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地产众筹如火如荼之际,深圳却率先泼了一盆冷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12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关于停止开展房地产众筹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全市各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停止开展房地产众筹业务,并进行自查自纠和业务清理工作。
深圳楼市暴涨之后,监管层开始着力去杠杆。此前,3月25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就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申明“严禁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表示,此次下发的《通知》属于行业自律文件,是落实3月25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相关通知要求,明确需要停止的企业范围和业务范围,并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时限,进行有效监督。
《通知》明确表示,房地产众筹业务,是指所有与房地产相关的众筹业务,物业形态包括但不仅限于商品房、商铺、厂房、公寓,众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众筹购房、众筹租房。
《通知》还要求,注册地在深圳市的企业,须立即停止所有房地产众筹业务;注册地在外地但有房地产众筹项目在深圳市的,须停止在深圳市的所有房地产众筹项目。此前涉及众筹的企业,已经募集完毕的项目,立即下线并不得继续提供任何服务或收取任何费用。任何企业不得通过更改名称、修改资金用途、转为线下筹集等方式变相继续开展业务,并于即日起7天之内完成业务和技术上的整改,彻底清理线上线下的房地产众筹业务。
众筹,作为互联网思维在改造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诞生以后很快就传导到了房地产行业。2012年末,首个互联网房地产众筹产品在美国诞生,随后便成为中国房地产领域最新颖并值得研究探索的发展模式之一。中国的房地产众筹于2014年兴起,并在2015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经过一年的深入探索和尝试,涌现了一批众筹实践示范案例。
早在去年5月,万科绿地、万通、碧桂园、平安集团等25家企业发起了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在前不久举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峰会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透露:“截至2015年底,我国房地产众筹平台达到20家,共有156个项目实施,累计众筹资金20亿元。”
万通控股董事长、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轮值主席冯仑在上述会议上也对房产众筹寄予厚望,他表示,房产众筹能有效来解决中低收入的住房问题。
但在大势之下,深圳房地产众筹平台却已悄然停止推出“众筹炒楼”项目。位于深圳的国内首家二手房众筹平台“拼房网”客服表示:“目前网上已经没有产品,最近几天有相关文件下来,近期也不会推出产品。”
根据此前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介绍,众筹炒房潜在风险主要有二:一是涉嫌非法集资,存在投资人资金被非法利用风险,易致维权事件;二是涉嫌规避国家有关监管政策,让购买力不足或因限购无法购房者违规购房,加大房价波动情况下的违约概率,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深圳楼市“3·25”新政及4月二手房评估价上调令政策面趋紧,目前深圳楼市已进入降温通道。根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八成中原经理人看空后市,并有七成业主持续下调报价,而从全市各板块报价情况来看,共有95%的板块在下调。
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徐北称,深圳房价太高,要抑制这种民间资本的进入。但他认为,炒房的行为很难制止,炒房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比如此前是有房源就可以募集,现在就要先买下来,再以装修贷等消费类金融形式贷出来。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表示:“其实在通知发布之前,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摸底,包括一些房地产综合平台也进行了沟通,他们已经率先停止了众筹业务,相当于已经先有企业前期践行,对于综合平台企业本身也并没有太多影响。”
据他透露,截至目前,深圳公开注册为众筹炒房的公司有约12家,聚集起来的炒楼资金近8亿元人民币。对于存量资金,曾光在受访时称,要按照合同规定到期退出。该通知自下发即日起开始执行。同时,他也表示:“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房地产众筹业务的停止也不会带来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