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轻人,在父母的打击教育下长大

父母的期待与年轻人的生活,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

 |  镜观台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文|燃财经  曹杨 冯晓亭 薛亚萍 杜晓玲 朱晓宇 郭一梦 侯燕婷

编辑|杨洁

近日,褚时健的独子褚一斌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父亲时表示,自己的父亲这一辈子就夸过自己一次。随后,“为什么中国父母总喜欢打击式教育”这个话题上了热搜。

“小时候我爸基本没夸过我”、“不仅没夸过,还总是拿亲戚朋友小孩跟我对比”、“我即使演讲比赛全校第一,即使英语考出年级最高分,我爸都有词来埋汰我、损我,我现在40岁了,也没听他说过一句好话!”、“自卑就是这么来了”……在微博话题下面,充满了类似的评论。

“打击式教育”似乎是很多中国父母的教育习惯。一位网友表示,成长还是需要鼓励的,”我现在看到被家长打骂的孩子都会莫名揪心,这种教育真的是一言难尽。”

但在很多父母的眼里,不管是严厉的言辞打击还是“棒打”,好像都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在知乎“从小被父母打击的孩子,长大会变成什么样”这个问题下,网友们的讨论也很热烈。一位知乎网友表示,因为从小被父母打击,长大后自己变得自卑与内向,朋友圈很小,还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即使是他人的过错,自己也会内疚很久。

所谓的“打击式教育”,无非是父母们想通过自己的敲打,来帮助孩子成材,进而拥有“更好的人生”,这背后体现了父母们对“玉不琢不成器”这个教育观的高度认同,更多还是“精英教育”理念的体现,这些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获得社会规范中“被人认可”的成功。

但是这些父母在严格要求、言辞激烈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他们坚信着“骄傲使人落后”、“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理念,却忘记了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各种技能,还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成长的经历。这其中,有人一直是在“别人家孩子比你优秀多了”的阴影下成长起来,也有人在父母“只有考上第一才是最好”的打击和督促下实现了财富自由,却始终无法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从而奉行不婚主义;有人在父母的要求下,从小到大写下了一张张人生的“保证书”;也有人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择友条件太过苛刻而被迫留级;甚至有人在父母的“你自己是什么条件”的打击下匆忙迈入婚姻,而最终离婚收场。

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研究表明,对孩子进行打击式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孩子保持一颗谦虚进取的心,不会在小小的成就下自我迷失;但一旦使用过度,也能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不许交“坏”朋友,我曾被强制留级

方圈 | 26岁 室内设计师

作为家中独子,自小我父母对我的要求就特别高,他们甚至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我只需要服从他们即可。他们一贯奉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论,所以我要与谁成为朋友都得听他们的。

但他们眼光极高,在他们眼中适合与我成为朋友的人,实际上微乎其微。因此,我自然也没有多少朋友,在上初中前我一个能谈心的朋友都没有。

在我小升初的那个暑假,全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原因从A市来到了B市,新环境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除了我父母我没有认识的第三个人,连当地方言我也听得一知半解。越是这样,我越渴望结交新朋友。

我初中就读的学校是寄宿式,一间宿舍住6个人。我和舍友在校期间,上课、吃饭、睡觉时都形影不离。他们都是当地人,可考虑到我听不懂方言原因,只要我在场,他们谈话都会自动切换为普通话模式。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铁”。

图 / unsplash

初二那年,我家搬了新居,征求过父母同意后,我特意邀请了宿舍的小伙伴们一起外出吃饭。可显然,我父母对我的朋友第一印象并不好。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是个周五,吃完饭回到家后,我母亲立马黑下脸要求我不许再和他们来往,她给出的理由至今也让我疑惑不解:“酒店里明明有沙发,还将书包都放地上,没家教。”

当晚我与我父母吵得面红耳赤,我觉得他们不讲道理,可是我父母油盐不进,就是觉得他们不好,而我会被他们带坏。

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欢而散。但从那天后,我就成为了一名“半寄宿生”,也就是说,我中午在学校午休,晚上下晚修后我父母便来接我回家。我知道这是因为父母不希望我与他们过多接触,但我以为做到这样,事情也就算告一段落了,可没想到还有后续。

初三开学那天早上,我被告知需要“重读初二”。我也是事后才知道,原则上初三降级初二是不被允许的,但我父母以我“精神状态不佳”为由让医院出具了休学证明,也就是我还在上初二的时候,我就已经“被”休学在家了。

