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年2月前,个人征信市场将可能迎来继百行征信后的第二家持牌机构。
文|移动支付网 卢华秋
“如果9天前在这里讲,我会说百行是全中国唯一一个有个人征信牌照的公司。不过以后只能讲百行是中国第一个有个人征信牌照的公司。”
12月13日,百行征信总裁郑先炳在2020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会的“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分论坛”上如是表示。
时间回到1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正式受理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朴道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自受理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换言之,在明年2月前,个人征信市场将可能迎来继百行征信后的第二家持牌机构。
根据人行公示信息,朴道征信注册地为北京市朝阳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
股权构成上,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北京金控”)持股35%,为大股东;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京东数科”)持股25%,为第二大股东;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小米”)、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旷视科技”)各持股17.5%,为第三大股东;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则持有剩余5%股份,这是一家由小米金融高管实际控制的企业。
百行征信是中国第一家,在朴道征信牌照落地前仍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公司。它由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共同组建。
与百行征信相比,朴道征信股东数量更少,且全部为公司性质。朴道征信大股东北京金控成立于2018年10月,是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下属独资金融控股企业,旗下控股企业还包括北京融资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持牌机构。
2018年11月,北京金控与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蚂蚁金服(现蚂蚁集团)、苏宁云商集团等机构,被央行作为金控公司模拟监管试点对象。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今年《金控办法》的落地。
人员方面,拟任职朴道征信董监高人员包括董事长赵以邗;董事王磊、程建波、曹子玮、赵立威;监事许凌、徐河军、刘黎、周泽宇。
公开信息显示,赵以邗系人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曾任人行武汉分行副行长,目前负责朴道征信筹建工作。不过从目前人行征信中心官网信息尚未更新,赵以邗的任职信息仍未变更。
与之类似的是,百行征信董事长朱焕启同样来自人行系统,曾在货政司就职,后转至人行大连市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局长。在担任百行征信董事长前,其职位是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汇达资产董事长。
朴道征信董事和监事成员全部来自5家股东:董事王磊为北京金控总经理助理、程建波为京东数科副总裁、曹子玮为小米金融副总裁、赵立威为旷视科技资深副总裁;监事许凌为京东数科副总裁、徐河军为北京金控战略创新部总经理、刘黎为小米金融CTO,同时也是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99%的实际控制人,周泽宇为旷视科技控股孙公司监事。
从现仅有的公开信息来看,朴道征信与百行征信比较类似,均由一个牵头方以及多家公司共同组建,人行背景的董事长都是标配。
郑先炳认为,征信行业有“三弱一强”的特点,即弱竞争性、弱周期性、弱资本约束和强社会属性。
所谓弱竞争性,意味着玩家注定不多,尤其是个人征信领域。在朴道征信牌照落地前,我国符合资质的个人征信机构仅有人行征信以及百行征信,市场化运营的则仅有百行征信。
在较为成熟的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则由Experian(益博睿)、Equifax(艾可非)和Trans Union(全联)三大巨头瓜分。当然,在此之前美国征信市场也经历过了一系列洗牌。
个人征信属于特殊的金融服务子行业,涉及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敏感地带,因此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以及行业监管。
然而弱竞争性不意味着不需要市场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市场对征信系统提出了迫切需求。仅有“人行直营”的个人征信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需求,我们需要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
于是在2015年8月,人行公布了芝麻信用、腾讯征信8家个人征信首批试点名单,即百行征信的8家股东。从上表股东背景不难看出,这8家企业包含了金融、电商、社交、互联网等元素,基本上它们在各自领域里也代表了最高的经营水平。
后来人行对这8家机构在产品模型、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开业评估后,做出“全都不达标”的判断。8家机构无一例外,均无缘个人征信牌照。
人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对此回应表示,“这8家机构都想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在客观上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不利于信息共享;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公布使用,也会存在信息误采误用等问题。另外,这八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
