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大文娱之后,滴滴要怎样把车载屏变回一门性感生意?

滴滴旗下的粒粒橙传媒有限公司近期正大规模招兵买马,将自制综艺、短剧等内容。

 |  有牛财经

文|有牛财经

九年时间过去,滴滴已经从曾经的创业公司成长为如今的庞然大物。社区团购、共享单车、同城货运……凡是和本地生活有所关联的战场,都逃不过程维的法眼。随着滴滴对多条赛道的渗透,这只超级独角兽的故事越来越好看,其估值也水涨船高。据晚点LatePost报道显示,滴滴的最新估值约在600-800亿美元左右,并且正计划2021年在香港上市。

临近上市,滴滴当然要继续给自家的本地生活帝国添砖加瓦,为此它近来动作频频。据财经杂志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滴滴旗下的粒粒橙传媒有限公司近期正大规模招兵买马,主要招聘职位包括内容运营主编、内容产品运营、平台制片人等。据该名知情人士透露,粒粒橙团队规模目前已扩张至100余人,初期该团队将自制综艺、短剧等内容。

下场做综艺、勾搭郭敬明,滴滴的大文娱帝国何时成型?

相较高调入局社区团购的橙心优选,同样是滴滴旗下“橙字辈”的粒粒橙只能算个小透明。自打它诞生以来,公然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的次数可谓是寥寥无几。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粒粒橙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12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电视剧制作、电子出版物制作、文艺创作、电影发行等。该公司有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法定代表人为王嘉杰。

成立近一个月后,粒粒橙团队交出了他们的首个综艺作品——《出发吧!师傅》。该节目由粒粒橙与灿星文化联合打造,后者曾是《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在综艺领域有丰富经验。滴滴表示,该档节目旨在为网约车、代驾、出租车和顺风车等移动出行平台的师傅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为此还专门设立了“国民师傅”、“头号师傅”、“人气十大司机”等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粒粒橙成立之前,滴滴就已经在综艺节目上有所建树。2019年9月,滴滴联合笑果文化推出自制综艺脱口秀节目《七嘴八舌吐滴滴》。在节目中,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几位服务部经理和由脱口秀演员组成的“乘客代表”队伍登上舞台,以相互吐槽的形式回应了平时乘客、司机对于滴滴的诸多抱怨,例如大数据杀熟、司乘关系紧张等。节目播出后不久,滴滴就在微博上收获了2.4亿热度及7.4万的讨论量。

综合来看,粒粒橙两次在综艺节目上的试水,确实为滴滴的品牌营销做了很大贡献——《七嘴八舌吐滴滴》将平时滴滴存在的一些问题摆上娱乐节目,以低姿态示人的同时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出发吧!师傅》则另辟蹊径请来了司机现身说法,避免了平台对行业做出过多解释可能带来的进一步质疑。

在综艺之外,粒粒橙也曾试着进入电影行业。2020年12月17日,柳青发布了一条关于电影《晴雅集》的微博,表示“非常期待”。随后有好奇的网友查询发现,北京粒粒橙传媒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晴雅集》的联合发行商。

显然,粒粒橙想借此机会在影视发行领域积累经验,为自身正式入局电影行业做好准备。只不过,它这回并没有找好合作对象——受导演郭敬明的不端行为和各种突发因素影响,《晴雅集》上映仅十天左右就被迫下架,粒粒橙的投资也随之打了水漂。

此外,粒粒橙还在近日与抖音、真乐道文化携手出品跨屏微短剧《做梦吧!晶晶》,入局微短剧赛道。据公开消息显示,该剧将在抖音首轮独播,第二轮则由滴滴车载屏承担放送任务。

粒粒橙落地生根的沃土会在哪里?

