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因为爆出内部员工卷入欺诈买家丑闻,逼使马云挥泪罢免当时的CEO卫哲,而那一千多名欺诈供应商,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河南人说我们被地域黑得最惨,莆田人笑了。
魏则西之死,将莆田系的勾当曝露于阳光下,一时间人人喊打,众恶所归,莆田系俨然已经成为黑心资本家的代名词,一种印象在大众心目中迅速成型:只要能赚钱,没有什么是莆田人不敢干的;以至于“中国90%的寺庙都被莆田人承包了”这种显而易见的谣言,都被很多人信以为真。
莆田人查有实据的两大恶行,一是承包医院,二是仿冒名牌运动鞋。医院方面,媒体之述备矣,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造假,我前两天看到一则旧闻,原来当年马云挥泪斩卫哲,竟然就是拜莆田特产所赐。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11年1月,马云发现阿里内部员工涉及欺诈,遂开展调查,结果发现,2009年及2010年,分别有1219名及1107名阿里巴巴会员涉及诈骗全球买家,且有迹象表明,为了业绩,有100多名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那些欺诈公司规避认证环节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调查结果出来后,马云震怒,“假如B2B一万三千名员工中出现几个、十几个人有诚信问题,还正常,但涉及到将近100个销售人员,这就是系统问题,是管理层的问题!”
2月21日,阿里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逼使马云挥泪斩卫哲的那一千多名欺诈供应商,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阿里巴巴一份《关于阿里巴巴对一些客户涉嫌欺诈行为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中提到,多数的“欺诈供应商”来自福建省莆田市,并形成了组织网络。在一份来自阿里巴巴的欺诈客户表单中,开头的79个客户名称中,均含有“莆田市”字样。这些‘欺诈供应商’还在全国各地注册公司,逃避阿里巴巴的防控机制。
马云在一次内部演讲中曾提到,“这些骗子从哪来?主要从福建来。”他呼吁媒体关注福建莆田、泉州一带,“去看看,你会震撼的,那是黑色产业链,制假基地。”
有媒体公开指称,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假冒运动鞋来自福建莆田。
2010年,莆田制鞋产业产值将近500亿元,其中出口近20亿美元,位居福建第一,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也有说法是50万人),而莆田户籍人口仅300余万人。制鞋是莆田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3000多家鞋企,年产鞋10多亿双,位居该市十大产业集群之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从事地下“高仿鞋”生产销售的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专门从事“高仿鞋”贸易的人员就有两三万人,莆田每年“高仿鞋”的产值,至少不低于当地官方公布的鞋业总产值。
为了防止欺诈,卫哲辞职前后,阿里出台了一项《B2B中供销售处分规定》,列出了禁止员工与之签单的“不诚信客户”,如黑名单客户、高危客户、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客户等,其中还有一类,是“福建某地客户”。阿里巴巴公司对“福建某地客户”的界定是,以自然人为判断标准,即该地户籍、在该地出生成长、长期在该地从事经营等。
这个“某地”,你懂的。
不过,这种规定难免引起争议:并非所有莆田卖家都是骗子,一刀切难免误伤无辜。一位莆田卖家就曾在天涯激愤发帖:
2013年5月,一名员工被阿里开除,虽然她当时处在哺乳期,因为公司发现,她的一名签约客户出生于莆田。
这名女员工将阿里告上法庭,结果毫无悬念,阿里败诉。耐人寻味的是,法院判阿里赔钱,却并没有明确裁定封杀“福建某地”客户的规定属于歧视性条款。
在知乎对这个事件的讨论中,阿里的做法得到了一边倒的叫好,但也有知乎网友指出,阿里B2B平台上对“福建某地”客户的封杀似乎只适用于国际站,而在国内站上,莆田制造的仿冒名牌运动鞋随处可见。这种内外有别的处理,“最大的原因在于风险的考量”——因为国际贸易的假货纠纷容易影响阿里的股价——而非出于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说到道德和责任,接替柳传志担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的马云今天正好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我觉得企业家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一定是跟钱没有关系,跟道德、价值观、社会责任有关系。”
马云这话说得真好,李彦宏听了脸怕不变猪肝。不过,要是能一碗水端平,对国内国外一视同仁,那就更好了。
关于责任感,不仅对阿里,对所有中国企业,甚至大部分中国人,可能都是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话题。
2015年4月,阿里开展了一项名为“中国质造”的活动,活动第一站你猜是在哪?对了,就是莆田。
阿里高管张建峰在发布会上说,“阿里巴巴和莆田市长期以来一直保持沟通甚至“碰撞”。我们知道,所有品牌发展都会经历代加工、自主品牌的转型升级阶段,我们希望这次合作对莆田市当地鞋业带来全新的转型升级、全新的创新。”
当时一伙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在阿里员工和莆田鞋老板的带领下,下车间,走流水线,开座谈会。然后鞋老板们正襟危坐,畅谈企业业绩与转型心得,大家相谈甚欢。完事儿后,天色已晚,很多人去了附近的安福市场,兴高采烈的买了几双价廉物美的高仿鞋
——不带点特产回去,怎么能算到过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