那天,我死活不肯去学校,我父亲气得抡起皮带要抽我,我依旧不从。最后是我父亲请来了我年迈的奶奶“求”我,我才去上了学。不过实际上初二与初三所在的教学楼紧挨着,我们课间还常常“厮混”在一块,显然这并非我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我父母见打骂对我来说毫不管用,他们便私底下去到初三教学楼找我的朋友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同他们说:“你们初三学业压力大,方圈不懂事叨扰你们了。下次他再来找你们,你们不理他就好。”

我父母就是这样,希望我身边有什么人,都要在他们的掌控之内。但他们也没有料到,这只能是表面上奏效罢了。他们终究不能掌握所有的一切。不知不觉,距离我的初中时期,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但是我和这些朋友们,实际上从没有断绝过联系,而且关系也一如既往地亲密。

我现在已经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不久前,我和这些在老家的朋友们还约定,要在明年1月1日一起找个折中的城市见面,想来我也快一年没与他们见面了。而实际上,我也快一年,没有回过家了。

不是第一名,就没有什么用

Deven | 34岁公司创始人

清华毕业、本硕连读,财富自由、父母健在,我在33岁的年纪就拥有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努力不来的成就,但是,这些却是我用一生的幸福换来的。

我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医生,他们做事严谨、要求严格,从记事开始,我的人生就只负责学习这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不允许我过问。但凡我“不听话”,他们就会用语言暴力或者家庭冷暴力要求我改正。

在这种家教下,我只有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我的成绩都名列全校前三。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够满意,因为在他们眼里,除了第一名,其他都没用。“人们只记得世界冠军,不会记得第二名,第三名”,这就是我接受到的教育。所以只要我考试时拿到第一以外的名次,回到家以后,我跟他们说话都会遭受到语言冷暴力,或者直接无视。

我很少感受过温暖,长年累月的性格压抑,让我形成了性格缺陷——胆小懦弱且不善与人打交道,这样的性格也让我在生活上吃过很多亏。

升高三那年,同年级有几个因为跟清华、中科大差几分而落选的复读生,我面临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毕竟人家也是学霸,又读过一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被甩出了全校前三名之外。当天晚上回去,我被父母骂是”废物“,被锁在家门外罚站。湖北的冬天很冷,那天我在寒风中站了整整六个小时,直到冻趴下,我才被抬进屋。也是因为这次经历,我患上了关节炎,现在每到冬天我的膝关节处就开始疼。

而我妈根本不会关心这些危及不了生命的病。她为了督促我学习,干脆辞掉了工作,给我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学习计划,目标就是清华。高三那年,我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除了学习就是补习班。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清华:只有考上这所中国最高学府,我才能逃离这座城市,逃离他们。

2004年,我不负所望,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双手颤抖了一天,不仅因为多年的努力终于有结果,更因为我得到了一张自由通行证。

读本科那几年,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快乐。我在自由的城市,自由地呼吸。临毕业前,我跟女友一起拿到了美国名校的offer,打算一起去留学,但是一切美梦,都在被我妈叫停那刻结束。我妈认为,我就读本校的硕士学历就足够用了,不需要浪费钱跑到国外。她怕我恋爱分心,索性直接来到北京租房住,看着我上学。

我和女友分手了,留在了国内。硕士毕业后,我和清华校友合伙创立了一家公司,几年后公司被收购,我也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我陆陆续续投资过十几家公司,其中有一家已经成功上市,两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这些丰厚的回报让我实现了财富自由。

在父母的严厉教导下,尽管没有出国留学,我也在一步步走向成功,父母也在北京的大房子里安享晚年。虽然现在我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依旧孑然一身。我不相信婚姻,更不敢生孩子,哪怕父母逼迫我说,代孕也要生出个孩子来,我都没有妥协。

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父母用来实现跨越阶级的工具,是他们炫耀的资本,他们从来没有在乎过我想要什么,我害怕这种局面延续到我的下一代。

我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疯狂的青春,只有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补习班。小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父母怀里撒娇,我甚至在想,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跟我的不一样。18岁以前,我甚至没有一位朋友。

回顾过往,我真的觉得,以前全都白活了,如果重来,我会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可是这些他们都不会懂。这个世界上,就连父母的爱也都是有条件的,曾经那些失去的快乐,除了自己,又有谁真正在乎呢?

