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  · 小鲜肉  · 编剧

《传奇大掌柜》收视霸屏,制片人张旸:反鲜肉剧的逆袭

《传奇大掌柜》开播以来深受观众认可,戏里戏外都是一边倒的好评,人艺全明星,地道北京味都是为品质保驾护航。

 |  编剧帮

编剧帮独家专访 斯想/采编 小木匠/责编

一代传奇掌柜的诞生必然要经历挫折坎坷,栾学堂所经历的一切正是印证了那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时间难以调配、一剧两星政策、男一号谷智鑫受伤等挑战下,把25位北京人艺的演员以及6位国话的演员聚集到《传奇大掌柜》,真正的把老北京的韵味呈现出来,在央视八套取得收视破1的佳绩。

在采访与原创、致敬与创作、服装与场景之间亲力亲为,打造良心品质,《传奇大掌柜》开播以来深受观众认可,戏里戏外都是一边倒的好评,人艺全明星,地道北京味都是为品质保驾护航。编剧帮邀请《传奇大掌柜》的编剧兼制片人张旸为我们分享身兼两职的秘诀,并透漏了接下来的创作方向……

一、关于《传奇大掌柜》

在“致敬”与“原创”之间,打造良心品质

编剧帮 该剧导演唐大年曾说“从叙事的基本的框架和思路上看,不妨说这是一部向老舍先生的《茶馆》致敬之作。”我们知道对于创作者来说,致敬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加上您又是本剧的制片人兼编剧,在“致敬”与“再创作”之间,您有哪些心得与体会?

张旸:我在北京人艺剧院看过多次由梁冠华老师主演的老舍先生的《茶馆》,我认为《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经典,是很难超越的一座高山,我们也仅仅是向它致敬而已,如果《传奇大掌柜》和老舍先生的《茶馆》做比较,可能只有民国题材和都是勤行这两点有关,其他方面是很难能够相比较的。《茶馆》的容量三个多小时,《传奇大掌柜》作为一部44集的电视剧,原本的剪辑是47集,通过令也是47集,这中间要扩容太多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和老舍先生的《茶馆》这种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相比,我们仍旧有很大的差距。

任何一部电视剧都有一个劣势,都会遇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集数太长,字数太多,拍摄的时间、耗时太长,如果想做到特别的细致,特别的好看,特别的完美,可能性很小。而影视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所以我对这部剧还是有很多的遗憾。

对于“再创作”的问题,因为这个剧本身就是原创,之前虽然看过黎莹老爷子写的《栾蒲包和丰泽园》的小说,但是没有用到小说里特别多的内容,实事的这部分基本用了百分之二三十。

 

编剧帮 有部分网友是这样评价《传奇大掌柜》的——“故事不拖沓,节奏快,情节强,有一种上瘾的感觉”、“人物关系网略复杂,这么高智商的剧我还得拿个笔画个网状图咧”。那在剧本方面,您是如何做到的? “传奇大掌柜”历史上也是确有此人,创作的时候有进行过史料的考证吗?

张旸:感谢网友对这个剧的认可,我在写这个剧之前确实做了一个图表,结果发现一块黑板根本不够用,因为涉及到的人物实在太多了。有些人物是有名有姓的,有些人物则是杜撰的。

传奇大掌柜栾学堂是1930年创办的丰泽园。

在此之前他是济丰楼的一个小伙计,再之前他是山东逃荒到北京的一个小乞丐,这样的一个人,在老北平摸爬滚打了多年然后创立了自己的这个饭庄品牌——丰泽园,并且最后当上了北平餐饮协会的会长,我认为这样的一个人本身具备传奇性,一个饭店、一个品牌能够流传百年也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关于丰泽园创始人栾学堂史料在网上并不多,我去丰泽园饭店采访,与他同龄同代的这些人早就已经去世了,只有一个老爷子,现在的鲁菜大师,泰斗级人物叫王义均,他是见过栾学堂的,对王义均老爷子我也做了一些采访。

编剧帮 《传奇大掌柜》里您几乎塑造了一个“民国马云”栾学堂(谷智鑫饰),在这之前您还塑造了“怪医文三块”(冯远征饰)。您是如何把今天的热门话题,扔进过去的时代制造“效果”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创作心得吧。

张旸:“民国马云”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但是从现在来看应该还是蛮像的。

其实严格来说,这两部剧有一点点行业剧的痕迹,一个是中医题材,一个是饭庄的勤行的题材,相同的是都在描写传奇的人生。我记得前几年对于中医的热度好像持续到了很长时间,而且有一个特别高的关注度,当时所有的卫视都有一档节目叫“养生堂”,从头到脚说健康,或者其他的名字的栏目,请中医来告诉大家怎么样养生,如何刺激各种穴位等。

