢慢打开自己的局面。然后我们也知道了,他开始一直拍关于纽约的电影。有了钱,伍迪从布鲁克林搬到上东区曼哈顿一个套房里,这个套房的特点是挑空,360度看出去都是纽约街景。哈,怪不得伍迪老头说“我不想活在人们的心中,我想活在我的公寓里。”从此,这座城市就怀抱着他,四面八方给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而老头每天拍电影的地方离家就30个街区,这感觉,就像在家门口工作一样样的。
比起被看做是导演,他更喜欢称自己是个音乐家。90年代末开始,他的乐队每周一晚在上东区的Carlyle酒店演出,成为城中最有名的爵士夜场之一。在这里,你可以逮住一个穿着衬衫外面套着毛衣的小老头,入迷吹着单簧管。
纽约人生:悲欣交集和絮絮叨叨
全世界大概有两个地方是所有人向往的故乡——纽约,巴黎。纽约负责上半场,你有多少野心狂想,尽管放马过来,纽约都能包容吞吐。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纽约。
充满雄心壮志的外地人Jay-Z高唱:“In New York,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there's nothin' you can't do.”敏感的作家E.B怀特说:“有谁指望孤独或者私密,纽约将赐予他这类古怪的奖赏。”阴郁的加缪说:“八百万人口、钢筋水泥的气味、建筑者的疯狂,而那直插云霄的却是寂寞。'就算我把世上的人全部抱住,也丝毫保护不了我。'”
《曼哈顿》开头蒙太奇的镜头早已被奉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纽约的壮美、伟大、迷人的气息全在其中:
一方面,纽约的趣味和包容让伍迪着迷:
另一方面,纽约又让他鄙视:“象征着当代文化的式微,投机心态的充斥,冀望不劳而获的人们......““这座都市丛林充斥着毒品、音乐、电视、暴力、垃圾”。
尽管如此,纽约的复杂性让他着迷:
也是,他这样对人性悲观而疯狂的脑袋,除了纽约,还有哪个城市能理解他呢?他对纽约的迷恋可以用刘瑜的一段话解释:“纽约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场永恒的狂欢节:永远有音乐会、画展,摄影展、电影节、示威游行、政治会议、学术讲座在进行。一个被定格在文化爆炸状态的城市,不脏不乱就奇怪了。”
纽约懂得他的痛苦,却也无法阻止给他更多的痛苦和孤独。看了超过37年心理医生,伍迪艾伦的电影里充满了神经质的絮絮叨叨,人性都是反复易变。这或许都是拜纽约所赐。在纽约人人有心理医生,连心理医生自己都需要另一个心理医生。电影《安妮霍尔》里安妮说:”what's so great about New York?It's a dying city. You are like Manhattan,coz you are an island."
在这个永恒变动的城市,他选择和纽约一起起舞:“尽管充满了寂寞、痛苦、悲惨和不幸,但又觉得一切逝去得太快了。”
纽约的爱情:工业文明前的含情脉脉
《曼哈顿》这一幕大概是电影史上数一数二的浪漫了吧。他和戴安基顿在街头溜达着,就到了Queensboro桥旁边的Riverview Terrance,坐在长椅上静静看East River和大桥。这是一切现代人爱情的原型,工业文明面前的温情脉脉。
伍迪艾伦对自己的魅力,一直都有着谜之自信。在多部电影中,他都坚持当男主角,而好莱坞每个时期最风华绝代的女星都不惜拿着低廉的报酬争当他电影中的女主。看来男人最性感的仍然是头脑,哦,应该说对于一切人类都是如此。应了王尔德那句话:“一切的关系,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看似絮絮叨叨中,灵魂的花火就这么碰撞出来了。
在纽约这座城市,和一切人来人往的大都市一样,性是轻而易举得到的。伍迪也在各种电影里证明了其貌不扬也能是撩妹高手。他也为大都市看似热闹实则空虚的”约会文化“中爱与性无法同步深感困惑——“爱是答案。可是当你在等答案的时候,性会提出几个很好的问题。”
但是该死的爱情,你又怎么能拒绝它的到来呢?