因为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为依托集团导致机构的独立性不够,是8家试点机构的核心问题。
首先在应用上,一些金融机构实验性地对比上述8家机构提交的样本数据和人行征信中心数据,发现其判断结果常常不尽相同。一位银行从业者告诉移动支付网,目前银行参照的个人征信系统还是人行征信,即便普遍被认为是数据质量最好的腾讯、蚂蚁,也无法达到信用评价的要求。
其次在独立性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设立征信机构需满足众多严格的要求,在这样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客户和数据的行业,真正的独立第三方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凭空”出现。要知道,全球征信业务已有200年历史,而中国仅有20年。
由人行指导,一方牵头多方共建的模式似乎成为了一个符合要求路径。从人行征信(政府主导)到百行征信(协会牵头),再到朴道征信(公司牵头),是个人征信机构市场化机制不断加强的过程。我国征信市场局面将形成人行征信中心为主导、少量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的格局。
另一方面,人行征信可以通过与持牌征信公司合作的形式,开展征信战略、业务、技术合作研究,发挥“政府+市场”作用。2020年7月17日,人行征信中心与百行征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人行关于中国征信市场顶层设计,实现差异化发展。
即便在朴道征信落地后,持牌公司也只有两家,弱竞争性仍非常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征信巨头益博睿在今年11月中旬曾宣布剥离该公司在益博睿中国商业信息服务相关公司的股份,并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益博睿在全球运营19个个人征信局和14个商业征信机构,数据涉及全球各地8亿个人和9900万企业。此前,益博睿中国在2018年9月通过人行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而其优势业务即个人征信业务,无法开展。
不过该事情很快得到反转,益博睿大中华区通过官方微信公号发布公告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经营,继续提供企业征信和决策分析业务。据媒体报道,征信有关部门对益博睿表示了挽留。
无论是受理朴道征信牌照申请,还是益博睿“欲走还留”的反转,背景都是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该会议确定了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征信机构准入、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等内容。
在拒绝了8家“产品不好”、“独立性不够”的机构,开放两家“共建型”机构后,面对专业且独立但属外资的征信企业,该开什么灯呢?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今年的外滩金融峰会讲话中表示,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管理,金融体系需改变当下大多数思维习惯,抵押的当铺思想不可能支持未来发展需求,金融靠资产和抵押会走向极端,信用体系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变成财富。
说到征信,许多人都会想到大数据。二者都对数据量要求大,对存储、计算能力要求高,都需要机器算法进行数据挖掘,都要求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等。
但二者也存在许多不同,比如征信通常只包含金融信用相关的数据,主要用于金融、信贷领域,数据需要很强的外部性,征信机构需要超然独立性等等。征信可以说属于大数据范畴,但大数据却不一定是征信。参考这些不同,也就大概可以知道8家试点机构为何全部“挂科”。
8家机构在试点过程中推出过一些产品,最为人知的便是通过大数据收集信息开发的各种评分系统,比如芝麻信用分、腾讯信用分、前海征信好信度、中诚信万象分、考拉征信考拉分等等。这些产品共同特点是依靠其关联集团企业积累的数据,从履约、支付、财富、社交等等方面出发,对个人用户给出的特定分值。
在“不及格”后,芝麻信用和金融机构便不再进行任何形式合作,并开始和金融机构分批解约。2019年底,与最后一批合作金融机构解约后,芝麻信用将不再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转而聚焦在自有的商业闭环提供服务。经过测试后的腾讯信用(由腾讯征信提供的服务)在宣布开启全国公测后不久,便草草下线,转而在微信体系内玩起了微信支付分(由财付通提供的服务)。褪去“征信”标签,回归大数据商业、生活服务领域,是这些试点机构产品的结果。除了蚂蚁、腾讯,其他试点机构因缺乏商业场景,则没有太多个人应用方面的消息。反而一些当初没在试点范围互联网企业玩起了信用分,比如京东、美团、360等。
这样一来,在国内民间的个人信用体系构建尚缺乏统一数据源和计算方法时,“数据孤岛”问题始终无法打破,这些评分都难以反映用户的真实信用情况。“分分”们只是各商业集团生态体系内的分数指标,并非完全意义的个人信用产品。
再来看看已运营近3年的独立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已推出信用报告、反欺诈、个人消费者App、决策分析、定制服务等多个类型产品。成绩方面,根据百行征信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已拓展金融机构超1800家,签约信贷数据共享机构近1000家,收录个人信息主体超1.5亿人,所有征信产品累计使用量突破3亿笔。
对征信机构而言,征信产品一定要全面、种类多样,才能使用户画像更准确,征信机构才能发挥其作用。
但是矛盾的地方在于,数据是各个企业的资产,个人隐私也需要保护,征信的数据采集、加工、使用都有约束。各个机构主体对“信息不出门”原则的遵守越来越强,消费者对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要求也愈发严格。2019年9月,曾有消息表示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多家机构拒绝向百行征信提供个人征信数据。无论消息真伪,这些矛盾显然是存在的。
在满足《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比如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等要求的同时,征信机构还需平衡隐私保护和数据使用、协同处理机构合作等大量工作。
无论是百行征信还是朴道征信,持牌都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