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姐”王茹远爆亏51%,投研能力遭客户质疑

投资者不向神坛上的人报以过高的期望,自然也不会有因失望带来过高的愤怒与怀疑。毕竟,神坛也是人来搭建的。

 |  前海金融城邮报

近日在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里炸开了锅的前“公募一姐”王茹远,被爆其运营的私募基金大幅亏损,其中亲自操盘的一只基金爆跌倒5毛以下,跌幅超过51.25%。这一跌让原本就脆弱的投资者们绝望中透着愤怒。更要命的是,“一姐”的宏流投资迟迟不披露基金运作情况,就这样,各种讨伐声风生水起,投资者们的愤怒大有水漫金山之势!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有客户4月12日在微博上爆料“一姐”,称其运作的一只名为宏流招财猫港美中概通的基金,在截止今年3月31日之时,亏得只剩下0.4875块钱。客户质疑基金运作不透明,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爆料原文如下:

“宏流基金旗下管理多支产品亏损,其中一姐王茹远亲自操刀的宏流港美中概通基金3月底净值0.4875(2015年4月成立),爆亏51.25%!以“公司不对外披露”为由,一直拒绝向该基金投资人披露产品运作的任何情况,投资者只看着成立以来净值一路狂跌而不知原因(即使是恒生指数单月上涨时,产品净值仍是大跌)。”

有文章质疑,从基金成立日2015年4月15日起,到2016年3月31日,A股沪深300,港股恒生指数的跌幅,与该基金的跌幅相比,都只是小巫见大巫。期间A股沪深300跌幅27.49%,港股恒生跌幅24.62%。如果投资者爆料为真,那“一姐”到底投资了哪些股票,可以亏成这个样子,也确实非常值得让众多投资者心生质疑。但是据宏流投资相关人士称,披露手续正在走流程,希望可以在4月底向客户公布。事件爆出后,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令人更加困惑的是,多家大媒体的报道,微信公众号的转发,以及微博上的一些媒体转发均被删除。这让整个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过既然是私募基金,我们也无从得知具体披露内容。即便4月底宏流投资像投资者公布了相关基金运作,外部人想拿到第一手资料也不容易。这便牵扯到私募基金的本质上来,私募基金本就是私下向特定群体募集的基金,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如此私密的东西,放到公众眼前,必然会有众多信息的不对称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就是“一姐”摊上事了,而且摊上大事了!整个事件发酵的如此之迅速,也是因为“一姐”在公募界攒足了知名度,如今跑到私募界也难逃众人的“法眼”。

熟知公募界的人都知道王茹远的发家史:

  • 2003年-2007年先后在腾讯、TOM工作;
  • 2007年12月至2011年7也就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担任首席分析师;
  • 2011年7月加入宝盈基金管理优选公司,担任核心研究院;
  • 2012件6月30日任宝盈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期间回报达129.9%,资产净值增长达5943.73%;
  • 2014年10月离开公募基金,创办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宏流投资,出任董事长、法人代表。

“一姐”在公募界通过不菲的成绩建立了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在创立自己的公司后,便饱受“人怕出名”后的各种流言。去年就曾盛传王茹远因帮潮汕帮炒股巨亏50亿,而招致砍手之祸。同时,关于“一姐”管理下基金“被清盘”的传言也不绝于耳。去年有消息称,王茹远所管理的大浪潮系列多只基金净值或已跌破0.75元的预警线,频临0.7元的清盘线。为此,“一姐”还在今年1月30日专门发布长朋友圈进行辟谣。

澄清中第三条所述某知名记者对骂,指的是传言王茹远与《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掐架一事。2015年初,水皮发表一篇名为《朗玛信息大玩仙人跳证监会对不起哪三种人》的文章,矛头直指王茹远以及其重仓的股票朗玛信息,称“朗玛信息就是大股东和公司内外勾结、瞒天过海仙人跳”。事出后网上流出王茹远的强烈反击文章,但随后被宏流投资澄清,并非王茹远所写。

然而朗玛信息的事件并未就此结束,今年3月30日,朗玛信息发表公告称,终止2015年3-4月份决议的非公开发行。当时三家定增对象自然有王茹远名下的宏流投资,而如今终止发行后,王茹远的宏流投资也不再入股。这不禁让人重新考虑当时水皮的文章,一切定增只是为了提高股价,把A股作为大股东的提款机进行变现。

这些谣言只是“一姐”面临的质疑的一部分。谣言可以不攻自破,但是“一姐”在公开场合发表的很多言论也被诸多投资者诟病。其权威性不断遭受到质疑。由于“一姐”的专业背景,即学了7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加上5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使其对互联网金融情有独钟。去年年初,王茹远在参加“荣超2015高峰论坛”时便指出,2015年将是互联网投资的元年。她认为,在实体经济不好,社会游离资金又多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将会是绝佳的投资领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泡沫并没有坚持很久就破灭了。网贷平台的各种“黑天鹅”事件给“一姐”的权威抹了黑。

同时,2015年5月,在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王茹远也曾声明,从2014年7月份开始,资金持续进入股市的趋势将会继续,“今年指数创出6124新高一定是迟早的事情”。然而事实总是打脸的,去年A股在6月12日创出7年半新高5178.19点后,便开始一泻千里,多次跌破3500点。最高位离“一姐”的预测谬之千里。

有券商从业人员曾称,公募界大佬在公募基金有强大的投研团队做后盾,再加上基金管理人本身对市场的判断以及丰富的决策经验,其优势会比离开公募团队,自己创立私募基金要明显。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也突出了投研团队在选股上的重要性。“一姐”在公募界业绩风生水起,然而投奔私募后便接连遭遇“滑铁卢”,这让投资者不禁怀疑其团队的投研能力。

事实上遭遇“滑铁卢”的私募并不只是王茹远一家。在经历了2015年的市场的大起大落后,许多私募机构都相继倒下。据统计,截止2015年年底,阳光私募的存活率仅为84.87%,其中运行满三年的私募机构存活率为69.6%。同时,2015年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清盘数为5611只,较2014年整涨了46.42%,而且2015年下半年的基金清盘数量明显高于上半年。王茹远之所以成为舆论中心,也正是因为她承载了太多的光环与期望。

总之,“一姐”以其公募之声望为其私募之运作带来各种资金渠道便利的同时,也承受了很多因私募的不公开性所带来的流言也好,争议也罢。当私募基金被摆到公众眼前之时,也是颇为尴尬的场面。尽管私募基金没有向公众披露细节的义务,但是这种不透明性也是酝酿恐慌与质疑的根源。

近十几年来,金融学界有一门新的学科兴起,并且迅速占领学术界的一席之地,叫做金融行为学(Behavioral Finance)。此学科专门用来解释金融投资领域,尤其是股票市场上的一些无法用金融模型或者已知理论来解释的现象。学科更多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把股票市场当成活的个体去研究。这种学科在中国尤其适用,被神化的私募公募一哥一姐,尽管投研能力再强,也扛不住“人心作祟”。市场存在不理智性,而这种不理智性,终归是来自人的心理。作为投资者,不向神坛上的人报以过高的期望,自然也不会有因失望带来过高的愤怒与怀疑。毕竟,神坛也是人来搭建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微信号:weqian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