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对于国家安全如此重要,那么它的未来在哪里?
文|3sNews
蚂蚁事件引起的风波逐渐平息,但关于阿里巴巴的讨论仍在深入。
近期国防大学教授戴旭的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戴旭在文中认为,阿里的大数据可能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他认为,阿里的消费数据与数据挖掘能力相结合,能轻而易举地为其用户建立一个细致的个人档案并进行精准的行为预测——阿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简直就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系统。
这可能会为国家安全带来两方面的威胁:
第一,通过大数据挖掘建立起我国要害人员的个人档案。甚至,如果阿里的大数据能以现在的规模再累积30年,将来的国家领导人或许会从其用户中产生。
第二,通过大数据挖掘建立起我国战略资源的流转及节点图。无论战时还是平时,这样一份战略资源的流转及节点图都可用作威胁国家安全的导航图。
戴旭还指出,“马云对数据时代的理解及对数据分享的情有独钟,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来看,当然极富洞见;但若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则可能导致灾难。”
“大数据不仅是阿里的生命线,更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他写道。
阿里对于国家安全如此重要,那么它的未来在哪里?戴旭认为,“如果往前走,阿里的未来只有一条路,就是国有化。”
他在文中透露,国有资本正与阿里洽谈战投。
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上,戴旭的分析自有其道理。对阿里而言,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庞杂,它的影响力、它的价值也正在超越商业领域。
阿里巴巴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人民币1550.59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87.69亿元。
我国31省区近期也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数据,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位居前四位。
以阿里所在的浙江为例,前三季度浙江平均每季度的GDP总量为15275亿元,阿里第三季度的营收超过该数值的1/10。此外,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省区的季度GDP总量,尚还不及阿里的营收规模。
但是阿里最核心的东西不是经济规模,而是其用户规模。
财报显示,今年9月,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上的移动单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8.81亿。如此规模的用户数量,在传统经济领域也只有水电气、通信、交通等可与之相比。但论阿里与用户之间的黏性,这些企业只能望其项背。
互联网的逻辑是在数字世界构建社会生活,流量、用户是一切的基础。用户在网络上越活跃,其数据就越完善,其画像也越精准。
因此,在阿里源源不断获取海量数据的时候,戴旭深深担心数据被不当使用,威胁国家安全。
类似阿里的互联网企业在我国有很多,比如腾讯,它在商业数据上的积累不比阿里逊色。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腾讯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帐户为12.13亿。仅仅微,2019年第一季度其月活人数就达到11.12亿,接近我国人口的80%。
今年11月,有机构按照月活跃用户数量统计了我国前30大APP,其中阿里系有7个(总月活31.28亿),腾讯则多大14个(总月活57.38亿)。
用户数量只是表面,最关键的是互联网企业对用户的影响和调动能力,都极为强大。因此,不仅是数据,互联网企业还有超强的意见导向能力。
说到底,不论电商、社交、出行还是其他,目前互联网企业都是凭借上述两种能力在经营用户资源。
数据规模(包括数据挖掘能力)、用户规模是互联网企业的商业利器,同时也成为公共管理的重大课题。
近些年在美国,分拆大型科技公司的讨论一直很激烈。
今年10月份,美国众议院议员在对全球最大科技公司调查15个月后表示,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行使并滥用了它们的垄断权。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状况,议员们建议通过重组此类公司来恢复竞争,支持机构监管市场集中度,并为这些公司收购初创企业设置门槛。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Facebook系列应用(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 Messenger)的月活人数为32.1亿。
32亿是什么概念?欧洲与美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11亿左右。
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对Facebook、亚马逊、谷歌和苹果进行反垄断调查,并开出巨额罚单。在数据安全、国家安全面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互联网巨头说“NO”。
今年双11的前一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同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有 27 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包括:
阿里巴巴、百度、贝贝网、贝壳找房、滴滴、多点、饿了么、国美在线、京东、快手、美团、蘑菇街、拼多多、奇虎360、搜狗、苏宁、腾讯、同程、58同城、微店、唯品会、新浪微博、小红书、携程、兴盛优选、云集网、字节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