“爱意味着受折磨,为了不受折磨,你就不要去爱,但你又会收到无爱的折磨。”
“爱是很深刻的,而性只有几英寸而已。”
《安妮·霍尔》开头有一个笑话来解释他成年后和女人的关系:“我永远不想加入这样一个俱乐部,它的会员是像我这样的人。”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是伍迪电影嘲讽的核心对象,而资深女文青总是把自己逼疯。伍迪的电影里似乎偏爱不那么聪明却带着灵性、有时候犯傻的女人们。
比如《曼哈顿》里17岁质朴却闪着光的少女:
比如那个中性打扮、开车莽撞狂飙、紧张时候会说啦滴答的安妮:
故事的最终,忍受不了他的自我矛盾和反复无常,这两个女人都离开了他。
《安妮·霍尔》里的组合是我的最爱。黛安基顿是伍迪电影里我最爱的女孩。他们刚认识的时候真是可爱:
很多男人都很可能爱上这样一个看起来怪咖的女孩,她也许长得不漂亮,也不是人情练达,也并不是传统的温柔贤惠,但是她很有趣。她喜欢你的笑话,有着并不机灵的笨拙反应。于是你把你的一切思想苦恼都倒给她,希望她能心有灵犀。慢慢的交流欲变成了控制欲,后来她感到疲倦,你感到失望,好像世上总是没有完美的爱情,就像生活本身,充满遗憾。
故事的最后重相逢,回忆相爱往事,这一段很容易看到潸然泪下:
“我想起了那个老笑话。有个家伙去看心理医生,说,我弟弟疯了,他以为自己是只母鸡。医生说,那你为什么不把他带来呢?那家伙说,我想啊,但是也需要鸡蛋啊。我觉得这就是我现在对男女关系的看法:它们完全是非理性的、疯狂的、荒谬的,但我们还是一直不断尝试,因为大部分人还是需要里面的鸡蛋。”
和纽约恋爱:这城市天生适合我的灵魂
杜拉斯曾在《情人》中这样写西贡——“这座城市天生适合恋爱,你天生适合我的灵魂。”伍迪艾伦的电影中,纽约更是如此。《曼哈顿》开场的蒙太奇镜头,伴以背景音乐George Gershwin的《Rhapsody in Blue》,早已成为写给这座城市的情书。“纽约的街道,确是street smart者的天堂,诗人的灵感,混乱而繁忙,却自有一套规律,城市像交响曲一样按自己的节拍起舞。”
摩天大楼营造出的优越与超现实、让人莫名兴奋的人潮涌动和交通、博物馆与艺术展、高档餐厅与街角小食摊、花店与热气腾腾的菜市场、霓虹闪烁的电影院与酒吧........这是一座适合步行的城市,即使你没有恋人和你携手,你也可以和这座城市约会。
如果你去了纽约,你可以按照伍迪电影的风格,体验老灵魂的恋爱方式。比如随意在街边小食摊买一份小吃,拿一本《New Yorker》去中央公园读读。
或是看一场展览
像《曼哈顿》里一样去深夜的diner吃夜宵
漫步到Queenboro桥边坐在长椅上看大桥的灯明明灭灭
也可以白天来吹吹海风。
至于在最著名的林肯中心一马路之隔的P.J.Clarke's,偌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对面林肯中心的全景,多年来物是人非,看着匆匆的车流和纽约客,世上无非是你的故事他的故事我的故事而已。更是把你拉回《安妮霍尔》最后一幕,那看起来轻松释然却无限伤感的老情人再相逢。每个人生命中都希望遇到一个“安妮·霍尔”,也许人生难得永久,但至少真真切切的爱过、活过。
这个给纽约写了一辈子情书的小老头,至今仍然没有停下创作的可能。他的电影里面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却让我们欲罢不能。关于爱,关于生活,关于人性。他天生有锐利的智慧,却有具备仁慈的心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辈子探讨红尘中的饮食男女,看完人们获得了解脱与智慧。还是那句话来表达我对他的爱吧: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