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质疑鞍钢集团的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劳动效率难以发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供给严重过剩、需求持续萎靡、企业亏损额连创新高、债务危机重重,乃至减产、裁员、降薪等不济现状,已令鞍钢股份(000898.SZ)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
鞍钢股份在去年的年报中称,“国内外钢铁行业进入了挑战最为严峻、竞争最为惨烈、生存最为艰难的‘冰河期’。”其母公司鞍钢集团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也是国内列河北钢铁、宝钢集团、沙钢集团之后的第四大钢铁商(以粗钢产量计算)。
与上述判断同时出现的,是鞍钢股份自1997年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额。去年该公司亏损45.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并超过2012年40.3亿元的亏损额,刷新亏损纪录。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鞍钢股份的亏损额位列国内上市钢企的第五位。前四位分别为酒钢宏兴(600307.SH)、武钢股份(600005.SH)、重庆钢铁(601005.SH)和马钢股份(600808.SH),前二者分别预亏70亿元和68亿元,后二者分别录得亏损60亿元和48亿元。
鞍钢股份解释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钢材市场价格下滑,矿石、煤炭等原料价格降低幅度相对较低,外部市场因素吞噬盈利空间。鞍钢股份已在公司内部“以超常规措施持续加大降本增效工作力度”,但仍不足以弥补钢价深幅下跌带来的效益损失。
上述“超常规措施”主要包括大力实施沿海物流项目,优化公、铁、海运输方案,增加联运一口价运营方案。去年物流成本同比下降5.5%。
鞍钢股份亦获得了1.28亿元的政府补助,该规模仅次于2011年的1.9亿元,包括5100万元环保奖励资金、3400万元科研补助款、2700万元军工项目拨款以及其他补助1600万。但相比于近46亿元的亏损额,该补助依然“杯水车薪”。
去年鞍钢集团整体亏损77亿元,虽然较2014年的104亿元有所减亏,位列亏损榜第四(前三位为酒钢、包钢和本钢)。鞍钢股份亏损占比达六成,鞍钢集团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攀钢钒钛(000629.SZ)预亏20亿至24亿元,占比约三成。
“实际亏损比这个还要多,”一位接近鞍钢集团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然这种现象在整个钢铁行业普遍存在。”
除钢材产品价格下跌的外部因素外,鞍钢集团的深度亏损亦有内因。
界面新闻记者获取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鞍钢集团的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劳动效率难以发挥。去年该集团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仅为169吨/人·年,远低于大中型企业平均值331吨/人·年;吨钢工资则为339元/吨,远高于均值178元/吨;吨钢管理费用408元/吨,亦大幅高于均值179元/吨。
鞍钢股份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共发出薪酬40.92亿元,高管人均薪酬61万元,全体员工人均11万元。按去年产钢2051万吨计算,鞍钢股份吨钢工资为200元/吨,高于行业均值。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鞍钢集团前董事长张广宁执掌鞍钢期间,“公司的市场经营管理并不好,上下职工和部分领导干部对此都有意见。”
鞍钢集团拥有庞大的非钢产业,包括金融、化工、物流贸易、资源,甚至医疗等多个领域。“面铺得很广,安置了大量人员,却没有一个能做强。在钢铁主业巨亏的背景下,摊到每个员工上的收益当然就上不来。”上述人士称。
去年底,鞍钢集团管理层先后赴新日铁、神户制铁等日本企业考察后,决定与其劳动生产率水平对标,并出台《关于落实鞍钢集团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意见》。到2018年,鞍钢集团用工总量将由16万人减至10万人以内,其中钢铁主业控制在2万人。鞍钢股份目前共约有3.8万人,生产人员占比78%,技术人员占比12%。
鞍钢集团官网微信“鞍钢日报”3月15日发布的消息称,对于劳务用工量大的炼钢产线,鞍钢股份炼钢总厂已制定并实施了《产能激励方案》,“鼓励多劳多得,激励停产产线职工主动找活干”、“采取兼工种作业方式进行内部挖潜,全力压缩外委劳务人员”、“取消全厂保洁清灰、一分厂渣罐喷补等岗位外委人员,减少三分厂脱硫等外委业务,并整合相同或相近项目,优化外委定员”。
鞍钢集团官微称,今年初与去年底相比,该厂对外委托作业人数减少894人,今年前两个月共有418名在岗职工办理居家休息,在岗职工优化比例达到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