墙上一边是奖状,一边是保证书

陈禾 | 30岁 新媒体运营

“我陈禾保证,如果考不上初中,就去工厂上班。”

在我家客厅的白色墙壁上,一张张黄色奖状的旁边,是一张张白底黑字书写的保证书,在右下角的名字处,还用印泥按上了自己的拇指印,显得格格不入。这些保证书,伴随着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上大学。

这些被母亲逼着写下的保证书,和我大姐有关。

我的大姐初中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只够上我们当地一所”不入流“的高中。这在一个小县城里,也就意味着没有前途。为此,当时我奶奶提出不让大姐上学了,直接去工作。我母亲坚决拒绝了,去借了一笔钱,交钱送大姐去了一所还不错的高中。

从此,母亲开始了对我和弟弟魔鬼式的教育:不准看电视;放学必须先写作业,否则不准出去玩;放假必须经过她批准才能出去玩,时间也有严格限制。除此之外,还要写一张保证书,作为对母亲的“承诺”: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就别想再去上学了。

图 / unsplash

那时候,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是:你看前街王家的二儿子,学习不好初中也不上了,直接去工地搬砖了,你要是和他一样考不上,就不用上学了,我不会再给你们掏钱让你们上学了。

在我小学时,有一年我的暑假作业写得非常潦草,一天晚上,母亲检查作业时看见了非常生气,直接把我整个作业本撕碎了。我一边挨骂,一边哭着熬夜又重新写了一本暑假作业。第二天去学校时,作业本变得有点厚,纸张变得非常脆,上面一坨一坨的印迹,是我风干的泪渍。

初中时,我有一次没有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只拿到了一张“最爱阅读奖”,回到家里我不仅要面对母亲的质问,还要晚上跪在客厅里,对着墙上自己写下的保证书反思。清冷的月光照进客厅,静悄悄的夜晚里,我曾以为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未来。

我们不是生活在城市里,我那时是真的害怕他们说不供我读书,那就真的不让我上学了。我那时不相信他们是吓唬我,因为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很多曾经的同学不再上学了;后来我考上高中了,也偶尔能听说哪个同学又出去务工了。所以我上高中时,也非常自觉地主动写下了三年之后的目标:我陈禾保证,必须考上大学。

当然,我上了大学。虽然那时很辛苦,但现在其实我还是感激母亲的。我母亲也说,她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督促我们姐弟几个都成功考了出去。

我永远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陈茹 | 24岁 自由职业者

今天我妈又打电话来了。“喂,姑娘,最近我们单位同事家孩子已经快要准备结婚了,你什么时候处对象呀?她男朋友特别优秀,对她姑娘还特别好。"又是个新的比较对象,而我只能回答:“她这么优秀啊,厉害厉害。”

从小到大,无论上学、谈恋爱、工作,我都比不上妈妈嘴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学开始,我就特别讨厌跟着妈妈去见她的同事。因为总会知道,对方的孩子最近得了奖状,或者期末考试全年级前十......回家后,这些“别人家的孩子”一定又经常出现在我的耳边。

学习上的比较,我姑且把这当作是中国家长典型的激励式教育。我学着不去抱怨,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我有在进步,妈妈,我一定会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的。"

可这种情况,并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而减少。高中的时候,会比较你家孩子去了哪一所重点高中,是统招生还是自费生。不凑巧的是,我就差了5分,就自费上了重点高中。我只有加倍的学习、登上班级前十,用模拟考620分的成绩、考上一本大学等等来让妈妈满意。

图/电视剧《小欢喜》

上了大学后,我以为这下能自由了,没想到我依旧没有逃离“别人家的孩子”的魔咒。专业的选择、四六级的成绩、社团活动的参加、朋友的好坏、未来就业情况的抉择,这些又成为母亲朋友圈里的谈资。

“我们同事家孩子是班长,跟老师关系也都特别好,导师想让她留校,还带她做项目,交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也特别优秀,拿了个什么国家的奖.......”我面带微笑地认真听完妈妈的讲话,简单地问候了一下,就挂断了,本来准备分享给她的我在校园舞蹈比赛中获奖的喜悦,也在这一刻消失了。

渐渐地,我不再和她分享我的生活。因为我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只会比我做得更好。

大学毕业,我没有选择考研,而是选择北漂。可城市的选择、工作环境也成为了他们的比较对象。谁家的孩子去了深圳,在腾讯做软件年薪80万元;谁在上海的国企,工作特别稳定;谁家在北京准备买房了......

