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中国区总裁高竑:智能座舱是噱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上海正大广场是极星在中国开的第13家极星空间,到年底将会开业15家。

 |  李文博LWB
图片来源:极星

图片来源:极星

记者 | 李文博

2020年11月27日对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新玩家极星来说,是个重要的的日子。

这一天,这家北欧电动汽车制造商位于上海浦东正大广场的第二家极星空间正式开门迎客。与之同期与上海用户见面的,还有极星布局电动汽车2.0时代的前瞻性车型——Precept和内森·福肖(Nathan Forshaw)——极星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兼极星亚太区APEC负责人。

作为一家瑞典研发设计,中国生产制造的汽车品牌,极星提供了一种汽车新四化时代语境下“在中国,为全球”的新视野与框架。极星中国区总裁高竑认为,极星的属性很“独特”。

“极星是中国的,”高竑说,“也是世界的。”

和组合元素一样“独特”的,是极星具有生命流动力的城市展厅。它也是北欧极简主义思路的门徒。

设计灵感来自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以及教堂的室内设计元素,品牌挚友吉娜·爱丽丝给出的第一观感是“令人情绪宁静”。

高竑同意了这种说法,并扩充道,“极星空间是品牌和产品体验中心,为粉丝和车主提供试乘试驾的机会。有趣的是,一旦在线下确定价格与配置,只需扫描二维码就直接与APP进行连接。”

上海正大广场是极星在中国开的第13家极星空间,到年底将会开业15家。在选址上,极星的原则很朴素——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商场。“周围有没有竞争对手的门店我们不关心”,高竑说,“极星只关心地方够不够好。”

和选址同样朴实而直给的,还要极星的直销商业模式:客户通过APP订单,全国统一价格。

这是中外造车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和威马娴熟运用的销售模式,传统车厂,如别克,也针对旗下新能源车型展开了尝试。

极星中国区总裁高竑

“投资人或极星空间,没有任何必要与可能去给客户提供不同的价格,”高竑说,“解除了客户比价、询价甚至于担忧的痛点。经销商也无需承担库存压力。”

作为电动汽车赛道的“新玩家”,极星没有将竞争的枪口对准市场上的新势力,而是选择直接挑战传统的奔驰、宝马和奥迪这样的高档品牌。

“我们是一个很酷的品牌,”高竑说,“与新势力不一样,与沃尔沃定位也不一样,我们青出于蓝胜于蓝。”

“首批车主中有许多沃尔沃原有用户转化,这不是巧合是必然,”高竑说,“但将来极星的车主绝不局限于前沃尔沃车主,自己圈子里挖来挖去没有意思,极星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在展示空间和消费人群画像明晰的前提下,极星还有两个课题需要厘清。

第一,智能电动汽车2.0时代的主战场是“软件”,即“软件定义汽车”。对此,高竑认为目前极星2的软件水平足以应对市场需求,Precept是面向下个竞争标靶的答案。

“目前极星跟沃尔沃和吉利控股集团,在软件上是资源整合。技术是共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搞自己一套,这个不合算,也没有必要。”高竑说。

他同时对“智能座舱”表达了看法,“现在智能座舱概念是个噱头,大部分做电动车的和做智能化的企业,都能实现的所谓的智能座舱。极星的标准是安全和便利,极星的智能化,可以控制温度,控制座椅加热。但绝不让你动车里的任何一个硬件,开门、开窗、动座椅,绝不会动,是有原则的。”

从2017年发布极星1,到2019年的纯电车型极星2,再到2020年的前瞻概念车Precept,极星的名字,在电动汽车消费者圈层中,渐渐成长为硬通货。人们开始对它的先锋精神有了具象化概念,对它的高性能有了实地性体会,对它的可持续性理念有了灵魂层面的认同。

现在,我们无法预估“年轻”的极星到底能达成何种成就,但就像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在《鞋狗》中写的那样:“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