所以我就想中医热度这么高,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个神奇的关于中医的一部电视剧。市场对于中医的认可和关注度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阶段,应该趁着这个热度推出一部关于中医题材的电视剧,所以我和编剧牛静先生一拍即合,他家里就有学医的,对于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大家就一起创作了《怪医文三块》,这部剧的收视率非常好,在北京地面台播出时,收视率最高曾达到10.37。

对于《传奇大掌柜》这部剧来讲,我当时所设想的是北京人艺演老北京这样一个点,北京人艺的演员,哪怕是在我们这部剧中戏量比较少的角色,也已经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十年以上,有的甚至是十几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北京的韵味无人能敌,应该是最纯正的老北京的味道。

那么从《传奇大掌柜》本身的故事核心来讲,一个小乞丐,最终成为了北平餐饮协会的会长,本身就是一段传奇,这个传奇对于老百姓来讲,对观众来讲,是特别受欢迎的,所以传奇剧一直都有市场。

而且丰泽园这样的一个品牌,能够延续百年之久,当时被称为“八大楼”之首,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就在想,他的过人之处到底是什么?他对于现代的这种商战,对于现在的商业,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有什么样的启迪?

日本和韩国有特别多的百年企业,特别是德国更加多一些,而且他们都是家族性的企业,受欢迎的,所以传奇剧一直都有市场。比如说“博世”这个品牌。他们究竟秉承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和精神来做一件事,做一个企业,做一个品牌,我想它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讲也是有一定的启迪意义的。

我想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品质,正所谓现在讲的叫良心品质,大家都说《琅琊榜》是一部良心品质的剧,所以观众就会认可,包括现在我们中国所制造和生产的产品,有很多都被老百姓称之为良心产品的,这就是老百姓对于认真做事的一个认可。民国能够流传到现在的这些品牌,其实都可能称之为良心企业,这也是我希望在剧中能够着重体现的。

二、关于合作

在“困难”和“挑战”之间,把人艺群星搬上荧幕

编剧帮 有媒体称《传奇大掌柜》是一部“极具韵味的励志剧”,我们也不难发现该剧根据不同时间、年龄、境遇设计出了近百套服装,再加上人艺演员“群星璀璨”的表演,可谓是“内外兼修”,那您作为制片人在这种“韵味”的把握有哪些独到之处?

张旸:我和导演唐大年是多年的挚友,一起合作了三部电视剧,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他对于民国时期的事和人也非常的清楚,在剧本创作的过程当中,他出了非常多的主意,帮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老北京的剧,民国的剧,之前有很多人做过,比如说《天下第一楼》,我觉得韵味十足,老北京的这些人和事以及韵味,对于普通演员来讲,拿捏起来可能会有一些费力,可能会有些难以掌握和把控。

很多演员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影视圈拍摄电影和电视剧,对于老北京人的服装、造型、包括语言的特质,很难有机会去系统的把握,而北京人艺,常年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包括像《茶馆》、《天下第一楼》、《窝头会馆》、《小井胡同》等剧,任何一个演员对于老北京的这些戏几乎是信手拈来,以及他们对于老北京人的神态,语境的把握都是无人能敌的。

所以我写了这个剧本之后一直特别想和北京人艺合作,我觉得可能也只有北京人艺的演员凑到一起才能够真正的把老北京的韵味体现出来,现在来看,这个目标达到了。

很荣幸把25位北京人艺的演员以及6位国话的演员聚集到一起,所以对于服装和场景的设计,都是我唐大年导演一起亲自监督和制作的。

《传奇大掌柜》在场景部分的搭制上花了很大的心血,在怀柔的中影基地搭了两座楼,全都是一砖一瓦搭起来的,一块一块木料拼起来的,所以大家才能看到现在剧中所展现的质感。

编剧帮 在之前的访谈里您曾说:“要写一个戏,让人艺老中青演员全班底集体上荧屏。”从“创作”和“制作”两方面谈谈要将人艺集体搬上荧屏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旸:恩,是这样的,把人艺的老中青的全体班底搬上荧幕,从编剧创作的角度来说,挑战非常高,因为人艺的演员,对于老北京的戏,民国的戏,是非常专业的,他们演过太多的经典的话剧,比如曹禺先生的、老舍先生的,所以,这个剧本对于他们来说好还是不好,他们一看便知,所以对于一个演员,特别是北京人艺的演员来说,能够吸引全建制的北京人艺的演员来共同出演这样的一部戏,挑战很大。