我受够了。或许在我妈看来,她只想激励我,也想通过这些来了解我的近况,但她却忽略了我也多想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获得她的全部正面关注。

父母吵架,影响了我对婚姻的态度

刘瑶|28岁 行政前台

那不是一次性的争吵,而是持续的凌迟般的折磨。

从我记事儿起,我的父母就一直在吵架,甚至动粗,有时候阵势大得把邻居都引来围观。

妈妈是远嫁过来的,他们在西安这个城市奋斗也有十几年了,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日子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我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就是他们无止境的争吵。我很无助,没有人能和我一起站出来劝合,家里亲戚都在老家,弟弟小,就算站出来也不能说什么。

我上初二那年,有次半夜,被父母的争吵声惊醒了。我赶忙推开我房间的门,发现妈妈在洗手间哭泣,爸爸使劲敲门,嘴上不停的骂骂咧咧,妈妈却不开门。每次这种时候我都特别心疼妈妈。

爸爸在歇斯底里地发泄,妈妈在哭着控诉。我已经记不清楚他们是因为什么争吵了,反正每次他们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怒不可遏,一个分歧发生,他们争论的焦点却不是这件事本身的对错,而是对方说不对就不行。然后再翻出以前对方做错的事来反驳,越扯越远,无穷无尽。

我那天整晚都失眠,一闭上眼就彷佛听到爸爸的骂声,看到妈妈的眼泪。我眼泪不争气地流个不停,枕头被打湿了,我就把它翻个身;一晚上我的手都攥得紧紧的,满是汗。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没有洗脸就跑去上学了,不敢去惊动他们,因为每次我去劝说都会遭到一顿痛骂,爸爸会骂我偏袒妈妈,骂我作为女儿没有两边劝和。他们根本不需要我理性的分析,只是把情绪发泄给我。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童年,每隔一两个月,可能会发生好几次。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心理中,认为现在家里的情况都是我的错,是我不该来到这个世上。

直到现在,我27岁了,每次放假回家,面临的还是这样的状况,他们还每次都把我拉出来给他们做评判。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但仍然不敢不回家,总想着如果我在场,家里的气氛应该会缓和一点。

但我发现,我自己也出了问题。我现在听不了别人大声说话,神经极度敏感。别人说话时音量一提高,我就下意识地想要躲起来,脑子里全是我父母吵架的情景。我性格敏感,交朋友,尤其是异性朋友时,全身都会不自在。我觉得一个人生活更好,家庭并不能让我产生安全感。

我一直在相信爱情和怀疑爱情之间游走久了。我也缺乏自信,和人交往时,总是刻意表现出所有快乐的一面,隐藏所有不快乐的一面。在我打出来这些字的时候,我是真的有些心疼自己。

让我足够愧疚,活成母亲想要的样子

小方 | 27岁 文案策划

作为长女,家里第一个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离开母亲的孩子就是我。

2017年夏天,我开始上班,我的母亲也开始变得奇怪。她会在朋友圈转发“山羊反哺”之类的文章和视频,这些内容都有一种类似于《弟子规》的“孝道”观念,仿佛暗示我要记得尽孝。

那年9月,父亲生日那天,她打电话给我,很生气地问我是不是忘记了这件事,为什么连个电话都不打,而那个时候是我的上班时间。

我刚毕业那年,工资不多,就跟母亲说好等工资高一点再补贴家用。然而,我回家过年时,家里有人来做客,她就跟不同的人说,我毕业半年了,除了过年,没有给过家里一分钱。后来,我妹妹告诉我,母亲讲给她,我们村子里有个女孩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月薪4000元,每个月都给家里2000元。我懂了。之后,我每个月都给父母打钱,而且要比村里她知道的孩子们给的都多才行。

孩子们终究要一个个离开家,尤其是我的老家经济落后,根本无法立足。当妹妹大学毕业,弟弟去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母亲的情绪更加复杂。

每次给我们打电话,母亲都要讲她自己的各种不幸,让人听完觉得她简直无法生活下去。她会说自己腰经常疼,晚上睡不着觉,但我们叫她去看医生,她就拒绝,说不必花这个钱;她会说自己中午正在吃昨晚的剩饭剩菜,自己一个人都不想做饭了;她还会每次都埋怨我爸,说他工作不认真,或者去赌博,以及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太少等等。

