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相似,常州学校污染事件能否借鉴美国经验?

相似的案件,让人不禁想起60年前,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环境污染伤害事件——拉夫运河(Love Canal)事件。

 |  南都公益观察

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一则新闻《不该建的学校》。爆出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新址后,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经检测,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出污染物。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专家称校区受到的污染与化工厂地块上污染物吻合。

(央视新闻报道)

化工厂老员工举报“地下埋毒”

据了解,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北校区北侧地块上曾存在过三家化工厂,最大的一家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常隆化工),另外两家是长宇化工和华达化工。

在央视采访中,一名在常隆化工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说,在他记载的生产日志上,像克百威、灭多威、异丙威、氰基萘酚这样的都属于剧毒类产品。而厂里职工有时候为了省事,不光将有毒废水直接排出厂外,还将危险废物偷偷埋到了地下,对环境带来了很大隐患。

后来,这几家企业也陆续搬离,当地政府准备在环境修复后将该地块用于商业开发。在一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上,这片地块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几种多环芳烃以及金属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22,699倍,其它的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

这位接受央视采访的老员工还提到:“有一条内河,后来填了,(车间)里面做不了的,就是往里面倒,倒了以后,取出来都是颜色不好,蓝的,这里出来有30米,有篮球场大,藏毒啊。”

常州学校污染报道并非首次

事件经央视爆出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但细心的网友发现,关于常州学校的污染案件,央视新闻并非首家。

今年1月,@澎湃新闻 报道,随后当地@常州日报 辟谣,那里根本没有化工厂。

2月底,@财新网 报道。

3月,@常州环保局在学校周边执法,认为没有臭味。

4月,@央视新闻报道,641人送医,还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

事件为何到今天才引起社会关注,我们不得而知。现如今问题如何解决,是当下普遍关心的。相似的案件,让人不禁想起60年前,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环境污染伤害事件——拉夫运河(Love Canal)事件。

废弃的运河成为工业垃圾场

拉夫运河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纽约州,距离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不远,是在1894年由一位名为威廉·拉夫(William Love)的投资商出资兴建的。由于赶上经济不景气,工程没有完工就不得不废弃了。到了1942年,美国虎克电化学公司(Hooker Electrochemical Company)急需处置生产氯代烃类(chlorinated hydrocarbons)和腐蚀剂的有毒废物,就租用了这条运河作为废物堆放场。从1942年到1950年,高达2.1万吨的化学品,包括苯、林丹杀虫剂、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等大量有毒废物,被存放到运河中,随后虎克公司用水泥将存放场地封闭。

运河的堆放空间完全用尽后,虎克公司在上面建造了一个密封层,既可以防止水进入,又可以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出来,这样堆放场和运河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看起来好像一片正常的土地一样。

埋着有毒物质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小学

在1950年代初期,当地的学校董事会需要建造一个新学校来应付当地迅速增长的儿童人数,他们知道虎克公司正想把拉夫运河资产出手。虎克公司事后坚持声称当时不想将资产卖给学校董事会,并且曾经警告董事会这个地点不适合建学校,但此事后来已无从考证。地产作价一美元卖给了学校董事会。小学被建在堆放场的中心位置,周边土地也被董事会卖给了开发商,随后开发商在原来的运河岸上和周边地区建造了上千座房屋。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了运河顶盖和水泥墙部分受损。

1958年,三个孩子被冒到地表的化学物质灼伤。虎克公司和市政官员收到了正式通告,但当地的公共卫生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被告知发生了更多的污染事件后,虎克公司进行了内部调查,结论是巨大的液体贮存库的泄漏可能难以控制。但虎克公司没有向当地居民通报自己的结论,20年后在作证时,虎克公司承认没有这样做是担心被解读为自己对污染后果负有法律责任。

1978年:受害区居民开始行动

1978年8月5日,拉夫运河居民上街举牌抗议,牌上文字:我们不会呆坐在这里等着被污染物侵蚀。

1978年当地的居民开始组织起来,成立了拉夫运河房产主协会。一些当地居民不断发现有毒物质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冒出,他们发现粘性液体渗进了自己的院子和地下室,房屋中出现了难闻的气味,雨水井出口散发出恶臭。

