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铅笔里的经济学原理,人类花了200年才明白

只要一篇简单的文章,就能知道在美国谁来负责物资分配,就能了解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这就是伦纳德·里德的《铅笔的故事》。

 |  吴晓波频道

 

1980年,弗里德曼被请到中国,给政府高官上经济课,主讲自由市场和价格理论。

午间,一位即将赴美考察的物资分配部门副部长来问他:

“在美国,谁负责物资分配?”

弗里德曼一脸茫然,感觉上午的课白教了。

其实只要一篇简单的文章,就能知道在美国谁来负责物资分配,就能了解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

这就是伦纳德·里德的《铅笔的故事》。

本期趣商业,为大家献上这篇文章的漫画版。

 

回望计划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给谁都由国家决定——大多数80后、90后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中国已经走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

不过计划经济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在日常生活里,还能时常看到它的影子。比如水、电、气、成品油、特殊药品的定价权,比如计划生育、户籍制度、人才派遣制度……

你的身边还能看到哪些计划经济的产物?可以是实物,可以是制度,可以是观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留言之前,让我们重温一下,弗里德曼对《铅笔的故事》的总结:

★ 成千上万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人是因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活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

★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却没有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对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

★ 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然而,所有这些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如何发生的?亚当·斯密在两百年前就给了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