曾经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逛街,她告诉我,有个女孩买了一件2万元的衣服给她妈,我说我自己都买不起2万元的衣服,她竟然回答说:“就算你自己穿不起,有钱也要先买给妈妈穿啊。”

图/ 《安家》

去年国庆回家,我们开车出去玩,本可以说是比较享受的短途旅程。但在路上,母亲开始说一件事。这件事情她提过,但平日里我就是听听,不太当真,那就是,她希望我和妹妹出钱在城里给他们买一套房。她说,全款40万元就可以买一套小产权房,但我认为,小产权房没有保障,但短时间内,按照我家的情况,要买房还比较困难。

在车上再次谈这件事时,我突然就顺口问了一句:“要是买了这套房,以后也是我们三个孩子继承吧。”她却觉得不可思议:“当然是给弟弟啊,女儿嫁出去哪还有继承权,姐姐们给弟弟买房也天经地义。”这显然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我就争辩了几句,她却突然情绪爆发,吵着直接去开车撞死算了。

我坐在车上,突然就失语了。当时车外阳光明媚,但我的心一下子凉了。

这些事情都切切实实地影响了我的情绪和对家庭的感情。我买不起房子,也没有2万元的衣服,但我的心里时时感到对母亲愧疚,仿佛我没有让她获得最大的幸福,这是我的过错。

“我妈挺满意的,那就结婚好了”

雪芙 | 30岁 某制造业企业中层

我的表哥差不多比我大10岁,在我的记忆中,表哥在所谓适婚的年龄段里,一直都在相亲。

用表哥自己的话来说,他并不着急结婚,每次相亲都不太情愿,但是不去又不行,毕竟介绍人都是长辈们,都是一片心意。

那段时间,我每次去表哥家里,都能听见他妈妈在说他:“这个我觉得很合适啊,配你绰绰有余了”,“这样你都看不上,你还想找个什么样儿的?”等一系列妈妈们都会说出口的话,或者指摘他,“你自己条件有多好?你学习成绩好么,学历高么?你赚了大钱么?对别人还有什么资格去挑剔?”

实际上,在我看来,表哥参加工作时学历并不算高,但赶上了好时候,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之后自己通过努力自考了本科,还读了研。他虽然不是那种“高富帅”,但综合实力也不算低了。每次听到这些话,看看表哥的表情,都觉得很无奈。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概一两年,突然有一天,听表哥对我们说,他要结婚了,嫂子是他妈妈亲自给介绍的。在送婚礼请柬的聚餐中,我们开玩笑地问表哥:之前相亲相了这么多次你谁都没看上,嫂子是哪方面吸引你了?

结果,表哥的回答让当时还在大学时代、对婚姻充满憧憬的我大跌眼镜。他说:“我妈挺满意的,她觉得我俩很合适,让我别再挑了,我别把自己看的太高,再挑就连这样的都找不到了。既然如此,那我就结婚吧。”

后来我才知道,表哥表嫂的婚姻,就是源于双方的妈妈在小区里一次遛弯时的偶遇,讨论起彼此家里都有个未婚的“大龄剩男(剩女)”,简单了解之后,一拍即合,就这样成了。

表哥和表嫂从认识到正式结婚,也就不到半年,我记得更清楚的是,直到举办婚礼前一天的晚上,他们都还因为各种观念不合而吵架。

图 / unsplash

当然,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结婚后两年左右,他们就离婚了,当时他们的孩子才几个月大。在离婚前,他们已经几乎每天都在吵架。

离婚后,孩子一直由表哥的妈妈在带,我也经常在家庭聚会的时候听到她哀叹孙女的可怜,从小没有妈妈,“当初我要是不那么逼着她爸结婚也不会这样了”。

也是在那时候我才了解到,表哥之前有过一个谈了挺多年、感情也很好的女朋友,但因为他妈妈觉得女方家境一般就一直不同意。表哥也坚持过,不过后来还是在自己母亲绝食的逼迫下妥协了。

表哥又回到了之前未婚时的情况,面临着亲戚朋友不断给介绍相亲对象。但表哥说,他不会再结婚了,自己过也挺好,努力工作,尽全力照顾孩子和妈妈。

*应受访者要求,方圈、Deven、刘瑶、雪芙、陈茹、小方、陈禾为化名。

你怎么看待中国家长的“打击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