从制作的角度来说,这部戏是一个群戏,所以能够请到这些人艺的演员,把他们分别的、不同的安插到各个合适的位置。其次人艺每年话剧演出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拍摄的期间也赶上《喜剧的忧伤》《茶馆》的演出,以及任鸣导演其他的一些大戏都正在北京人艺演出,所以时间是非常难以调配的,这多亏了人艺的领导马欣书记,崔宁副院长,包括演员队队长杨立新的大力支持,才能有这部戏的诞生,即便是这样,我们也经常会捉襟见肘,时间难以调配。

男一号谷智鑫在拍摄这个剧之前,在家休整了一年,因为他在拍摄《兵出潼关》的时候,在家休息了一年做复健,医生的嘱咐是这几年不能接戏,但是我们因为希望他能够演男一号栾学堂这个角色,所以杨立新老师就给他打了个电话,谷智鑫听到这部剧汇聚了这么多人艺的演员,大家能够在一起拍一部剧,他非常的兴奋:

“虽然我身体不太好,但是我一定要咬牙坚持,把这部剧接下来。”

所以就在拍摄现场给他弄了一个躺椅,每拍完一场戏他就要马上躺着恢复,否则他坚持不了很长时间,他每天有9个小时的拍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一个病人来讲,特别是腰椎骨病的病人来讲,仍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三、关于政策与个人

在“编剧”和“制片人”之间,秉承创作初衷

编剧帮 听说《传奇大掌柜》是2014年出品,但由于“一剧两星”政策等相关原因直到今年才在央视播出,这过程中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您会如何评价“一剧两星”政策?

张旸:“一剧两星”政策确实给《传奇大掌柜》带来了特别大的打击,2014年,我在普吉岛度假突然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几天基本就没心情玩。

我觉得国家出台的任何政策繁荣初衷一定是希望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只不过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有人会赶上,我就属于赶上的这一波,我想总局当时的期望是荧屏上尽量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让观众看到更多的电视剧。

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就是“一剧四星”变成了“一剧两星”,收益几乎是减半。我想这也给所有的制作者们、出品人们提了个醒,以后这方面的内容还是要多多关注和考虑。

编剧帮 广电总局近期刚刚颁发的“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您是怎么看的?这对自己今后的创作会产生影响么?

张旸:我觉得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任何的事情都有一个边界,这个边界有可能就是由我们的总局来划定,由国家来划定。既然我们无力改变,那就在这个划定的范围之内尽量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就现在的创作环境,或者说影视行业的大的环境来说,已经比过去宽松很多。对于我个人来讲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当然我希望将来能够更加宽松一些,在荧幕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更多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电影。

编剧帮 您有没有考虑过试水网剧,在台网联动这么频繁的情况下,您怎么看待各个传统平台的特点和需求?您觉得电视剧“先走地面再上星”与“直接上星”有什么区别,那种更好一些?

张旸:网剧将来有机会一定会做,我觉得网剧在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之后,和传统的电视剧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传统平台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比如湖南、央视、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和上海,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觉得这样特别好,观众会知道自己去哪个台,找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

地面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大家都成立了平台,我听说成立了联盟,价格也在逐步的提高,这对于制作方来讲都是一件好事。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覆盖面越大越好,至于说是“先走地面再上星”还是“直接上星”,作为出品方来讲,大概还是要看价格。

编剧帮 继“民国马云”之后,你接下来在创作方向上有什么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么?

张旸:民国剧对我来说特别有吸引力,这些年以来,包括之前和牛静先生一块创作的电视剧《怪医文三块》讲的是民国中医德故事,收视率很好。民国这段历史我个人一直特别的喜欢,我觉得那段时间是一个特别好玩的时代,各路人马都汇聚到北平这个地方,所以各个方面的人、事对我来说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我觉得老北京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题材,包括像王府井、东来顺、同升和、瑞蚨祥,这些老品牌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传奇的经历,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把这些剧能够做下去,做成一个系列。

编剧帮 您的作品几乎都是自己兼任编剧和制片人两个职位,谈谈这两个职位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新晋的制片人和编剧您有什么建议?

张旸:编剧兼制片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尽量的完成自己的创作初衷。

经常能够在业内看到这种例子,一个剧播出了以后反响不太好,编剧、导演、制片人、电视台各有一套说辞,编剧兼制片人呢!责任明确,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最大的优势在于掌控力更大,完成度更高,同时也意味着责任感更强,肩上的担子也更重。

对新晋的编剧兼制片人的建议,其实这两个职务能干好一个就很难,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勇气和决心,尽量不要两个一起兼,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

编剧兼制片人张旸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编剧专业毕业,学士学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2005年加盟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任编剧、制片人,2010年成立张旸工作室,创作开发电视剧项目。

主要编剧作品

电影:《河湾村的喜事》《重生》《鸟巢》《堵车》《第一书记》

电视剧:《人是铁饭是钢》《怪医文三块》《传奇大掌柜》

本文为编剧帮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等相关信息。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