一位名为麦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的记者帮助当地居民把他们的担忧和痛苦报道给公众,拉夫运河很快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一则头条新闻。政府机关因以往的不作为而陷入难堪境地,纽约州卫生署和美国环保局很快介入进行了调查,发现拉夫运河居住区存在大量有害化学物质,而居住在运河原址附近的妇女流产率也明显偏高。1978年8月2日,纽约州宣布当地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在公众巨大的压力下,1978年8月7日,美国卫生部和纽约州长同意疏散拉夫运河社区的239个家庭,同时开始清理下水道和小沟渠。但是政府拒绝对小区居民全部进行疏散,因为政府担心这样会引起整个纽约西部的恐慌。

此时,大约还有660户家庭居住在这个社区,未能得到疏散的安排。他们继续向联邦当局和卡特总统施压,希望扩大疏散区域。就在此时,贝弗里·培根,一位为纽约州罗斯韦尔公园纪念研究所工作的癌症科学家,同意以非官方的身份义务为当地社区提供服务。设计了一个调查,以研究暴露在化学物质下的若干潜在的现象。通过她的模型分析,培根博士发现:1974年至1978年之间在这里出生的孩子,其中56%有生育缺陷。自从搬进了拉夫运河社区,妇女流产率增加了300%;泌尿系统疾病也增加了300%,而且很多孩子也被感染了。

而纽约州政府卫生局调查的结果是:这个地区居民的出生残障、流产、癌症和基因性疾病比率超高,例如1979年年初该地区17位怀孕妇女当中只有两位正常分娩,而有4位流产,两个死胎,9个新生儿有生理缺陷。这些数字结果触目惊心,纽约卫生局不能再坐视不理了,于1979年2月8日发布了第二道疏散命令,针对对象是孕妇和所有660户家庭两岁以下的孩子。如同第一份疏散命令,第二份命令在未列入疏散计划里的居民中同样也制造了巨大的恐慌。

拉夫运河社区剩下来的居民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给州政府施加压力,让他们有所行动。于是当地居民成立了拉夫运河业主协会。1980年年初,由于长时间未得到疏散,义愤填膺的居民们扣留了美国环保署代表作为人质,要求白宫答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疏散居民,并宣布这里是重灾区。

几天后,居民们终于得到了回应。卡特总统颁布了紧急令,允许联邦政府和纽约州政府为拉夫运河社区660户人家实行整体搬迁。7个月后,1980年10月1日,卡特总统访问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区,颁布了划时代的法令,创立了“超级备用金”。这是有史以来联邦资金第一次被用于清理泄漏的化学物质和有毒垃圾场。

事件直接促使美国相关法律的完善

在事件发生的35年过后,拉夫运河污染事件依旧是美国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在过去的35年,纽约州政府已经花费了4亿多美元处置填埋在运河里的有毒废物。尽管如此,依旧有人声称该地还有大量未被清除的有毒物质。没有迁出拉夫运河社区的那些居民哭诉:“这里每天都有毒素涌上地面。”

虽然虎克电化学公司和纽约政府已经赔偿受害居民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费达30亿美元,但事情并没有结束,控诉方表示当地居民现今仍遭受“新生儿先天缺陷、染色体异常、骨髓异常、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体温异常偏高、皮肤病、行为异常、学习能力缺失以及牙齿脱落”等问题的困扰。

 清理后的拉夫运河(2012年)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s

 

拉夫运河(Love Canal)事件是美国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控制中一个里程碑,在它的刺激下,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CERCLA,又名超级基金法),该法案最重要的条款之一,就是针对责任方建立“严格、连带和具有追溯力”的法律责任,不论潜在责任方是否实际参与或造成了场地污染,也不管污染行为发生时是否合法,潜在责任方都必须为污染负责。这迫使大型企业为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损害和修复承担全责,使得企业界特别是化工产业界深刻认识了自己的环境责任。自《超级基金法》出台以来,美国列在国家优先目录上的364块“毒地”得到治理,有关环境赔偿法规和对已搬迁污染企业“秋后算账”的措施,大大的促进了企业对环保的重视。

反观国内,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问题曝光后,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政府都快速反应表示高度重视。就目前来看,毒害个案必须查清,但更加希望个案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不是随新闻的热度逐渐被淡忘,而是推动政府健全机制,将有毒化学品污染置于全面监管和监督之下,让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经营的化工企业切实认识到自己的环境责任。

· 据蔚蓝地图(微信号:weilanditu)等网络资源综合整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