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美容并不是技术含量足够高的行业,主要是由商业模式驱动的,进入门槛也就相对低一些,竞争自然会更激烈一些。
文/王吉伟
今年是O2O领域的多秋之年,虽然也有内部传闻称投资人并非不投O2O项目,只是怕被同行笑话。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合并与整合会是O2O行业的主旋律。只是没想到2016开年的洗牌与整合会从美业O2O开始,显然这对于美业单品O2O企业而言是个噩耗。
前面刚有嘟嘟美甲卖一身空壳给58到家,后面就有传闻称河狸家要收购某美容O2O企业。对于这个传言,伟哥是抱着相信的态度的。为什么?因为到了这个时刻,一方面河狸家有通过收购扩张体量的需求,另一方面美业O2O市场进入整合期,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反正已经没有再低调的理由了,背后还有资本方看着,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河狸家肯定会出手,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无疑。
传闻:河狸家正在密会某美容O2O企业,或将全资收购
嘟嘟美甲被58到到家收完不久,就有传闻说河狸家正在密切和业内某美容O2O企业接触,很有可能会全资收购。河狸家上线于2014年3月,以美甲起家,2015年2月拿到C轮投资5000万美元,发展成为美业O2O全平台,目前手艺人近8000人。河狸家服务延展的思路是与女人相关、美丽相关、中高价位的、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是以,河狸家要收购一家美容O2O企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传言未透露河狸家会与哪家美容O2O企业结缘,不过目前美容O2O企业的情况都不算乐观。为大家所知道的美容总监、美丽来、美道家、小美到家、白鹭美、容么么等项目,融资进程多在天使到A轮之间,融资金额多在几百万到1500万之间。这些项目中,其中之一有可能会向河狸家靠拢。而由线下实体美容院转型而来的百彩嘉与美丽加,应该暂时不会考虑合并。当然,在资本运作的前提下,一切皆有可能。
分析:美业O2O迎来洗牌整合期,单品美业O2O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美容服务业营业总收入将突破40000亿元。而目前的美容行业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用户需求,尤其是85后、90后很难接受美容机构推销式的服务,又有服务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想想一身风雨跑到美容院里舒服完又困又倦还得再回家,有了上门美容,也是极好的。随着懒人经济的流行,年轻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了,大家的消费习惯也在慢慢培养起来。
与此同时,线下美容业发展参差不齐,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规避的。美容产品实际成本不高,而美容机构一口定价,一款价值几十元的产品经过包装可能身价几千元,目前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的问题。对于用户来说,无法真正获悉产品的来源和质量的优劣,而作为服务提供方的美容师,她们为了提成和奖金,不仅提供手艺服务,还要被迫推销,说服客户办卡充值,购买高价产品,而她们的实际收入不高,大部分都返给了店面的老板,与此同时,长期的隐形推销也会影响到用户和美容师的关系。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美容O2O无疑是一个充满想像的巨大市场,而且美容的下单频率和客单价要比美甲高很多,所以对于美业O2O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是为什么除了河狸家之外,还有众多参与者前仆后继进入美容O2O市场,尽管它们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因此,从嘟嘟美甲的倒掉来推断美容O2O企业的前途,随着投资机构对这个领域态度的冷淡,以及越来越多的发展瓶颈,美容O2O企业的洗牌也将到来。这个行业的相关的市场资源正在逐步向大公司靠拢,使得小公司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美甲O2O企业的洗牌只是开始,美容O2O行业的整合会紧随其后,后面或许还有更多的美业上门的单品O2O项目会迎来洗牌与整合。2016年的单品类O2O企业都会向综合性美业O2O企业靠拢,综合性美业O2O企业整合单品O2O企业会成为一大趋势。
结论:上门美容市场大客单价高,收购一家美容O2O企业对河狸家一举多得
总体来说,上门美容的情况在当前略显尴尬,在于虽然有需求但是目前与整体美容市场容量相比并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培养之中。同时也不是技术含量足够高的行业,主要是由商业模式驱动的,进入门槛也就相对低一些,竞争自然会更激烈一些。
尴尬归尴尬,但是正在渐渐养成习惯的用户对上门美容还是很欢迎的。而且未来发展空间极具想像力。且上门美容客单价高自然可以让手艺人拿到更多的收入,技术好的手艺人就更愿意到河狸家,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坏。
通过以上分析,伟哥认为这个河狸家欲收购某家美容O2O企业的传闻,应该是真的。简单的说,通过这个收购,既可以达到进一步增强河狸家美容服务的目的,还可以引入更多手艺人打造一个更大体量的河狸家,而且也可以在2016年开年给资本方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在去年O2O市场动荡不安的时刻,河狸家按兵不动。当前迎来美业O2O的整合洗牌期,河狸家及时出手。足可见,其审时度势之能力。
恩,当然,主要是可以折后买入。
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商业模式评论人,互联网+研究者,互联网唱作人。关注O2O、企业转型、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