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中信大案会对票据市场规模造成什么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农行票据风险的暴露或将加速票据冲信贷规模现象的退出。

 |  互金玛奇朵

中国银行业的票据业务丑闻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中国农业银行39亿票据诈骗案公告已立案侦查后,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又被曝出超过9亿元的票据案。中信银行28日晚间回应称,经核查,涉及资金达9.69亿元人民币。

中信银行表示,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已冻结相应资金和相关资产。该行还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资金追查工作,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

据了解,2015年5月至7月,有犯罪嫌疑人伙同中信银行工作人员,利用伪造的银行存款单等文件,以虚假的质押担保方式在银行办理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在获取银行承兑汇票后进行贴现。并称,该案去年第四季度因股市下跌而暴露出来。

有消息称,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票据业务进行风险管控,防止出现和扩大融资风险。

有资深律师分析,在农行案中,北分工作人员涉嫌国有公司、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而某重庆票据中介非法获取票据,利用票据与其他银行进行回购贴现交易,并利用交易所得购买股票的行为涉嫌骗取票据承兑罪。而在中信银行票据案中,更可能是按伪造金融票证罪处理。

在市场对于票据风险的担忧下,票据贴现利率大幅走高。

票据风险事件频发

在这两起风险性事件曝光之前的2015年12月底,银监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的文件,对2015年上半年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一家大型票据业务互联网金融平台人士分析,实际上只要按照银行已有的重要凭证、资产出入库的有关合规制度严格执行,银行已交易资产就不会出现被二次交易的情况。“农行此事是一个管理案件,不是资产信用案件。”该人士认为。

从按流传出的消息来看,农行票据违规事件问题主要出在票据保管环节,属于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

银票具有银行信用背书,本属于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但作为实体票据的银票在转让交接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银票市场的贴现、转贴现情况没有统一的登记记录,信息散落在各个交易主体,这些都可能会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交易经办人员有机可乘,出现多次流转。除此之外,纸质票在流通过程中还可能被损毁、被克隆,乃至造假,导致难以如期兑付,由此也会引发风险事件。

对于这两例风险性事件对票据业务的影响,匿名人士认为,由于不涉及资产本身的问题,事件对票据收益直接的影响比较小。但由此可能引起有关监管层对整个票据市场参与者、交易流程等层面的大检查,从而引起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理财用户收益的波动。

“如果监管较严,市场波动会导致贴现率升高,投资用户的收益会下调,至于下调多少目前并没有直接体现。”他表示。

8000亿元票据冲信贷规模将减少

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5年流动性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仍然有55%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未贴现票据。这不仅反映了银行表内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需求有限,还意味着有大量票据游离在银行表外,也就催生了负责撮合、加快流转的票据中介。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农行票据风险的暴露或将加速票据冲信贷规模现象的退出。而且,监管机构对此也已经高度重视,票据冲贷款现象已被银监会关注,预期2016年票据占信贷规模将减少8000亿元。

P2P做票据安全吗

目前有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将票据作为安全性较高的资产,近期的风险性事件所暴露的问题仅是个案吗?票据真的安全吗?

案件中的票据是否可能通过P2P平台进行贴现?对此问题,周治翰认为,涉案的票据产品应该不会流入P2P平台。“银票的正常变现通道是银行贴现,成本较低,对于P2P没有获利空间。”他解释,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承兑,比较安全,因此贴现率、再贴现率一般都会低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多数情况下不太匹配P2P的收益率区间”。

一般而言,在票据的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中,银行倾向于做大票业务,小票的流通渠道除了专门的票据经纪、代理,还有近年兴起的互联网平台。

最早在2013年,就有P2P平台开始尝试票据抵押业务。目前不同平台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上各有侧重。现有的P2P平台做的大多也是小额或期限不足的银票,还有些“有瑕疵”的票,比如无法提供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等。这些票银行以前不太愿意接受。也有一些票是因为价格信息不对称、贴现效率低而被推送至P2P平台的。

“目前小票、散票贴现价格一路下跌,由大型银行开具的银票贴现利率普遍较低。以P2P的资金价格,如果要与银行拼成本来获得稳定的银票来源,很难长期实现。”

对此,另一家要求匿名的P2P平台负责人也称,原打算上线银票业务,最后因为收益过低而作罢。与银票相比,商票除了要看票据本身真伪、流转过程是否合规外,还依赖于承兑企业的信用、经营状况,以及经济下行期系统性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资金流动性等,综合考虑也没有做商票。

电子票才是出路?

针对近期的风险事件,有观点认为推进银票的电子化才能治本。

与纸质票相比,电子票据通过采用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机制,能够保证其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票据无法被克隆、变造、伪造或丢失、损毁;电子票据的出票、保证、承兑、交付、背书、质押、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一切票据行为均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进行,信息统一透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上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自2009年上线运行。目前市场上的商票、银票只有一部分实现了电子化。大部分仍是纸质形式。

至于原因,首先在于观念制约,大多数客户习惯于接受传统的纸票;其次,“为保证票据流转顺利,只有企业自身及其上下游企业同时具备应用电子商业汇票条件和意愿,企业才可能签发或接受电子商业汇票。”因为企业网银开通率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签约率相对较低,企业担心电子票流通转让不畅而延压资金,会出现不敢或不愿签发和接受电子票。另外,由于电子商业汇票出票、收票、转让等多数操作处理均在客户端,需企业的财务人员联网操作,而且各家金融机构的网银流程各异,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难度较大。

前述从事银票业务负责人同样提道,“票据市场的大趋势就是电子化汇票,这样可以规避纸票带来的各种坑。”

现行《票据法》是建立在纸质票据基础上的法律规范,滞后于电子票据发展的要求。“一般来讲,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将促使新的监管举措落地,票据电子化或将有望得到实质性的推进。”