从《做梦吧!晶晶》能够看出,在内容端的布局或许只是滴滴野心的一小部分——众所周知,再丰富的内容也需要有承载它的平台,以及用户众多的应用场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滴滴似乎想将正蓬勃发展的综艺制作团队,与它手中巨大的可调配运力结合起来。

在宣传《晴雅集》时,柳青也提到了粒粒橙平台未来的落地场景。她表示,粒粒橙作为泛娱乐平台,将会主要集中于出行场景,结合滴滴车载屏网络和App端,沉浸式触达每天路上的千万用户,助力优秀内容宣传与推广。“希望能让路上的时光更加美好。”柳青说。

对于粒粒橙来说,车内环境是一片适于落地生根的沃土。

据滴滴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其国内月活用户已突破4亿人次;柳青此前也曾提到,滴滴在全国每天完成约1亿订单,这意味着全国的滴滴用户“每年会有100亿小时花在车里”。以车载屏为载体,最大限度利用上这100亿小时,进一步挖掘乘客的空余时间,再通过广告等方式创造商业价值——这就是粒粒橙团队未来的任务。

实际上,早在粒粒橙刚诞生时,滴滴就已经开始为其内容全面落地做准备。据界面新闻报道称,2019年11月,上海多家滴滴供应商收到了滴滴的邀请,让他们在滴滴快车前排座椅背后装载一块屏幕。这块屏幕搭载了显示行程、视频娱乐、必吃榜、热门推荐等入口。不过供应商们也表示,滴滴在安装屏幕这件事上遵循自愿原则,并未强制要求。

不过,有知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期滴滴对这方面没给予太多的资源支持。“当时大约只有3个人在做这件事情,硬件由深圳的供应商提供,每块屏幕成本1000元左右。”

随着粒粒橙在内容领域的不断加码,滴滴为其铺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去年11月,滴滴联合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引得业内轰动一时。根据资料,这款“新物种”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定制化设计,前座后置车载大屏自然也不在话下。不过,D1的试运营范围目前还限于长沙,何时推向全国仍是未知数。

车载屏真是门性感的生意吗?

基于自身的庞大运力,以车载屏为载体向客群输出平台的丰富内容,这对于不明究里的投资者而言似乎是个未曾听闻的性感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实际上并不算新——滴滴所描绘的“车载屏上的商业蓝图”,触动传媒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玩过,最终还把自己玩得血本无归。

顾名思义,触动传媒的主营业务是媒体广告。和如今的滴滴一样,触动传媒也曾极力推崇出租车前座的触摸屏,试图将其作为广告的重要媒介。借此概念,触动传媒获得了不少创投机构和个人的青睐,知名影星吕良伟就是它投资者名单中的一员。综合官网公开消息和天眼查信息来看,截至2014年触动传媒共完成5轮融资,金额从数百万美元到人民币1亿元不等。

最初,触动传媒确实没有辜负投资者的期待。据公开消息显示,2008年触动传媒全年广告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2010年,触动传媒成功实现盈利。据官网信息显示,触动传媒拥有互动荧屏数量5万台,产品覆盖范围包含北京、上海、广州等七大城市。

然而,触动传媒的好成绩没能一直保持下去。2016年6月,触动传媒内部屡屡有“公司已经破产”的消息传出,不少员工纷纷跳槽。当年7月,其子公司“上海触屏广告有限公司”宣布将停止经营,终止旗下员工劳务关系。有媒体实地探访后发现,触动传媒原先的办公地点已经人去楼空,而很多出租车上装载的红框小屏也已停止更新服务。

在触动传媒“跑路”前,其车载屏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2年10月,上海一沈姓乘客乘坐出租车时遭遇车祸,头部受创身亡。事后其好友表示,沈先生事发时没有系安全带,而死亡的原因则是头部撞到了副驾驶座椅上的硬质广告屏。此外,还有多名网友反映过自己在司机急刹或是追尾时脸撞广告屏的经历,其中不少人因此而受伤。

同时,触动传媒衰落的年代正值移动互联网概念崛起,手机普及率日渐升高。在车载屏内容并不丰富的情况下,用户显然会优先选择手中能够提供更多娱乐模式的手机,这是触动传媒最终黯然退场的又一大重要因素。

近些年来,尽管国内对于出租车、网约车乘客不系安全带的情况有了较严格的处罚措施,但仍有乘客在乘坐网约车时忽视安全带,甚至有滴滴司机因为提醒乘客系安全带而被乘客打到头破血流的事件发生。滴滴今后若是想推行车载屏,安全带问题是其必须纳入考量的重点。

此外,综合滴滴此前独家推出的节目来看,其自制综艺内容似乎仍局限在品牌营销上,这些案例固然成功,但作为综艺节目来说,题材未免有些单调。同时,粒粒橙制作的影视、综艺节目是否能与占据移动终端的众多丰富应用抢夺客户时间,也值得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